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莫斯科大戰前,德軍統帥部對蘇軍布局誤判,精銳裝甲兵團受阻城郊!

莫斯科大戰前,德軍統帥部對蘇軍布局誤判,精銳裝甲兵團受阻城郊!

春哥聊二戰

【春哥註:一部二戰史,跌宕起伏,充滿了許多傳奇人物和故事,也充滿了戰爭的大場面,大格局,在諸多名帥猛將的指揮下,整部二戰史顯得雄渾激昂,而面對戰爭中犧牲的千萬靈魂,又會感到無助和絕望,戰爭意味著傷害和死亡。今天起,春哥這裡回顧二戰中比較著名的戰事,條分縷析,還原當時的現場,留下一些紀念的筆觸。】

1941年6月22日,納粹德國與其盟友入侵蘇聯,使蘇聯及蘇聯紅軍領導層大吃一驚。德軍以閃電戰戰術快速深入蘇聯領土。裝甲部隊以鉗形方式推進,先孤立然後徹底摧毀蘇聯紅軍。德軍北方集團軍群向列寧格勒推進,南方集團軍群則征服烏克蘭和高加索高地,而中央集團軍群則向莫斯科進發。蘇聯紅軍的防線很快便崩潰,死傷數十萬。

1941年8月上旬,德軍攻佔斯摩棱斯克,是通往莫斯科路上一個重要據點,但斯摩棱斯克的戰鬥阻礙了德軍的攻勢直到9月中旬,有效地瓦解了閃電戰的戰術。其後,古德里安的裝甲部隊到達莫斯科外圍,但納粹德國元首希特勒命令他轉向南方去支持龍德施泰特指揮的南方集團軍群對烏克蘭首府基輔的攻擊。也就那一場史上最大的圍殲戰,蘇聯紅軍共被殲滅66萬(包括俘虜在內),但因為古德里安從莫斯科外圍撤走,再回來時已錯過了季節。

1941年9月,德軍在攻佔白俄羅斯的首府明斯克和烏克蘭的基輔後,集中兵力向蘇聯首都莫斯科發動進攻。

首先,把北方,南方集團軍群的部分兵力集中到中央集團軍群。(北方集團軍群在列寧格勒的攻勢被遏制,始終無法突破蘇軍在列寧格勒接近地的防禦,故將集團軍群配屬的大部分裝甲師和摩托化師調往莫斯科方向。)

「颱風」作戰的計劃,主要由德軍最高統帥部和博克的中央集團軍群協商制定,各項計劃都必須由希特勒審定批准。德國情報機關對於莫斯科正前方部署的蘇聯紅軍部隊的判斷,準確性很高,但仍有不完善之處。它認為蘇聯紅軍的戰鬥序列是:在前方部署的是鐵木辛哥的西方方面軍的七個集團軍,在它的南面是葉廖緬科的布良斯克方面軍的兩個集團軍。

德國統帥部對後方的蘇聯紅軍部隊情況則一無所知,西方方面軍的兵力估計為七十到一百個師,結果證明與實際兵力相差無幾。首都莫斯科方向上匆忙建立起來的防線從空中是很容易查明的。

博克的任務是,在攻打莫斯科之前首先殲滅當面蘇聯軍隊。德軍計劃的基本內容是,以斯摩棱斯克-莫斯科這條線在中央做為基準線兵分兩路進行鉗形包圍,兩軍將在蘇聯紅軍後方約八十英里的維亞茲馬會合。

而交戰的另一個方面,蘇聯紅軍方面,前期的茫然失措過後,困境也是動力,從斯大林開始的紅軍高層意識到這不是一次挑釁,而是一次你死我活的決戰,德國人是想永久佔領蘇聯的廣袤領土的。

自7月起,蘇聯政府徵用民工在莫斯科以西兩道防線上急如星火地構築工事。民工中有四分之三以上是婦女。前一道防線稱做維亞茲馬防線。它的最北端在奧斯塔什科夫以東約三十英里處,據瓦爾代山不遠,中間穿過維亞茲馬以西地區,最南端在基洛夫以南,全長二百餘英里。後一道防線叫莫日艾斯克防線,在莫斯科以西約八十英里,自沃洛科拉姆斯克至提赫文,長約一百六十英里。此外,在莫斯科以西還有四道弧形防線。

同時,蘇聯從中亞,遠東抽調兵力保衛莫斯科。(由於確切情報得知日本在遠東地區認定的主要對手是美國而不是蘇聯,所以蘇聯方面朱可夫元帥從遠東地區調集大量部隊鞏固首都莫斯科的防禦)。

另外,蘇聯還使用坦克伏擊戰,這是由卡圖科夫首次提出的,主要在姆岑斯克附近進行的。實時證明坦克伏擊戰還是很有用的,卡圖科夫為鞏固圖拉防線贏得了時間,並削弱了古德里安對莫斯科南部的攻勢。

這是莫斯科大戰前雙方背景介紹,實際上更多的情報更新在當時也是日以繼夜的展開,因為技術的原因,當然不會有現在的這樣快捷,但比之於同時代的其他領域,情報系統的傳遞還是比較先進的,只是統帥部的選取信息上會有取捨,也會導致一些判斷失誤。

原創碼字不易,若覺得有收穫,轉發給更多人了解歷史!打賞自由,都是鼓勵,謝謝您!!若您對這段歷史有所了解,歡迎留言交流!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春哥說歷史 的精彩文章:

打掉半個腦袋依然復原,白色死神單槍狙殺542名蘇軍,令蘇軍膽戰心驚不敢獨行!
毛主席遠見卓識雄文一篇,五路大軍橫掃日偽半個月,齊魯大地妥了!

TAG:春哥說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