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明代著名皇家寺廟:雁棲湖定慧寺的昔日輝煌

明代著名皇家寺廟:雁棲湖定慧寺的昔日輝煌

明代著名皇家寺廟:雁棲湖定慧寺的昔日輝煌2018-03-08 20:39:40來源:北京日報作者:於書文責任編輯:王靖羽字型大小:T|T【摘要】定慧寺遺址位於懷柔雁棲湖西側,緊鄰國際會都核心區,是有史籍可查的明代著名皇家寺廟。這裡西倚紅螺山,北據景山,東望雁棲湖,風光秀美。

作者:於書文

定慧寺遺址位於懷柔雁棲湖西側,緊鄰國際會都核心區,是有史籍可查的明代著名皇家寺廟。這裡西倚紅螺山,北據景山,東望雁棲湖,風光秀美。溝谷附近早已不見寺廟建築,只在青山綠樹中橫陳著些許殘磚碎瓦,默默地聆聽著風的輕吟,水的濤聲。

古碑石刻重見天日

前不久,懷柔區文物部門集中清理搬運田野石刻文物,在定慧寺有了新的發現,筆者急忙奔赴現場,一探究竟。

定慧寺遺址旁的磚瓦碎石中,已清理出石碑、碑首、柱礎等殘件四五件,橫七豎八地堆放在一起,準備搬運。離此處不遠的山坡草叢中,靜卧著一尊巨大的石雕贔屓,體型圓潤,製作精細,神態逼真。

贔屓,形似龜,傳說是龍生九子中老六,又名霸下。贔屓平生好負重,力大無窮,上古時代常馱著三山五嶽,在江河湖海里興風作浪。後來大禹治水時收服了它,它服從大禹的指揮,推山挖溝,疏通河道,為治水作出了貢獻。洪水治服了,大禹擔心贔屓又到處撒野,便搬來頂天立地的特大石碑,上面刻上贔屓治水的功績,叫它馱著,沉重的石碑壓得它不能隨便行走。贔屓因為模樣與龜十分相似,所以它還象徵著長壽和吉祥。

新發現的贔屓石雕長1.6米,高1.11米,重約3噸,細看其背上,石碑的基槽完整。體型如此巨大的贔屓,想必石碑的規制也不會小。石碑的碑身、碑首是在碎石瓦礫中挖掘出來的,石質均為精美的漢白玉,且做工精細。碑首方正,雲紋圖飾,清晰秀美,氣韻生動。雲紋環繞中刻有篆文,雖已模糊不清,但仔細辨認,仍可看出「敕賜定慧禪寺」字樣。認真察看碑陰碑陽文字,比對清康熙《懷柔縣誌》記載,可以確定此碑為明代尚書碑,撰文胡濙。

碑文「敕賜定慧寺興造記」,部分文字損毀模糊,所記內容為興建始末、規制、環境、完工時間、與皇家關係等。當年誰主持修建、誰承擔什麼樣的任務、誰捐過資,至今仍依稀可辨。碑文簡潔生動,文字優美:「京都城東北懷柔縣景山之陽,去人境雖不遠,而岩壑鬱紆,峰巒峭拔,泉清木深,最為勝處。」此碑的發現,對研究定慧寺的歷史具有極為珍貴的價值。

胡濙字源潔,號潔庵,今江蘇武進人,明代重臣、文學家。建文二年(1400年)進士,任禮部尚書三十二年,累加至太子太師。他歷事六朝,前後近六十年,為人節儉寬厚,喜怒不形於色,被比作文彥博,是宣宗的「託孤五大臣」之一,人稱德高望重的老人。正統九年請求退休,英宗不許。此碑碑文應寫於正統十年(1445年),胡濙七十一歲時。正統十四年(1449年),發生土木堡之變,瓦剌軍俘獲明英宗,兵部尚書鄺埜、戶部尚書王佐等66名大臣戰死。群臣聚在朝廷上痛哭,有人建議南遷。胡濙堅決反對南遷,主張以保衛京師為根本。他說:「文皇把陵墓安排在這裡,就是向子孫表示不再遷都之志。」他的意見與兵部侍郎于謙相合,在他們的堅持下,避免了半壁江山淪陷的悲劇,使民心得到安定。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小康網 的精彩文章:

年味其實從未變淡——新時代年味十大特徵
新加坡樟宜機場前經理陳益:「服務精神」造就世界第一機場

TAG:中國小康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