澳大利亞的時尚產業為何發展遲緩?
時尚產業對於澳大利亞來說一直不處在主流位置,從歷史上來看,澳大利亞的時尚產業更多的是建立在引進和採用國際品牌的基礎上,這其中大部分必然源自奢侈品歷史久遠的歐洲,而本土設計師和品牌在國際市場上並不突出。
然而這一現狀牽扯到澳洲的多方面因素。
地域地理條件限制
在客觀地理位置上說,這樣一個季節同北半球相反,且城市平原分布面積很小且分散的國家,市場操作起來要多費點勁。
其中,快時尚品牌尤甚。澳洲的特殊地理位置和氣候導致澳洲的各季服裝需求時間與主流大陸特別是亞洲和歐洲相反。眾所周知,H&M和ZARA能做到快時尚品牌的龍頭,依靠的是其超出行業平均水平的出貨時間,庫存周轉和物流。
澳洲在南半球,而H&M和Zara設計總部和倉村總部都在北半球,當亞歐上新夏季新裝的時候,澳洲已經需要準備冬裝了。因此,為了應對南半球的市場,品牌就需要單獨設立設計和物流團隊,成本大大提升。所以全球告訴擴張的幾個快時尚品牌都是在近五年才進入澳大利亞市場。
相比較來看,奢侈品牌在銷售模式上會更依賴包袋配飾或者美妝,時裝在整體銷售佔比很低,而季節性對於這些品類的影響不大,所以類似Dior,Louis Vuitton這樣的品牌反而更早地進入了澳大利亞市場。
Zara進入澳大利亞時的排隊盛況
租賃成本和消費水平不成正比
澳大利亞高昂的租金是各大品牌首先考慮的問題,這也是這麼長時間很多品牌遲遲不願踏進這片土地的主要原因之一——當地消費潛力還不能彌補高昂的租金成本。
澳大利亞媒體The Sydney Morning Herald報道,即使是有價格優勢的快時尚品牌也是集中開設在墨爾本的波克街購物中心(Bourke Street Mall)和悉尼的皮特街購物中心(Pitt Street Mall),很少開設獨立門店。
而對於較晚進入澳大利亞的TOPSHOP,面對已經被三大快時尚品牌瓜分的差不多的市場,在當地市場艱苦經營六年後,也不得不面臨倒閉的命運。據商業媒體Smart Company今年五月的報道,相關管理部門已經開始同TOPSHOP和TOPMAN團隊著手進入自願管理程序的工作。除了進入市場時間太晚以及在競爭對手之間沒有較高辨識度的原因外,零售分析師還向Smart Company記者直接指出——澳大利亞的時尚市場真的實在太小了,「當地市場一時間承受不了這麼多新品牌的進入,更何況本地消費者消費支出能力變得疲軟。
澳大利亞三大城市租賃成本
旅遊消費帶來轉機
雖然澳大利亞時尚產業阻力重重,但據澳大利亞媒體JLL報道,高速增長的亞洲遊客購買力正在改變澳大利亞的時尚消費格局,「雖然近兩年本地人的可自由支配收入水平達到了較高水平,國家經濟基礎也不斷加強,但真正讓奢侈品品牌覬覦的是強大的亞洲遊客市場。」 JLL國際零售租賃部主管Cameron Taudevin表示。
與此同時,CBRE(世邦魏理仕)零售地產部門主管Zelman Ainsworth也承認現在還不能確定這些國際品牌是否真正了解澳大利亞市場,能否在適應當地季節和文化同時不降低自身品牌的質量,除了這些,品牌最大的挑戰還有同樣即將在2017年進入澳大利亞市場的電商巨頭亞馬遜。當然,亞馬遜本身對於在澳大利亞開展業務也承擔著巨大的壓力,雖然澳大利亞國土面積同美國相當,但卻只有2400萬人口,而且主要人口分布地點極其分散,最遠可達2500英里,這無疑加大了電商的運輸成本。
3月5日,澳大利亞墨爾本時裝節開幕,中國時尚電商平台唯品會和澳大利亞維多利亞貿易局達成合作關係,雙方助力將澳洲本土優秀品牌帶入中國,比如,參加本次時裝節的澳大利亞設計師品牌ELLIATT已在唯品會上線,中國消費者可直接在唯品會平台購買且觀看該品牌在澳大利亞墨爾本時裝節的時裝秀。
這片土地的時尚市場尚有待開發的巨大空間,但將走向怎樣的方向還要看各品牌對市場的重塑作用。
※傳Prada將被收購 分析師認為開雲比LVMH更合適
※網紅左岸瀟被爆抄襲獨立設計師 這是偶然嗎?
TAG:界面時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