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剛剛《郝經》這部戲的亮點是什麼!

剛剛《郝經》這部戲的亮點是什麼!

寫郝經劇本是一個好事,但是劇本要有他的亮點,要讓人看出郝經是一個什麼歷史人。郝經是一個處在複雜 歷史環境的一個一個特色人物。他的亮點是什麼?我看有三;

第一個亮點,為民請命。表現在對人民的無限熱愛。當時元朝在進入中原時採取的屠城政策,中原人民飽受戰爭蹂躪。郝經冒著生命危險給元世祖忽必烈上書《河東罪言》,忽必烈採納了他的意見。才使中原的漢人免遭塗炭。當時郝經是一介布衣,郝經一生之中,最為推崇的思想便是四海一家論,主張天下理應一統,不應存在著分崩離析的現象,反對不同族群之間的等級觀念。對於「華夷之辨」的觀念,郝經是極力反對的,華夷之辨思想的核心主要是用來區別華夏和蠻夷的,在這個思想之中,用禮儀、服飾等作為華夏和蠻夷的劃分,符合者為華夏,不符合便是蠻夷。郝經認為這種劃分顯得有些過於武斷,太過看重外在因素,如果一味遵循的話,社會將不會進步,國家也得不到長久的發展。在郝經入仕之後,更是將他的思想融匯運用在治理國家之中,自從金國覆滅後,蒙古軍隊便想立即吞併南宋,郝經為此向忽必烈進言,講道理擺事實,多角度全方位地向忽必烈陳述了不易立即攻宋的原因,并力勸忽必烈與其在不適宜的時間裡做不適宜的事,還不如將主要精力用於內部治理上,正好利用這一時機革除弊政,屯田墾殖,鞏固內部。事實證明,郝經的進言是無比正確的,郝經的治國思想為元朝的發展乃至立國都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第二個亮點,是他的中華民族的大統一。《東師議》《班師議》《立政議》三篇文章奠定了元朝統一這個宏圖大業。成為中華多民族統一的基礎。解放軍出版社出版的《中華統一大略》封底就說 「統一始終是中國歷史發展的主流,是中華民族至高無上的道德情感和理想追求。本書精選歷代著名統一大略25篇,分別加以注釋,深入分析點評,探索中國歷代統一戰爭的規律,總結歷史經驗教訓,給人以深刻的啟迪,具有較高的學術研究價值和重要的現實意義。」開篇的姜太公的《渭水對》說的是西周的統一謀略,最後是姚啟聖的統一台灣謀略。在劉整的《平宋策》後附有郝經的《東師議》。 這本書從西周的統一到台灣的統一,這裡的現實意義就不言而喻了。縱觀中國歷史上能有多少人為中華民族統一做過貢獻,這部《中華統一大略》把郝經列入其中,足以證明郝經是為中華民族的統一做出過貢獻的人。可見郝經的立功、立德是一個知識分子的終身追求。

第三個亮點是他的文學成就。當郝經一行拘於真州忠勇軍營的十六年,他沒有坐以待斃,而是利用這十六年著書立說,寫下了《續後漢書》,《春秋外傳》、《周易外傳》、《太極演》、《原古錄》、《通鑒書法》、《玉衡真觀》、《刪注三子》、《一王雅》、《行人志》各數十卷。詩詞五百餘首。郝經說詩的風格:有沉鬱頓挫之體,有清新警策之神,有震撼縱恣之力,有噴薄雄猛之氣,有高壯廣原之格,有葉比調適之律,有雕鑊組織之才,有縱入橫出之變,有幽麗靜深之姿,有紆餘曲折之態,有悲憂愉快之情,有微婉鬱抑之思,有駭愕觸忤之奇,有鼓舞豪岩之節,。

他的《續後漢書》《陵川集》均收入《四庫全書》,這就是郝經的立言。他現存的《續後漢書》《陵川集》在中國影響很大,在《中國文學史》、《中國散文史》、《賦史》、《中國古典文學研究史》、《中國文學理論史》、《中國學術史》、《中國思想史》。都給予很高的評價。

第四個亮點就是他的鴻雁傳書,這是大家都知道的。我也有我在2002年就有《郝經鴻雁傳書考證》的論文。在我的《方寸文集》就收入此文。陵川縣政協《天風海濤》也收入此文。並參加全國金元文化研討會。

所以,郝經是我們陵川人的驕傲,也是晉城的驕傲,他是太行山上一座中國文化的歷史豐碑。

《郝經》一劇對於他這些亮點是有欠缺的。(提綱)

序幕應該是由忽必烈出場,設大朝,體現我們上黨梆子的特色。由他唱為什麼要重用郝經作為國信大使的理由。正如京劇《智取威虎山》中少劍波 唱楊子榮能擔當深入虎穴的重任一樣。

第三場應該有這樣的內容。郝經是自學成才的,他在真州除了著書立說外,還帶領他的團隊學習。使不少人都成了有學問的人。所以應該讓他自己唱自己的學習經歷。就像《七品芝麻官》唐成那樣自己唱自己的那一段。

關於郝經的鴻雁傳書,《明史》總裁宋濂在撰《元史》時,專門記錄這一史實,這也是一個傳奇故事,我認為劇本處理的是不嚴肅的,因為明史中有專門的記載。本人認為應該以郝經放雁這一節以史實為好,至於如何處理收到郝經的雁帛書,讓郝經的弟弟射雁收到雁帛書豈不更好。

《元史》總裁的明初大臣宋濂(1301-1381)特為郝經的鴻雁傳書寫了一篇文章。現全文錄下:

題郝伯常帛書後,「霜落風高恣所如,歸期回首是春初。上林天子援弓繳,窮海纍臣有帛書。中統十五年九月一日放雁,獲者勿殺。國信大使郝經書於真州忠勇軍營新館。」 右郝文忠公帛書五十九字,博二尺,高五寸,背有陵川郝氏印方一寸,文透於面,可辨識。蓋中統元年三月辛卯欲告即位,訂和議於宋,妙簡廷臣,惟公最宜。四月丁末,授公翰林侍讀學士,佩虎符金印,充國信使以行。宋相賈似道拘留儀征,不遣。至元十一年六月庚申下詔伐宋,問執行人之罪。時公在儀征已十五載,以音文久不通,乃以九月甲戌用蠟丸帛書親系雁足,祝之北飛。十二月丙辰,伯顏南征之師竟渡大江。十二年庚午,似道懼,命總管段佑送公歸國。三月,虞人始獲雁於汴梁金明池。四月,公致燕都,而七月辛末遂卒,年僅五十三爾。其書「中統十五年」,即至元十一年,南北隔絕,但知建元為中統也。十二年正月甲申,宋亡,帛書為安豐教授王時中所得。延佑五年春,集賢學士郭貫出持淮西使節獲見焉,遂奏於朝,敕中使取之。十一月,太保曲出集賢大學士李邦寧以其書上仁宗,詔裝潢成卷,翰林集賢文臣各題識之,藏諸東觀,而王約、吳澄、袁桷、蔡文淵、李源道、鄧文原、虞集,皆有所作矣。昔蘇武使匈奴,匈奴詭稱武死,漢昭帝使使者諭云:「天子射上林,得雁,足有帛書,言武牧羚澤中。」武因獲還。此蓋一時假託之辭,非有事實也。今當一介行使不通之際,雁乃遠離繒繳,而以公書至汴,其天欲顯公之忠節耶?會公北歸,故獲者不以聞,不然則是書之所系,豈細故也哉!或謂世祖見書,有「四十騎留江南,曾無一人如雁」之嘆,遂興師伐聳,皆好事傅會之談,而不知有信使在也。濂修《元史》既錄詩入公傳,今復書歲月先後於卷末,以見雁果傳書雲。

來源:陵川縣傳統文化研究會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歘莽瓜哥視頻 的精彩文章:

聽他講講陵川臘月習俗童謠!

TAG:歘莽瓜哥視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