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型艦載機出動更有優勢?要勝質量,不勝數量,好馬要配好鞍
航母的問世是伴隨著飛機出現在軍事上的大量運用,起初無人問津,主要是由於戰列艦在當時作戰當中的重要地位,憑藉威力強大的火炮以及堅固的艦體深受海軍實力強的國家喜愛,航母只是作為偵察、輔助之用。
隨著戰列艦的後期維護以及建造費用的不斷上升,使得戰列艦的發展一再受挫,更為重要的是飛機在作戰時通過空中制空權能夠有效控制對地攻擊,增強了作戰實力,使得飛機在軍事作戰當中越來越受到重視。
以艦載機為主要攻擊武器的航母可以說是一個移動式的機場,可以使其在不依靠任何區域的限制,自行維持能夠在一個遠離國土的區域進行戰鬥,航母的出現標誌著海上軍事力量的一種由制海到制空、制海相結合的巨大轉變,使得海上力量取得了革命性的轉變。
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提升,航母的作戰地位日益突出,到了二戰時期取代了戰列艦在海戰當中的核心地位,正式登堂入室,這都要得益於飛機的快速發展,以及航母自身高機動性,可以完成大範圍的軍事快速部署而決定的。
對於航母的作戰能力不僅僅是體現在以航母為核心而搭建的航母戰鬥群能夠為航母提供強大的安全以及後勤保障,為之提供源源不斷地作戰能力,更為關鍵的是航母所搭載的艦載機具備多強大的實力。
戰機的發展依照噸位區分為輕、中以及重三種類型的戰鬥機,從按照噸位劃分便可以看出,其在艦載航電系統以及雷達、火控武器的搭載便不同,所攜帶的油量也不同,總接下來便是作戰實力的區分,搭載油量以及武器載彈量便直接決定了戰機在空中的滯空時間以及作戰續航力,這對於戰機至關重要。
相比中型戰機,重型戰機的優勢無可厚非,作戰能力可以說是最為強大的,這也是重型戰機一度為空優戰機當中佼佼者的重要原因。對於航母作戰能力來說,一方面便是航母艦載機的搭載數量,能夠高頻次的起降戰機,一方面便是艦載機的作戰能力。
中型戰機無論從噸位還是大小都要低於重型,那麼在航母有效地空間內搭載的艦載機數量肯定是越多越好,所以相比較下來便有中型艦載機在作戰效率上要比重型機更有優勢的聲音發出來。
然而這樣的說法可以說非常片面,對於航母作戰憑藉艦載機取得作戰區域的制空權以及制海權進而取得更為巨大的戰果,憑藉的便是艦載機的優良性能,以及航母的作戰頻次,而不論中型機還是重型機在此方面在航母先進的起飛方式下效率是相同的。
而最終取決的是艦載機的故障率,如若發生故障就算是先進的重型空優戰機那也於事無補,如若只單純的論艦載機的搭載數量,數量越大起降的架次便越多,那中型機倒是優於重型機的,畢竟重型機的搭載數量要低於中型機的。
如若從作戰能力上劃分那麼還是重型機更為強大,無論是從載油量、載彈量還是滯空時間以及作戰效能,中型機就不是那麼的有優勢了,相反由於搭載的油量以及載彈量不夠,需要多次起降,同樣的任務可能重型機一波次完成,中型機需要兩撥次,成了雞肋,這也是現今發展大型航母有更多的空間搭載更大數量重型艦載機的重要原因。
如此考慮的更為重要的原因便是研發成本,固然重型機性能優越,中型機稍遜,但是重型機製造成本確實是難以承受的,數量少還好,大規模製造還是中型機划算,對於航母的發展本身就是很多國家不能夠承受的,更別說艦載機了,所以這也是航母大國才可以的吧,對於正在航母時代道路上行走的中國來說,大型的「超級航母」也只是問題,想來先進的艦載機當然不會吝嗇了,好馬配好鞍,好航母當然得配優機了。
※現代作戰時的「眼睛」:不能夠離開它
※中國最新發動機達到了世界頂級水平?「短板」一詞不存在了
TAG:環球軍事連連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