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遼北鐵嶺地區遼東長城概述

遼北鐵嶺地區遼東長城概述

遼北鐵嶺地區遼東長城概述

曹桂林 張少青

幾年來,鐵嶺市文物工作者對鐵嶺地區境內的遼東長城的方位,走向,進行了分組、分段的考證調查,我們認為它大體可以分為東、西、北三段,其走向西段由瀋陽進入鐵嶺境內的新檯子西部,再到汛河鄉、大清鄉東部、人鎮西堡鄉,再東渡遼河北上,進入開原境內的三家子鄉西、慶雲鄉東部、入昌圖十八家子鄉,轉向東北亮中鄉,到大興屯。這段長一百六十八華里,邊堡有宋家泊堡(今宋家泡),曾遲堡(今曾盛堡土城子),鎮西堡,殷家莊堡(今心田堡),定遠堡(今開原前施家堡)、慶雲堡、古城堡、永寧堡(今昌圖永安堡),靖陽(今昌圖青羊堡),鎮北堡。在這段從雙樓台起向東直至鎮北關邊牆內十里,加修一道長城,我們稱之為內邊,外一道稱之為大邊。東段長城由開原蓮花鄉大台山起,向東經威遠堡鄉東部入西豐縣境松樹鄉西部、銅台鄉中部,又入開原縣,經楊木林子東部、曾家屯中部、山堡鄉東部、柴河堡鄉進人鐵嶺縣大甸子鄉中部,橫道鄉東部,進入撫順境內長二百二十七華里。邊堡有威遠堡、靖安堡(今開原尚陽堡),松山堡、柴河堡,白家沖堡(今鐵嶺三岔村)三段共長四百七十華里,邊堡十八座。沿長城墩台一百八十三座。腹內墩台二百二十餘處。新建敵樓:新建永安樓(今開原古城堡單樓)。新建昭德宣威樓(今慶雲堡雙樓台,也是新安關遺址),新建鎮遠樓(今前施家西)、新建楊威樓(今宋家泡東北楊樓村),新建康顯樓(今曾遲堡東南),新建靖邊樓(今丁家泊堡東南,現劃規瀋陽界)。腹內有開原,中固、鐵嶺、汛河、懿路五個城址。鐵嶺境內遼東長城沿線中設有新安關(慶雲堡四十里),鎮北關(老城鎮西北五十里)廣順關(尚陽堡東十五華里)。

明代長城的構造及建築形式。

明代修築長城主要是為了防禦異族對內地的襲擾,因此布局和構造都是為了這一目的。基本是由城牆、墩台、邊堡、關隘,與守衛城所構成。

城牆是長城的主要建築工程。凡是山崗陡峭的地方,城牆就比較低一些,地勢較平緩的地方,城牆比較高一些,城牆內部較低,外部較高,充分體現了因地形、地物、地勢的修建原則。鐵嶺地區境內西段的宋家泊堡是屬遼河河套,土質不易築牆,修有土壕一道,進入曾遲堡到永寧堡這一段平曠無險,是利用人工夯築而成的土牆。北段邊牆進人鎮西堡至鎮北堡,為土、石夯築,山區地帶亦用石砌築。西、北二段邊牆,在建築上因地制宜、就地取土、築起很高很厚的牆。現在鐵嶺,開原境內的鄉,村公路就修建在明代長城基礎上。鎮西堡西有一條水渠幹道,也是用長城基礎而修築起來的。東段從開原縣的威遠堡,到鐵嶺縣橫道鄉的三岔兒堡,是利用自然地形,在山脊上砌築的石牆;有的是依山險陡勢,人工劈山鑿石面成牆的。

防守城是防禦性城池建築、設置在長城內側,有的距長城很遠,它是保衛境內治安,或增援邊堡兵事。設州、衛、治所,統轄軍民,鐵嶺境內的開原、中固、鐵嶺、汛河,懿路城,屬這類城。防守城分正方形、長方形兩種,城門設二、三、四不盡相同,門設有門樓。城角有的設角台,有的城築有瓮城,多是夯止築成,內外砌一層青磚、白灰勾縫。

關隘:也稱作關口,也是出入長城的要道。是長城防守的重點。境內尚陽堡東十五里設有廣順關(稱南關)現被清河水庫淹沒。鎮北堡北五里的鎮北關(稱北關)現被水庫淹沒,遺址無存。慶雲堡西有新安關一座,為扶余和蒙古的通道。明代長城設的「新建昭德宣威樓」就是新安關(亦稱西關)遺址後人稱之為「雙樓台」。新安關原下部設拱券式城門,上部有二個樓台,也設有拱門,上有嘹望口,二樓相通,是磚、石壘砌而成。據《開原縣誌》記載:「高約五丈」。現存高度二米余,雙樓台遺迹尚能辨認清楚。

敵樓:建築多為二、三層,底層能住人,上能嘹望、射擊。有四券拱門、六券拱門、建築形制不盡相同。樓台多設在平川地帶,以其易望遠處,敵樓是磚、石壘砌而成,多是下施石基、上砌磚。樓台多設在長城裡側,城堡附近。是嘹望、射擊的重要設施。

敵台,亦稱樓台,就是在長城上築起的檯子,一般高出城牆,有的地方在牆外築台,以便敵及近射擊。樓台上築有嘹望台,射擊口和供守台士兵巡邏放哨的地方。這種檯子平面多呈方形或圓形,有磚、石、土築成。

墩台,亦稱「煙台」、「烽火台」、「狼煙台」。是利用烽火、煙霧傳遞軍情的建築,台的形式是一個獨立的高台,台上有嘹望的房屋和燃煙放火的設備。檯子的建築材料和長城一樣,有石塊砌的,有磚、石合砌和利用土夯築而成,烽火墩合的位置有沿邊墩台和腹內墩台,是與相鄰的關隘,邊堡、守衛城軍事轄區相聯繫的墩台。墩台大約相隔五里左右。選擇易互相嘹望的高崗和山頂上建築。

我國歷史文獻記載,利用墩台報警的方法較詳細,如「明成化二年法令中有規定,合設煙墩,並有看守堠夫,務必時加提調整點,須廣積稈草、晝夜輪流看望,遇有急警,晝則舉煙,夜則舉火,接遞通報。」據《開原圖說》記載傳報虜賊多少分為七等:「數個至五十為一等,放起火一枝,晝舉煙一把,夜舉火一把。……而六千至一萬為七等,晝舉煙七枝,夜舉火七把,若萬餘以上,舉火、煙不絕」。

傳報入犯地點:「鎮北,靖陽、鎮夷堡為北路,北路人犯晝扯黑旗一面,夜扯燈籠一個。

永寧、古城、慶雲三堡為西北路,西北路入犯、晝扯黃旗一面,夜扯燈籠二個。

定遠、殷家莊(心田堡)、鎮西、曾遲四堡為西路,西路入犯晝扯白旗一面,夜扯燈籠三個。

宋家泊、丁家泊、新添(二堡為瀋陽)三堡為西南路。西南路入犯,晝扯紅旗一面。夜扯燈籠四個。

威遠、靖安、松山、柴河四堡為東路,東路人犯,晝扯蘭旗一面,夜扯燈籠五個。

撫安、白家沖、三岔兒三堡為東南路,或南路人犯,晝扯綠旗一面,夜扯燈籠六個。

烽火台與長城密切結合為一體,成了長城防禦系統的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在我國古代軍事上佔有重要地位。

鐵嶺地區境內這段遼東長城、建造形式和規模雖不及綏中、八達嶺那麼雄偉壯觀,但亦是萬里長城的組成部分。它翻山越嶺,宛如一條巨龍,飛騰在遼北這塊大地上。關隘矗立,城堡相望,墩台如林,成為我國古代建築奇觀。

我國是一個多民族的國家。國家的統一、民族的團結,是我國歷史發展的主流。在我國歷史上,中央政權,區域政權和奴隸主貴族之間在某一個時期內,因衝突矛盾而修建的防禦性障塞長城。絕不是什麼國與國的分界線。而是一個時期民族間矛盾中所產生的防衛措施,是暫時的現象。另一方面儘管兄弟民族矛盾,甚至激化而多次發生戰爭,相互防禦,但這種障礙並未隔絕各民族經濟往來與文化交流。就是明朝政府雖然修築了長城,就遼東來說,今北鎮、撫順、開原均設立馬市。開原慶雲堡河西(今河西村)設有馬市,在亮子河修建座橋,當時稱作「來賓橋」,將新安關稱「來賓關」。與女真,蒙古族互市交易。在長城所設關口,是少數民族與明朝政府貿易的交通要路。這不僅增長了經濟貿易,而且也促進了軍事文化的交流。這種友好往來,使民族融合,形成團結統一的中華民族大家庭,則是遼東長城對歷史發展的貢獻。

原載《錦州文物》1987年3期

編輯:康平法庫微同城 圖片來源:網路

康平故事更新中…

………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康法老故事 的精彩文章:

你是我今生一樹花開
最好的愛情多簡單,四個條件

TAG:康法老故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