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個不可忘記的歷史,1841年1月26日,香港首次升起英國旗!
近日,在網路上就見到朋友轉載香港開埠177年的消息,心裡有點感動,原來還有人提起這段歷史。不過,整段只提及 伯麥爵士於香港島的水坑口 (Possession Point) 登陸和升起英國國旗,象徵香港開埠。那對認識香港史來說,似乎太過簡單。這段歷史的前後,其實有很多重要的香港歷史。
珠江口、虎門一帶的景色
提及英國殖民統治,故事應該回到1833年,首先應該提及的是駐華商務總監律勞卑(William John Napier)的建議。1833年7月,律勞卑來到香港,英國外交大臣格雷(Earl Grey)指示他「找尋一個適當的港口,準備作戰之用,必要時可使用武力」。所以,律勞卑一向主張武力佔據香港。他曾經炮轟虎門,希望用武力逼中國割讓香 港。不過,當時兩廣總督下令停止貿易,斷絕英軍糧食,在洋行工作的華人也罷工,結果律勞卑失敗告終。他向外交大臣格律彙報時說:「必須加以懲罰清朝,才能 逼使清朝開放香港島。」這個彙報,奠定英國之後奪取香港的方針。
1833-1836年,接任駐華商務總監的是羅賓遜(George Best Robinson)。律勞卑失敗之後,他將商船由零丁洋,轉移到大嶼山及香港南的島嶼,很少與中國直接交鋒,所以雙方關係稍有改善。不過他卸任前,他向英 國外交大臣巴麥尊(Palmerston)建議:應該要永久在香港設立據點。這建議,由接任的義律(Charles Elliot )發揚光大。
九龍山炮台。
1836-1839年,林則徐禁煙、林維喜事件,令中英關係陷入谷底。剛巧1839年8月31日,英國戰艦「倭勒基號」(Volage)抵達香港, 得到強大戰力,義律信心大振,開始挑釁中國水師,終於爆發戰爭。他親自率領三艘快船,去九龍山(大概是今日土瓜灣附近海峽)強購食物及淡水,但遭清朝水師 拒絕。義律立即命令向清兵開火,清兵反擊,英軍幾乎全軍覆沒,連義律的帽都被清兵打掉,幾乎喪命。事後英兵回憶說:「我希望我再也無需參加這種戰鬥。」九 龍山海戰只是小戰爭,但在香港史就是一件大事,戰場首次在香港,標誌著英國入侵香港的開始。
穿鼻海戰的油畫,連英國戰艦「倭勒基號」都中彈逃走。
九龍山海戰
8月有「九龍山海戰」,11月4日又在香港打第2場——「官涌山之戰」。當時11月3日,英國商船駛至黃埔做交易,保證永不賣鴉片。義律派了兩艘戰 艘到穿鼻洋(即廣州南沙區)阻止。雙方爆發「穿鼻海戰」,清軍擊退兩艦,他們退回尖沙咀海面。不過,當時尖沙咀海面是中國領土,英國人是非法霸佔。於是林 則徐增派戰力,伺機驅逐義律的戰艦。果然在11月4日,義律進攻官涌(大概今日的佐敦)爆發「官涌山之戰」。當時英國在10日內,六打官涌,都被官涌守將 陳連升擊退,英軍又以失敗告終。
如果講1839年是多事之年,那1840年就是平靜的一年。不過,這是山雨欲來的平靜。這一年雙方都為戰爭做準備,清政府修建尖沙咀、官涌炮台。英 國內部則明確表示想先得到一個島嶼,作為英軍基地,他日再攻打中國。澳門報紙鼓吹英國佔領港島,指維港是最佳停泊戰船的地方;英印總督甚至寫信給英國,建 議英國奪取大嶼山或港島。不過,其實當時外交大臣巴嫌香港遠北京,他是想要舟山島(即是今日杭州以東的島嶼)。無論如何,英國集結了40幾艘戰艦,合共 4000多人,打算進攻中國。
沙角炮台
到了1841年1月7日,英國大舉進攻,攻打大角(廣州南沙區)、沙角炮台(這裡不是指沙頭角、也不是指沙角邨,這個沙角是近珠江口)。沙角炮台守 將陳連升率領600人反擊,他們擊斃400多名英兵之後,援軍未到,糧盡彈絕,終於戰死。在1841年1月8日,當時義律與遠東艦隊司令伯麥 (Gordon Bremer) 要求得到沙角,琦善拒絕,但他知道英國人是想得到香港島,於是他說可以上奏朝廷,在外洋選擇一處地方做英國人的居留地。
陳連升的銅像
沙角戰役模型,上下炮台是比較差的設計。因為無論炮彈上或者下炮台中彈,都會影響另一個炮台。
在1月20日,義律單方面宣布與善琦達成了《穿鼻草約》,其中一條內容就是清朝割讓香港島給英國,但英國在港島所有的稅收,都要繳交給清朝。必須提及的是,中英雙方都無在條約上簽字,琦善也 無答應過甚麼,只說會「代奏朝廷」。後來雙方都不承認這條條約。不論如何,海軍卑路乍(Edward Belcher)在1月25日在港島西北角登陸,窺探地形。次日1月26日,伯麥率領海軍陸戰隊登陸港島,舉行升旗儀式。卑路乍登陸的海角,因此名命為 「佔領角」(Possession Point),中國人稱為「大笡地」(即是今日上環水坑口街)。
其實故事未完,還非常有趣。佔領港島之後,義律將《穿鼻草約》呈去外交大臣巴麥尊,企圖邀功。不過,巴麥尊大為憤怒,一來中國無簽字,二來他是想要 舟山,三來賠償太少,只有600萬銀元,四來港島不可徵稅,得物無所用。他在信中大罵義律,所以3個月後,義律就被撤換,改用砵甸乍擴大戰線,才有《南京 條約》簽訂,令英國佔領港島有法理依據。
順帶一提,很多書說香港未開埠之前,只是一個小漁村,這點可能是錯的。因為義律佔領港島之後,曾做過人口普查,統計出港島有7450個華人。其中,赤柱最為繁榮,合共有房屋及商店180間,常有300幾艘船隻在赤柱停泊。
※原來咱們天天看的小說是這樣來的
※看完此文,魯迅的雜文你就精通了
TAG:悅讀書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