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NASA戰略技術投資組合管理研究系列之二 NASA技術路線圖及其制定過程研究

NASA戰略技術投資組合管理研究系列之二 NASA技術路線圖及其制定過程研究

原標題:NASA戰略技術投資組合管理研究系列之二 NASA技術路線圖及其制定過程研究


編者按:


從2010年開始,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開始採取一種新的技術投資組合管理方法,持續開展航天技術的研發與創新,支撐未來發展的需要。這套投資組合管理方法涉及技術路線圖、戰略投資規劃、技術執行委員會和技術港等環節和流程。為了更好的了解NASA的技術管理和投資決策過程,作者試圖通過一系列研究對其中核心環節的流程和方法進行整理,以求獲得NASA技術投資組合管理的全貌。本文將對NASA技術路線圖的及其流程進行整理。


從2010年開始,NASA開始採取一種新的技術投資組合管理方法(如圖1所示),以識別面向未來的技術體系、優化平衡技術布局、統籌協調預算資金、避免投資重複冗餘。技術路線圖是NASA戰略技術投資組合管理的起始點,是一體化技術管理過程的輸入和基礎要素,其核心作用在於識別面向未來的技術體系,以此為基礎進行技術優先排序、抉擇遴選,以實現NASA投資利益的最大化,保證戰略技術投資組合管理的科學性。


▲圖1 NASA技術投資組合管理框架


一、基本背景


2010年NASA授權法案要求開展一項研究,以鞏固其在航天技術研發方面的優勢。為此,NASA組建了獨立的交叉技術任務部(即航天技術任務部),設立了專門的航天技術計劃,目標是快速研發、演示、引入變革性、高收益的技術,支撐NASA的使命任務、航空工業發展、政府機構需要和國家戰略目標;同時,NASA著手制定航天技術路線圖以發掘技術需求,為航天技術投資組合管理提供輸入,指導航天技術研發計劃的實施。


二、NASA技術路線圖的基本構成


NASA技術路線圖是一套涵蓋未來20年NASA所需的多種技術及其發展路線的文件。迄今為止,NASA已經出台兩版技術路線圖,即2012技術路線圖和2015技術路線圖。2012技術路線圖由14個技術領域構成,2015技術路線圖在此基礎上進行了較大的調整,由16個報告構成,包括總論和15個技術領域路線圖。總論是對路線圖內容和發展過程的總體概述,其餘15個技術領域路線圖採用了四級「技術領域分解結構」進行組織(如圖2所示),第一級為技術領域(15個),第二級為技術子領域,第三級為技術(340項),第四級為研究任務(或稱候選技術)。



▲圖2 NASA技術路線圖技術領域分解結構示例


每個技術領域路線圖由摘要、目標與挑戰、發展路線圖、技術分解圖以及一整套的候選技術構成。其中,候選技術是2015技術路線圖的一個亮點,按照對NASA任務的支撐作用分為使能(牽引)技術和增強(推動)技術。使能型候選技術是完成某項任務的必備技術,增強型候選技術則不針對具體的特定任務,因此在各個技術領域圖形化的發展路徑中,是以使能型候選技術作為基本單元。候選技術基本信息由三部分構成:(1)技術部分,包括技術描述、技術挑戰、技術現狀、技術目標和技術依賴關係;(2)能力部分,包括所需能力、能力現狀、能力目標;(3)任務關聯部分,列出了對此能力有需求的設計參考任務和相應時間表。


三、NASA技術路線圖的制定過程


技術路線圖由NASA技術首席辦公室、各研究中心和其他政府機構的專家共同參與完成,技術首席辦公室、各技術領域的主席和聯合主席負責領導。總的來看,路線圖制定主要包括兩大流程、三個步驟:NASA流程,主要是組織開展路線圖草案的制定工作;國家研究委員會流程,主要是開展獨立的外部評估;而後,NASA根據各方意見和評估結果修訂後發布。NASA技術路線圖的制定是一個反覆迭代更新的過程,按照要求每四年更新一次。

(一)2012年路線圖的制定過程


2012版路線圖的制定是一個從無到有的過程,能夠反映技術路線圖擬制工作的全貌,比較具有代表性(如圖3所示)。該版技術路線圖制定工作始於2010年4月,在獲取需求輸入、確定技術領域、設立研究分組、明確共性方法後進行路線圖的擬制,2010年11月形成了《一體化航天技術路線圖(草案)》,而後向公眾發布並由國家研究委員會對路線圖草案進行獨立評審。國家研究委員會建立了評估準則、確定了能力差距,並提出發展優先排序建議,最終評估報告《NASA航天技術路線圖與優先排序:重建NASA技術優勢與輔平航天新紀元之路》於2012年初發布。之後,NASA進一步完善路線圖的內容,增加了國家研究委員會對各技術領域意見和建議,2012年4月形成最終版本路線圖對外發布。



▲圖3 2012版技術路線圖的出台過程


(二)2015年路線圖的制定過程


2015技術路線圖是在2012年技術路線圖的基礎上制定,其制定過程、包含內容與形式有所調整(如圖4所示),主要體現在:一是引入了NASA自身和外部的多個技術機遇和需求作為輸入;二是所有技術路線圖採用了相同的四級「技術領域分解結構」;三是範圍上有很大拓展,增加了航空技術領域,實現了航天技術和航空技術的雙覆蓋,此外還增加了總論、交叉技術、候選技術等細化內容;四是擴大了公開評審和評論的範圍。



▲圖4 2015版技術路線圖的更新過程


從2013年3月開始,NASA召開了一系列技術執行委員會會議,討論改進路線圖制定進程、拓展路線圖的範圍與內容。6月,NASA主持召開了技術交流會,代表來自學術界、商業工業界和相關政府部門,進一步分析NASA技術研發管理過程,商議技術路線圖制定流程與未來任務優先排序。根據技術執行委員會的決議、中心技術委員會(CTC)和外部管理人員的反饋意見,NASA明確了2015技術路線圖的制定過程、內容範疇和展現形式,決定由各中心、任務委員會與辦公室推薦選定路線圖制定小組成員,並增加外部政府部門評審。


2014年1月,技術路線圖小組正式開始工作。該小組採用系統分析方法,根據各任務部的計劃任務和概念設計參考任務,形成未來20年任務能力需求文件,開展能力差距評估、識別能夠實現所需能力的潛在技術,針對每項潛在技術梳理其發展現狀及具體的候選技術,針對每項候選技術形成包括技術目標、能力目標、關聯任務等信息在內的基本情況表。由此,形成15個技術領域的路線圖草案,之後NASA組織對路線圖進行了廣泛的評審,主要由NASA各中心、其他政府部門、NASA總部等,對各個技術領域路線圖內容進行審查。

2015年春季,NASA正式對外發布該路線圖,並持續收集其他政府部門、商業工業界、學術界和公眾的意見。同時,NASA委託國家科學、工程與醫學研究院進行獨立評審,2016年評審報告《NASA航天技術路線圖與優先事項重估》發布,在該在評估報告、技術路線圖等基礎上,NASA於2017年更新了其《戰略技術投資規劃》。


四、NASA技術路線圖的制定特點


NASA技術路線圖體現出較強的系統性和科學性,通過上述的論述可以看出其制定過程有如下特點:


(一)以任務需求為牽引確保技術識別的靶向性


技術路線圖的任務需求包括兩部分,即計劃任務(實際任務)和概念設計參考任務(想像任務),概念設計參考任務來源於載人探索任務部和科學任務部。載人探索任務部提供的任務基於NASA能力驅動框架,以初始探索任務、拓展低地球軌道以遠研究、進入太陽系、探索其他世界、行星探索為目標;科學任務部提供的任務來自於「科學十年」和後續「科學計劃」;航空領域任務則來自於「推進領域」和「航空研究與發展計劃」。在這些任務需求基礎上,NASA技術路線圖的指向清晰,可以更加好地識別面向自身的未來技術體系。


(二)廣泛發動和利用部門內外力量進行協作


技術路線圖的制定是一項複雜系統工程,分工協作不可或缺。在NASA內部,以技術執行委員會、技術首席辦公室為領導,調用各個任務部、各中心的力量參與路線圖的制定工作,每個技術領域設立了由8~9名專家組成的團隊;在NASA外部,充分引入其他政府部門的支持,徵集任務需求、吸收評審意見,此外還公開採集學術界、商業工業界甚至是公眾意見和建議,從而完善路線圖的制定過程和制定內容。


(三)建立了技術路線圖的系統分析過程


針對每個技術領域中的候選技術,NASA建立了系統的分析過程框架(如圖5所示),從任務類別、設計參考任務等需求輸入開始,逐級細化功能、能力、參數和能力性能指標,調研當前水平,分析能力差距和技術挑戰,由此制定潛在技術和發展路徑,對比當前投資水平和投資差距,形成技術優先排序。這種體系化、系統化的流程為技術路線圖的科學性和可信性提供了保障。


▲圖5技術路線圖的系統分析過程框架


(四)引入了獨立的、客觀的外部評審機制


為了保證技術路線圖的客觀性,避免出現「既當運動員又當裁判員」的情況,NASA聘請了權威的專業機構對路線圖草案進行獨立評審。針對2015技術路線圖,國家科學、工程與醫學研究院組建了一支完全不同的專家隊伍,制定了一整套評估準則和方法,由14人委員會負責對路線圖進行全方位的審議,經過4次集中研討,耗時一年多時間,對路線圖中的技術進行優先排序,並提出修改意見和建議。


五、結語


藉助於技術路線圖以及後續的技術投資組合管理方法,NASA構建出面向未來的航天技術體系,將國家航空航天發展長遠戰略目標與技術研發活動緊密結合,對其技術研發規劃和投資管理具有重要意義。但是對他國而言,NASA路線圖中的航天技術體系固然具有借鑒意義,但更重要的是發掘其制定流程和制定方法中的科學性。


相關鏈接


?


NASA戰略技術投資組合管理研究系列之一 NASA戰略技術投資組合管理流程概述(2018-02-08)


來源:NASA網站等/圖片來自互聯網


軍事科學院軍事科學信息研究中心 慈元卓 廖小剛

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處:「國防科技要聞」(ID:CDSTIC)


人工智慧


陸軍


海軍


空軍


航天


網路空間


電子信息


核武器


精確打擊


新概念武器


基礎科學


技術


與能源


與製造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國防科技要聞 的精彩文章:

美國研究人員為柔性機器人研製出可模仿生物肌肉運動的柔性自愈裝置
應對中國競爭:美智庫研究員呼籲美國加大戰略創新投入

TAG:國防科技要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