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如何避免將孩子培養成「吝嗇自私」的人?

如何避免將孩子培養成「吝嗇自私」的人?

感謝作者對家庭教育的無私奉獻,感謝家長轉發給更多家庭並獲益,您的轉發會讓作者備受鼓舞!感謝您!

全文約1233字,建議閱讀時長3分鐘

一位家長反映,孩子云雲快上小學了,但是平時表現的非常自私,不懂得和別人分享,遇到好吃的好玩的,都會霸佔著誰也不給。

有一天,云云一家人去公園散步,正巧碰到舅舅和表妹,媽媽就跟舅舅聊起天來,云云則在一旁玩自己的滑板車。

表妹看著滑板車也來了興緻,想要跟云云一起玩。但是云云死死抓住滑板車,說:「這是我的,你不能玩。」於是跟表妹拉扯了起來。

儘管媽媽嘗試著教育云云要懂得分享,把滑板車拿出來跟表妹一起玩,但好像沒什麼效果,云云仍舊不依不饒,一如既往。

家長很難理解,原本大方的孩子,怎麼慢慢變得越來越自私了呢?不再願意與別的小朋友分享食物,更不允許自己的玩具讓別人小朋友玩,甚至只是碰一下他的東西就不高興,到底是什麼原因造成這種情況的呢?

孩子年齡所致

孩子在幼兒時期常常依賴於自我意識,從自己的角度去觀察和感知這個世界,很多心理活動都是圍繞著自己的想法出發,比如3歲的孩子會認為爸爸和自己一樣很喜歡玩具。

這個時期的孩子一般不能站在別人的角度考慮問題,加上孩子處於物權意識敏感期,所以會不願跟別人分享。3歲前的孩子出現「自私」行為是正常現象,但家長要注意正確的教育和引導,不然孩子到了3歲以後,這種行為會愈演愈烈。

家長過度溺愛

有一些3歲以後的孩子,過了物權意識敏感期,仍然什麼都不懂得分享,這種情況大多是家長的原因。

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很多家長出現過度溺愛現象,大人無底線的滿足孩子的要求,孩子要什麼就給什麼,甚至幾乎一家人都圍著孩子轉,長此以往,孩子理所當然的認為好東西都應該先給他,心中只有自己,沒有他人。

家長的錯誤教育

孩子的自私行為跟身邊人的影響也有很大關係,很多父母就屬於斤斤計較,愛貪小便宜,自私的人,甚至還對孩子進行錯誤的教育,告訴孩子自己的玩具不要給別人玩,這些行為都會造成孩子自私的心理。

對於孩子自私的行為,建議家長可以這樣教育及引導:

不搞特殊待遇

家長要盡量做到不給孩子特殊待遇,讓孩子知道自己在家庭中與其它成員是平等的,從小事開始,比如引導孩子主動把食物分給長輩,如果孩子有獨佔的行為,家長要公平的把食物分成幾份,不能置之不理。

丫丫的媽媽每次買了好吃的東西,都會交給丫丫,讓丫丫進行分配,大人一份、孩子一份,並且鼓勵丫丫把個大的讓給爺爺奶奶吃。如果爸爸還沒回家,媽媽會啟發丫丫主動給爸爸留一份。

教孩子主動承擔家務

家長不要把孩子放在享受的位置,容易讓孩子養成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習慣。可以指導孩子承擔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務,體會家長平日的艱辛,例如幫忙盛飯、動手整理玩具等。在做家務的過程中,培養孩子的責任心和同理心。

用故事感染孩子

對於年紀較小的孩子,簡單的說教可能起不到太大的作用。家長可以通過兒童故事來感染孩子,比如成長玩伴BUDDY NIU成才習慣管理器中的童話故事《百花仙子的禮物》、好習慣好性格故事《霸道的樂樂》等,讓孩子站在旁觀者的立場,體會故事中主人公的情感經歷,了解自私給他人帶來的傷害,感受分享帶來的快樂。

動動手指,放給孩子聽吧!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MOTHER 的精彩文章:

TAG:MOTHE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