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新時代 新經濟 新金融」會議,探討2018年經濟走勢與行業發展

新時代 新經濟 新金融」會議,探討2018年經濟走勢與行業發展

伴隨全國兩會的召開,關於「兩會」熱點的討論逐漸升溫。為把握經濟走勢與行業的發展,3月9日,由經濟觀察報舉辦的「兩會面對面 | 新時代 新經濟 新金融」會議在北京召開。

信和大金融作為互聯網金融行業的知名代表受邀出席,副總監李之平先生現場與各位人大代表、政協委員以及企業界的代表,共同就2018年的經濟走勢與行業發展做了深入的探討交流。

信和大金融受邀出席「兩會面對面 | 新時代 新經濟 新金融」會議

新時代,中國將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新時代,中國經濟進入高質量發展階段,全要素生產率正在全面提升;新時代,中國「新經濟」形態的形成需要配套的「新金融」業態的支持。

參與此次討論會的專家學者代表:全國政協委員、中國社會科學院學部委員高培勇,全國政協委員劉世錦,十三屆全國人大代表、清華大學政治經濟學研究中心主任蔡繼明,全國政協委員鄭秉文,還有企業界的代表信和大金融副總監李之平等。

經濟觀察報副總編輯郭宏超發言致辭

「2017年是中國經濟發展過程中具有標誌性的一年,目前我們正在經歷中國歷史上的重要時刻,讓我們對未來中國經濟充滿信心和期待。」經濟觀察報副總編輯郭宏超在致辭中表示。

全國政協委員劉世錦先生

把握宏觀經濟發展脈搏,紮實推進實體經濟發展。全國政協委員劉世錦先生從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供給與需求」兩個視角,深度分析了2017年以來的經濟發展運行變化,他就怎樣實現高質量發展的問題,以政協提案的形式給出了建議和方案。

全國政協委員、中國社會科學院學部委員高培勇

接著,全國政協委員、中國社會科學院學部委員高培勇從宏觀角度提出了在中性偏緊的貨幣政策背景下,去槓桿的風險問題,特別針對地方債務問題做了具體解讀。

十三屆全國代表、清華大學政治經濟學研究中心主任蔡繼明

十三屆全國代表、清華大學政治經濟學研究中心主任蔡繼明從微觀經濟的角度,對土地利用、人力資源以及鄉村振興等問題做了分析。

全國政協委員鄭秉文

全國政協委員鄭秉文從社會保障的角度分別就人口老齡化、社會福利以及個稅問題做了分析。

現場代表委員從各自領域都給出了專業的解讀,這些發言都集中體現了一個共識,即2018年是宏觀經濟處於質量增長的關鍵之年。目前經濟運行中,金融體系中的風險點是比較多的。防範重大風險首先是金融風險,互聯網金融領域在經歷前兩年的合規整頓以後,風險處於可控的範圍之中。

新經濟與新金融如何共舞,新金融如何把握機會服務實體經濟?信和大金融副總監李之平先生以題為《新金融賦能實體三農,新科技驅動風險防控》的發言給出了信和大金融對這些問題的回答。

信和大金融副總監李之平現場發言

李之平先生分別從扶持實體經濟、聚焦三農以及新科技三個方面,闡述了新時代、新經濟背景下新金融的發展前景,以及信和大金融在這幾個方面做出的實踐。

以下是李之平先生的演講全文:

針對2018年防控經濟金融風險的挑戰,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要防範化解重大風險,強化金融監管統籌協調,健全對影子銀行、互聯網金融、金融控股公司等監管,進一步完善金融監管。

作為金融領域的新面孔——互聯網金融連續五年被寫進政府工作報告。報告中關於互聯網金融的措辭從最初的促進發展到規範發展,從警惕風險到健全監管,體現了政府對互聯網金融的態度,也可以預見互聯網金融在中國發展的方向。

今年,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了健全監管,這一變化意味著當前我國的互聯網金融整體風險是可控的,監管進入到制度完善與調節階段,存量平台進入良性發展時期。

在此背景下,信和大金融認為,互聯網金融行業的發展更需要緊貼國家發展大勢,通過賦能實體經濟、聚焦三農領域體現新金融的核心價值,配合落實三大攻堅戰中精準扶貧,通過大數據、智能風控等深度科技驅動和升級風險防範水平,破解重大風險防範的技術難題。

踐行新金融使命 服務實體經濟

金融是現代經濟的核心和血液,服務經濟發展是金融業的基本要求,扶持實體經濟是使命驅策。

隨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互聯網金融和實體經濟的關係變得更為密切。互聯網金融通過實現金融與互聯網的完美融合,創新並延伸了傳統金融的服務領域,展現了經濟發展中的開放性、平等性、協作性以及分享性的特點。

信和大金融認為,作為傳統金融業的有益補充,互聯網金融為實體經濟發展作出了巨大的貢獻。

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17年我國社會融資規模餘額達174.6萬億元,同比增長12%。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大背景下,相關金融服務不斷強化,2017年末,高技術製造業、小微企業和涉農貸款同比增長22.5%、16.4%和9.6%,增速比上年末高3.5個、0.4個和2.5個百分點。這與互聯網金融平台在金融市場的活躍密不可分。

由此可見,互聯網金融在化解「兩多兩難」問題上提供了協助,為一大批中小微企業的可持續發展雪中送炭,為助力實體經濟、推動普惠金融事業的發展作出了巨大的貢獻。

以信和大金融為例,截至目前,信和大金融安全運營近四年,累計撮合交易317億元,平台搭建了包括綜合投資、網路借貸、農業金融、供應鏈金融、信用借款、中小企業借款諮詢、新金融CRM管理的業務框架,形成了「互聯網金融+移動金融」的業務布局。

聚焦三農 彰顯新金融核心價值

2018年是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施「十三五」規劃承上啟下的關鍵一年,脫貧攻堅戰已經吹響了「衝鋒號」。新金融作為聚焦三農、扶貧攻堅的重要利器,對於打贏扶貧攻堅戰、提升「三農」發展效能意義重大,也更能彰顯新金融利國利民的核心價值。

信和大金融認為,農業金融需要讓遊離傳統金融體系之外的農戶、貧困人群及小微農企能及時有效地獲取合理、便捷、安全的金融服務。對於促進就業、消除貧困、共享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對此,信和大金融積極落實國家普惠金融發展戰略,布局農業金融。企業已先後與黑龍江農墾總局溝通,與青農協簽署合作協議,從農業借款、農業融資等農業全生態鏈著手為農戶提供金融服務。

目前,信和大金融已經成功上線了「農信借」產品,為農民、農企提供農業借款諮詢服務,根據農業利潤薄弱的特徵,提供了業務模式便捷的互聯網金融服務。

在農村金融發展的新時期,涉農金融機構應該主動適應新時代的新趨勢,積極轉型升級,用新理念、新技術、新手段更好地服務三農。

「深度技術」領跑 科技金融驅動風險防控

風險問題一直是大眾持續關注的焦點,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提出,要推動重大風險防範化解並取得明顯進展。當前我國經濟金融風險總體可控,要標本兼治,有效消除風險隱患。

回首過去的2017年,「規範」與「整改」是貫穿互聯網金融行業全年的主題。在監管的引導下,行業已步入健康、理性的發展階段。

2018年被業界解讀為「備案年」。在當前環境下,對於互聯網金融平台而言,加快合規制度的完善、合規組織的建設和合規文化的塑造,才能夠及時跟上動態規範。

與此同時,在當前經濟新常態下,大數據、雲計算、人工智慧、物聯網等不斷相互滲透,為企業發展提供了重大機遇。

作為安全運營近四年的互聯網金融平台,信和大金融自成立之初,就建立了高標準、嚴執行、重安全的風控體系。通過前沿金融科技的不斷運用,提高平台的風險防控、反欺詐能力。

在風險控制方面,信和大金融做了不少深入探索,包括與專業智庫信和研究院在大數據研究與應用方面持續發力,共同打造大數據平台的落地。在智能反欺詐方面,基於大數據的人工智慧情感計算以及心理學專家模型,已經成為信和大金融智能反欺詐體系的標誌成果。

例如,信和大金融與戰略夥伴匯誠信用積極合作,結合大數據技術,構建了基於邏輯關係圖譜的複雜網路。通過無監督學習演算法,挖掘出詐騙團伙的特徵,從而快速有效地識別出欺詐團伙。

此外,信和大金融還接入了工信部中國電子商務協會反欺詐中心的反欺詐系統,與通付盾、同盾科技有限公司以及融360合作,運用大數據技術,防範借款人信用風險。

目前,信和大金融已獲得了ICP經營許可證、ICP備案證、網路安全備案、國家信息安全等級保護三級認證,也上線了銀行直存,在合規經營方面取得里程碑式的進步。

2018年是決勝三大攻堅戰的開局之年,作為互聯網金融行業代表,信和大金融要緊跟國家發展步伐,通過賦能實體、聚焦三農體現新金融的核心價值,配合落實三大攻堅戰中的精準扶貧,通過大數據、智能風控等深度科技驅動甚至升級風控能力,破解重大風險防範的技術難題。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資產家 的精彩文章:

智慧中國·數據先行!信和大金融聚焦大數據應用!

TAG:資產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