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事如意——泥壺賞析
小時候的農村,人們都是用自己的汗水耕耘土地,每家肯定有個大土茶壺,那種茶壺現在還能看到,差不多可以容納5升水,功能就是解渴。我對這種壺的印象非常深刻,盛過的水有土氣,就是土的氣味。在田地里,或者在家裡,人們渴了,直接對著壺口喝水,一家人都這樣喝。有一次到朋友家,他媽媽這樣喝過後,他直接拿過來對著壺嘴喝。換到如今,所謂的茶道茶友們,一定笑話和蔑視這是牛飲,骯脹、不衛生。這種笑對,如果您有興趣,可以閱讀《紅樓夢》第四十一回《翠櫳庵茶品梅花雪怡紅院劫遇母蝗蟲》中妙玉那中憎惡劉姥姥的態度,但是同時也提示您,紅樓夢通篇都要反著看,不僅看明處,還要參透暗處。
標題用泥壺這個詞,開門見山地說,文章寫的就是一把壺,一個喝茶的容器;
標題中又說到賞析,的確有值得賞的部分,因為無論一把什麼壺,機械的,手工的,甚至孩子們捏的橡皮泥,都會融入製作者的心思,都值得尊重。
2017年國慶節,我回到家鄉,采了很多柿子,人們似乎都不喜歡吃柿子,覺得這中水果會引起疾病,於是大多數的都在樹枝上被鳥兒吃了。我卻非常喜歡,一天吃十幾個,最喜歡飯後大吃特吃,好吃極了,但是一定要自然「爛」到軟的。
關於柿子,我最美好的回憶是在高中時,國慶節同學們並沒回家,十幾個同學在學校自習,那是一個秋高氣爽的午後,斜陽照到教室里,這樣的環境中自習也很愜意。化學課代表的家人送了一些柿子,他坐在靠後的位置,與我我靠前的座位正好是個對角。我看到後,嚷著要吃柿子,讓他扔過來,那位化學課代表是個學霸,帶著一個已打破的玻璃片眼鏡,眼鏡斜跨在鼻樑上,從不梳頭的他很有科學家的氣質!聽到我的吆喝後,他很樂意分享,讓我去拿,我讓他扔過來,他也很會意很有把握地扔給我。軟乎乎的柿子可能不好用力,在空中飛翔,離我還有幾米的地方就降落了,不偏不倚砸在一位看我們吆喝要吃柿子熱鬧場景的回眸女同學的面上,滿臉開花,立刻成了柿子面膜,我們在爆笑中全部逃離教室。
去年國慶節回到老家,采了上百個柿子,裝了大半化肥蛇皮袋子,也帶了很多到北京。
隨之帶到北京的,還有一把茶壺,是在縣城靠近鴻漸路不遠的船閘旁一家茶葉店買的(為了標榜自我,必須要提一下《茶經》的作者陸羽,字鴻漸)。
這把壺就是仿柿子製作的,整體的形狀就是一個扁圓的大柿子。
壺上有幾個地方都有「四」這個數字體現:
壺嘴是四方口,為完全的四方,然後逐漸過渡到圓滑和壺身交接。
壺身是四方形,這個壺形介於方壺和圓壺之間,可以說他是圓壺,也可以說他是方壺。
方與圓交融是這把壺的一個亮點。
紫砂壺中的器型可分成三類,圓形、方形、雜形。這幾種壺中,方壺有一個天生的弊端,因為泡茶需要用高溫水,稜角分明的方形壺在冬天,或者有時候不是冬天時,很容易在溫度劇烈變化時,稜角處開裂(相信您見過,也想得到)。
這把壺把方融於圓中,同時又現於方,很難得。
壺把也是四方形的,拿捏的時候不打滑,也不剋手,這是實用的細節。
壺蓋上有仿柿子的四片如意瓣,這一點是整個壺的出彩所在,如果沒有這個蓋子,壺本省看起來就是一款普通且樸素的壺。
一旦將整個壺蓋上時,整個壺的精氣神立刻顯現。
以至於,每次用這把壺泡茶時,即便泡綠茶也是合上蓋子悶一會兒(可少放點水,隨沖隨倒,免綠茶悶苦澀了)。
壺蓋上的四片如意形花瓣,正好形如柿子瓣。
將如意花瓣收攏的,是壺蓋上的壺鈕。這是完美的壺鈕!是精氣神真正的體現所在,四方與如意僅僅有形,要形而上學,要有本質的提升,完全靠這個壺鈕的匯攏。
有次小孩問我:「為什麼每個壺都有個『奶頭』?」(童言無忌!)怎麼回答啊,小孩總是提些大人無法回答的問題。細想小孩提這個問題的本質之一是什麼?並不是成人所想的功能、實用、裝飾。完全不是,孩子們用人類樸素的、本能的審視角度在看一件物品。說到這,您明白了吧!一把壺的焦點,最後在我們的視線遊離於壺身後,最後聚焦到了這個小小的鈕上,孩子們可以說出來,我們成人世故後,只會用什麼「只可意會不可言傳」,或者諸如此類的種種看似華麗、不著邊際的語句表現。小孩們不必思考,把天性和問題同時隨口提出來,恰恰這種問題說明了人類認知的一種本質方式。
我有幾把壺,有仿古、有掇球、還有西施壺(人們意淫乳房的形狀,說得冠冕堂皇以掩飾,進而成了文化),仿古強調扁圓,掇球強調堆圓,沒把壺的壺鈕都會總結這把壺的形與神。把壺的「奶頭」是完全的球形,很大,很協調,很精緻,很原始,很好看,捏起來很舒服。
壺上的印顯示製作者是王石耕先生(但願是吧,他老人家的壺一把要個幾萬十幾萬吧!)。買的時候,這把壺上有個價格標籤已經完全粉化,壺放在一個角落中,上面全是灰,從買主的存放看,這把壺進到店裡應該超過15年,老闆也這麼說。即便如此,我相信這把壺可能是仿的,580元不可能買到真的王石耕先生的作品的。
壺底有個查不到的字,田井。
從實用角度看,壺出水一般,因為壺嘴太大,內部在逼水時,壓力提不上去,出水是流出來,不是涌,也由於是方形,不可能出水如柱或者沒有花。
壺的做工,如果放在十幾年前看,還是有很高的水準。
壺的材料是非常粗粒的砂質,這把壺是我所有的壺中砂粒最粗的,粗砂很容易吸收茶的氣味。壺表面細看夾雜很多白點紅點和不明顯的黑點,細看還有其他的雜色顆粒。壺內部非常粗糙,沒有竹片的刮片痕迹(我一直質疑的一點,為什麼沒有這種痕迹?)。
平日上班,周末時,也是打開電腦,繼續業餘的工作,分析,研究,閱讀,累了就出去跑步,這是我的全部生活。
每次業餘分析時,跌宕起伏的市場中人性不斷被磨練與修正,我總會祈求順利一點,運氣好一點,也會泡些茶,解渴、提神、自樂。時間長了,喝茶有了一種玩味的心態,看到這個壺時,我就真相信會事事如意。
TAG:Aispeculato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