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美國貿易戰:東京被批評「腰太軟」 新德里打著「小算盤」

美國貿易戰:東京被批評「腰太軟」 新德里打著「小算盤」

【環球時報駐日本特約記者 李珍 本報駐印度特派記者 苑基榮 陳言】美國總統特朗普簽署的「鋼鋁重稅令」越來越帶有敲詐勒索的味道,逼得歐盟和日本等盟國迅速提出豁免要求。對這種敲詐,加拿大總理曾回應斥之「絕對不可接受」,歐洲議會議員稱「這是魯莽的民族主義和純粹的保護主義」。有兩個國家態度微妙。日本外相表示「此舉令人遺憾」,而印度相對沉默。世貿組織前總幹事拉米近日建議,如果美國破壞世貿組織的穩定,歐盟應與日本等國建立聯盟,構成一個「B計劃」。那麼,亞洲的日本和印度兩國會成為「B計劃」的「群友」嗎?日印兩國政界、媒體和企業家發出的聲音顯得很複雜。在貿易摩擦上,日本吃過美國的虧,日本政府現在的表態又令不少日本人感到尷尬。相比之下,印度更想躲在「世外桃源」。

「聯手抗中」變成「日歐對美」

據日本《產經新聞》12日報道,歐盟、日本上周末已在布魯塞爾同美方舉行貿易部長級會談,要求美國豁免鋼鋁重稅。日本和歐盟官員還就如何迴避美國發起的貿易戰交換意見,對美國將盟國捲入其中並捆綁上安保問題的做法十分困惑。《每日新聞》11日稱,日本經濟產業大臣多次勸說美國政府官員「貿易戰對誰都不是好事」「請保持冷靜以大局為重」。

提到布魯塞爾的日美歐會談時,日本共同社11日稱,本應就「對抗中國」這一共同主題加強團結,但因美國總統特朗普決定啟動鋼鋁進口限制氣氛突變,局勢動搖,變為「日歐對美」。不過,《朝日新聞》近日的一篇報道認為,美國強硬派打出旗號,說是要通過貿易戰對付中國,但「從中國進口的鋼鐵只佔美國進口的2%左右,受打擊最大的該是加拿大和韓國這些美國的同盟國」。

日本對美國可能發起的貿易戰格外警惕。日本《產經商務》擔心,長期向美國出口鋼板的日本鋼鐵出口以及海運將因此遭受嚴重打擊。白宮國家經濟委員會主任加里·科恩決定辭職的消息傳出後,日本時事通訊社報道說,隨著「特朗普經濟政策防洪堤」科恩離去,日本政府內部人士對此十分警惕,認為「美國通商政策的混亂程度將會加深」,擔心美國走向「內向」的可能性加大。更讓日本政界擔心的是,今年11月美國中期選舉時很可能強硬派主張的極端貿易政策會啟動,美國將強化對日本的壓力,造成日元再次被迫升高和股市動蕩。特朗普曾在推特上指責日本對美國的貿易順差是「巨額的不公」。《東京新聞》等日本媒體對此抱怨說:「美國特朗普政府把和自己是同盟關係的日本都列入了貿易摩擦國家名單內。」

謹慎的安倍政府毫無「銳氣」

上世紀70年代,日本曾與美國在鋼鐵方面打了10年左右的貿易戰,但這次面對美國的「鋼鋁重稅」威脅,日本官方的表態謹慎,毫無40多年前的「銳氣」。日本主流媒體8日報道了中國外長王毅在記者會上說的「選擇貿易戰更是抓錯了藥方,結果只會損人害己」,有日本網民留言表示「和有骨氣的中國政府相比,腰軟的安倍政府令人失望」。實際上,除了立即向特朗普要求豁免「鋼鋁重稅」外,安倍政府已經試圖調整出口策略,如《東京新聞》本月初報道,安倍政府和經濟界人士多次討論後,打算未來加強對歐洲以及中國、俄羅斯、印度、巴西等國的出口。

日本鋼鐵業最擔心的是,不可能因為自身保有一些高端技術就不受特朗普貿易戰的影響。日本企業(中國)研究院執行院長陳言去年和日本企業界友人在日本出版合著《日本鋼鐵業的明與暗》,專門梳理了日本鋼鐵產業受美國貿易戰影響的歷史。曾在日本一家鋼廠工作的男澤次郎告訴他:「對進口鋼鐵徵收25%的關稅後,美國鋼鐵企業是否就能與國外企業競爭了?這個很難說。」上世紀80年代,男澤次郎負責去美國投資建鋼鐵廠,但企業最後幾乎血本無歸。以男澤對美國鋼鐵業的理解,特朗普提出的對進口鋼鐵及鋁產品實行高關稅政策,並不會給美國鋼鐵業帶來復甦的希望,最多只是攪亂世界貿易秩序。

男澤次郎當年去美國投資鋼鐵產業的大背景是,日本政府希望通過到美投資來緩和兩國的經濟關係。「但是,不論是新日鐵還是住友金屬、神戶制鋼,上世紀80年代帶著巨資和先進技術去美國投資的日本企業最後無一家在美國獲得成功。」幾家日本鋼鐵廠的前高管和陳言談及那個時代焦頭爛額的對美投資經歷時都感到很無奈。他們認為,那時去「拯救」美國鋼鐵業就是竹籃打水一場空。隨著日美汽車貿易戰又烽煙四起,兩國鋼鐵貿易戰才漸漸不被人關注。

在陳言看來,因為有歐盟等其他國家站在反美貿易戰的前面,日本的對策就是一個詞「謹慎」:不多說什麼,不得罪特朗普,並希望日本最後能坐享其成。但在日本政府三緘其口的時候,日本企業內心則忐忑不安。日本目前每年生產約1億噸鋼,其中向美國出口總量為200萬噸左右,主要是鐵軌、輸油管等美國廠家生產不了的相關產品。日本一家大型鋼鐵廠的負責人告訴陳言:「提高進口關稅也會加重美國企業的負擔,而且他們找不到替代廠家。」

日本企業界還擔心,其他國家的產品一旦不能向美國出口的話,必定開始轉移出口方向,開始向日本鋼鐵企業的主要出口對象——亞洲市場增加出口,這必定會加劇其他市場的價格競爭。日本新日鐵住金總裁進藤孝生認為:「這會導致日本鋼鐵產品出口價格的下跌。」

而在美國,日本的相關產業也可能受到致命一擊。如果看汽車企業的話,影響更顯而易見。豐田在美國生產的汽車,車體、車蓋等鋼板主要從日本進口。如果25%的關稅不能豁免,結果就是豐田北美公司擔心的那樣:在美國銷售的汽車,因生產成本增加,銷售價格也將提升,最終影響到汽車的銷量。

印度想看別國跟美國打架

在日本,有經濟學家的觀點是,美國容不下任何在經濟、軍事上能成為其對手的國家,中國根本不知道日本當年做「世界第二」的苦處,日本的痛苦美國一定也會讓中國嘗到。類似的觀點在印度也有,印度工商聯合會秘書長巴魯就認為,美國的貿易動作瞄準的是中國,而非印度。

不過,客觀看,印度媒體對印度如何應對「貿易戰」的觀點各異。如印度《經濟時報》近日評論,「特朗普在咆哮,中國打哈欠,美國是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印度《第一郵報》刊文稱,特朗普貿易戰威脅全球經濟,印度也不能倖免,正在為特朗普的「美國優先」政策付出代價。文章說,印度試圖平息特朗普的憤怒,將進口美國摩托車的關稅砍半。那種認為「新德里與美國的特殊關係可能比遠離貿易戰更重要」的想法是錯誤的,由於這不是一件小事,印度已經捲入。如果特朗普採取措施,印度將會發現其經濟陷入大麻煩,那時就不是出口摩托車這樣的「小案件」了。文章建議:「戰略上,印度必須與對美國採取措施的任何國家組成集團,包括歐盟和中國,管他是誰呢!如果發生貿易戰,印度將不得不採取明確立場。」

《印度電訊報》7日刊發題為「如果特朗普挑起全面貿易戰印度該持何立場」的報道認為,印度也在美國貿易制裁掃描儀之下,但印度與歐盟、中國不同,印度不能對美國進行報復,因為美國是印度出口的主要目的國,而且嚴重依賴美國來滿足印度的防務要求。印度也是美國進口鋼的來源國家之一,但印度媒體認為,排在印度前面的有加拿大、巴西、韓國、墨西哥等,讓它們跟美國打架就夠了。

印度媒體上還有一些奇葩觀點。如《印度電訊報》認為,特朗普面向全球發動貿易戰,印度可能是一片世外桃源,因為印度有被豁免的資本——特殊的印美關係。《印度時報》題為「為什麼美中爆發貿易戰時印度應潛伏」的文章稱,特朗普瞄準的不只是中國,中國或許尋求與其他國家聯手反對美國的貿易壁壘。歐盟對此可能感興趣,很多亞洲國家也可能持相似立場。在這種背景下,印度不可帶頭與中國打造「反美陣線」,印美的戰略關係需要呵護培養,即使這個過程是痛苦的。不過,如果這一陣線壯大,印度可以悄悄「入群」。這種坐收漁翁之利的想法在印度看上去還不少,印度「the quint」網站就將「印度潛伏」列為「最佳觀點之一」。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環球網 的精彩文章:

安倍希望借東奧會之機向世界傳播日本魅力
再失去一名幹將!特朗普「最親密」助手哭著請辭

TAG:環球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