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言不合就喝酒的梁山好漢 誰的酒量最高 並非武松
一
一部《水滸傳》,分明就是一部喝酒史。密密麻麻的文字裡面,散發出一股濃烈的酒香,令人聞之欲醉。
高興時要喝酒,不高興時要喝酒,憤怒時要喝酒,悲傷時要喝酒,打架前要喝酒,架打完了要喝酒,結拜時要喝酒,散夥時要喝酒,吃飯時要喝酒,口渴時要喝酒。出征前要喝酒,得勝後更要喝酒。
「大碗喝酒,大碗吃肉」,已經融入梁山好漢的生活乃至於生命。套用一句俗語:梁山好漢不是在喝酒,就是在喝酒的路上。
吳用等人智取生辰綱時,正是在酒中下毒,麻翻了楊志;
潘金蓮勾引武松,是「篩一盞酒來,自呷了一口」,請武松吃「半盞兒殘酒」;
閻婆將女兒婆惜送給宋江,洞房花燭夜,也是買了一些菜、燙了一壺酒;
朝廷第一次去梁山招安,宋徽宗特意送了數十瓶御酒;
梁山108條好漢在忠義堂上排定座次後,更是「歃血誓盟,盡醉方散」……
二
梁山好漢中,誰的酒量最高?
一定不是宋江。宋江作為遠近聞名的「及時雨」,善於結交群雄,酒量註定不小。他在柴進莊園遇見武松,有意籠絡,「每日帶挈他一處,飲酒相陪」。但是,宋江稍微喝多,就會酒醉。
舉個例子,如果不是宋江喝醉了,晁蓋給他的信件就不會落到婆惜手裡;婆惜就不會用此要挾,宋江也就不會怒殺婆惜——看來,酒量高是有好處的。
一定不是林沖。林沖是一個喜好喝酒之人。他被高衙內陷害,被迫棲身草料場時,花槍挑的就是一個酒葫蘆。可謂「酒不離身」。然而,林沖雖然武功高強,酒量卻不甚了了。
舉個例子,林沖發配滄州時,走在路上,請防送公人薛霸和董超喝酒吃肉。沒想到,薛霸和董超「又添酒來,把林沖灌的醉了」。堂堂八十萬禁軍教頭,就這麼輕輕鬆鬆地被兩個公人給灌醉了!
一定不是武松。武松的酒量,在梁山好漢中足以排名前三。他在景陽岡前「三碗不過岡」酒店裡,足足喝了18大碗酒,然後還打死了一隻老虎。他在快活林醉打蔣門神前,每過一個酒店,就喝了3碗酒。總共喝了36碗酒,最後醉步踉蹌地打倒了蔣門神。但是,武松酒量雖高,也有失手的時候。
舉個例子,武松在白虎山時,打跑了「毛頭星」孔明等人,搶了一樽青花瓮酒,喝完酒後,竟然醉了,「頭重腳輕,翻筋鬥倒撞下溪里去,卻起不來」,被趕來的孔明等人「橫拖倒拽,捉上溪來」,「剝了衣裳,奪了戒刀、包裹,揪過來綁在大柳樹上,教取一束藤條來,細細的打那廝」。真是「虎落平陽被犬欺」啊。
三
在梁山好漢中,酒量超過武松的,只能是「花和尚」魯智深了。
如果說,武松的酒量是以碗衡量,那麼魯智深的酒量是以桶衡量。魯智深三拳打死鎮關西後,逃到五台山當和尚。日子過得苦悶之極,「口中淡出鳥來」,所以偷偷溜下山找酒喝。一下山,就遇到一個挑酒的漢子。魯智深想買酒,漢子不賣,便搶來就喝,「無移時,兩大桶酒吃了一桶。」輕輕鬆鬆地就幹掉了一桶酒。
後來,魯智深假扮為行腳僧人,到山下一個酒望子騙酒喝,首先預熱,不要下酒菜,直接喝了十來碗。接著「用手扯那狗肉,蘸著蒜泥吃,一連又吃了十來碗酒」。由於喝酒太豪爽,「莊家倒都呆了」。這就結束戰鬥了嗎?並沒有。魯智深讓店家乾脆打一桶酒來,「無移時,又吃了這桶酒」。
魯智深一桶酒加20多碗酒,明顯高於武松的36碗酒。他們酒量誰高誰低,還有疑問嗎?
【參考資料:《水滸傳》等】
※中國最強敗家娘們——鄭袖
※吳三桂真是因為陳圓圓投降清朝嗎 實際上另有原因
TAG:勇哥讀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