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網劇時代,只剩情懷的港劇還揮得動刀嗎?

網劇時代,只剩情懷的港劇還揮得動刀嗎?

第一經紀人,追蹤娛樂最新動態

來源:骨朵網路影視

文: 特約撰稿人 蔡小馬

編輯:阿Po

不少人都有「港劇情懷」,不然半年來每當視頻平台推出港劇時,哪來那麼一批跟著雀躍歡愉的觀眾?

原定3月6日上線的《飛虎極戰》就是個最好的例子。這部集合了苗僑偉、黃宗澤、吳卓羲、馬德鍾、王敏德、吳岱融、梁烈唯、伍詠薇等一眾演技派的劇集,題材方面也是TVB最擅長的警匪動作類型。

然而期待之下,開播日卻發現,搜遍全網只看到一支預告片。《飛虎極戰》由邵氏影業和優酷合作出品,播出消息最早追溯到2017年底,結果拖拖拉拉尚無動靜。

其實縱觀這幾年國內影視市場的格局,我們不難發現,內地和香港的地位早已有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早些年我們通過電視台和盜版碟才能看到的港劇,如今都默默的加入了內地「網劇」的行列。但是,和內地同期熱播的劇集相比,港劇的播放量似乎並不那麼盡如人意。

面對這種狀況,我們不禁想問一句:港劇到底怎麼了?

資金流通遇阻,急需內地熱錢

2016年的年底,TVB在當年的財報里,發布了30年來的第一次盈利預警:

上半年收入同比下滑3%;

上半年營業利潤下跌30%;

上半年凈利潤暴跌70%;

2016年底市值比2011年縮水45%,股東凈利潤同比下跌55%~65%。

造成這樣的原因,和香港這座城市本身的經濟疲軟不無聯繫。

香港的電視台主要盈利來自於廣告,廣告收入占電視台總收入的六成左右。作為廣告大戶的零售和消費行業一直在走下坡路,TVB2016年的財報顯示:市況低迷導致上半年香港整體廣告業開支下跌約20%,致使TVB收入下跌11%。

有網友用經典商戰劇《大時代》中的截圖調侃TVB收入下跌

反觀內地,以2010年為拐點,影視行業開始迅猛發展。從2011年開始,內地影視公司排隊上市,各路熱錢爭相湧入,投資過億乃至數億元的大劇紛紛上線,越來越多的作品以「大IP+大投資+大流量」的組合出現,劇集製作一腳踏入了「億元時代」。

2016年,電視劇市場號稱投資過億的電視劇近20部,其中包括《鬼吹燈》《青雲志》《幻城》《白鹿原》等作品。與此同時,優質劇集不僅網台同步播出,價格也節節高漲。據悉,《幻城》《花千骨》的單集製作都已經超過500萬。《如懿傳》被騰訊買斷價格的單集價格據說已經達到900萬一集,總共賣出了15個億。

內地劇集的單價走高讓香港望塵莫及

此時內地網播劇集的收益主要來源於廣告收入,會員充值,和播出版權售賣。2015 年,網劇廣告的投入產出比達到了 2.56 倍。雖然付費會員收益比重增加,廣告業務佔比呈現萎縮之勢,從2015 年上半年的 23.19%,到2016 年上半年下降至 15.5%,但PGC模式尚未成熟,目前廣告仍是網播劇集的收益重要來源。

內地劇集極高的投資效應,正是香港電視劇市場目前極度缺乏的。

在這種情況下,香港電視台們紛紛轉投內地,包括大名鼎鼎的TVB、亞視,以及新興的電視台和獨立製作公司等,都開始了和內地視頻平台的深度合作。

嘗試多維合作,保證兩地市場

2017年的《盲俠大律師》算是第一部與內地視頻網站合作的港產劇集,而合作方式也不是簡單的版權合作。在項目開發之初,愛奇藝就參與其中,與TVB經過多方協商之後,對此片做了革命性的變動。

《盲俠大律師》成首部「先網後台」的港劇

首先在播出模式上,為了遷就網站的更新方式,該劇在香港採用了「周播模式」。網站上每周二三免費更新,而到了周六日在香港翡翠台播出,內地的觀眾能比香港觀眾提前4天觀看。而如果擁有愛奇藝會員的話,可以直接觀看14集。

這項改動直接影響了該劇在香港的收視:播出前三周,收視率一直維持在17%上下浮動;至劇情中段,在口碑帶動下,收視率上升至22%左右,觀看人數約為140萬;而愛奇藝的單集點擊量卻屢屢破千萬,播出不到四分之一整體點擊就已經破億,劇集收尾時點擊量約5.3億。

這次合作讓TVB意識到一件事:就算香港本地收視率再高,觀看人數也很難突破200萬,而內地市場的觀眾數量,則早已以「億」計算,所以給內地觀眾優先觀看,是必然的選擇。

但是,讓出內地的優先播出權,不代表就放棄了香港本土市場。

內地網播港劇以IP續集居多

在和內地合作的時候,TVB盡最大的可能保留了港片的製作方式、主創團隊以及劇集內容。雖然做出來的項目被稱為「合拍劇」,但其本質上仍然是純粹的「港劇」。目前已經在沒底播出的《盲俠大律師》《使徒行者2》《溏心風暴3》等都是如此。

同時,TVB也明確表示,每年和內地的合作劇集不會超過4部,而TVB每年要播出的劇集是23部,無論如何也不會放棄香港本地的市場。TVB的此舉看起來倔強又心酸,但也從側面反應,已經50歲的TVB努力在維持自己的新鮮血液,努力的吸收營養,努力的適應環境,努力的不讓自己從時代大潮中掉隊。

現實踐踏理想,未來求變困難

然而,和豐滿的理想相比,網播港劇卻很快看到了現實。2017年9月播出的《使徒行者2》最後收官累計播放量21億。數字看上去很美,但是看過該劇的都知道,這一部有這樣的成績,完全得益於第一部《使徒行者》打下的良好基礎。同年6月播出的《盲俠大律師》最後僅以5.4億落下帷幕。

《使徒行者2》雖然用了更高清的攝影機,取了更廣闊的場景,製作了更宏大的畫面,但在劇作方面已經完全變了味道。導演蘇萬聰曾對編劇說,「港片過去十年寫過的場面,都不要。」結果,就出現了這麼一部模仿美劇、英劇甚至日劇的「四不像」。最終21億點擊量換來的,是豆瓣上的7.0分,21億也成了合拍港劇的巔峰數字。

同樣在9月播出的優酷香港網劇《反黑》,因為主演陳小春剛好在新一季的《爸爸去哪兒》中「借」兒子的突出表現,獲得了高人氣,讓劇集有了極高的關注度,但因為劇情質量一般,最後在豆瓣上也只有6.7分。11月播出的《溏心風暴3》,則是直接耗盡了前兩部攢下的口碑,以11億的點擊量換來了6.2分的評價。

縱觀同期播出的內地網劇中,並不以大投資為主的青春校園劇《你好,舊時光》仍有12億的累計播放量,其口碑更是至今保持在豆瓣8.5的高分上。而「三無」網劇《致我們單純的小美好》累計播放量已有30億,《海上牧雲記》這類大製作更是在收官時就突破100億的累計播放量。

內地「三無」網劇流量動輒幾十億,大投資網劇流量動輒破百億

到了今年,合拍港劇已經到了難以尋找合適檔期播出的地步,不斷衝擊市場的內地劇集投資越來越大,題材越來越豐富,把港劇擠壓的沒有下腳的地方。

是內地劇飄了?還是港劇揮不動刀了?

事實上,港劇再怎麼追趕時代,它還是敗在了時代的手下。

早年內地觀眾喜歡看港劇,是因為港劇給內地觀眾展示了一個前所未見的、充滿了新奇和刺激的新世界。武俠、警匪、傳奇、商戰,這些典型的類型片題材,源自彼時經濟繁榮的香港,當內地百姓還在為尋找謀生出路集體奔赴國企,或者南下打工的時候,香港人已經開著汽車,吃著漢堡,遊走在寫字樓之間,日夜計算著世界金融的風雲變化。

發達的經濟狀況下,自然會誕生髮達的娛樂市場。為了吸引觀眾,香港的影視從業者們竭盡所能的創作精彩、刺激、獵奇的內容。當時的港劇瞄準的市場也不是內地,只要能滿足兩島一界觀眾的心理預期,就足夠讓這個行業持續發展下去。因此,創作者們也逐漸適應了這種小格局、小成本的小眾題材,並在製作流程上愈加的成熟和流暢。

然而,在經過了20年的風雲變遷之後,內地和香港的經濟形勢早已天翻地覆。那些在港劇中上演過無數遍的橋段,也早也被內地觀眾熟記於胸,對於「做人最重要的是開心」這類台詞的調侃,也昭示著內地觀眾已經不吃港劇的老一套了。

港劇真的能「笑看風雲」?

看武俠片,內地可以擺脫影棚實地拍攝;看警匪片,內地可以全世界跑著抓逃犯;看商戰片,內地商海精彩的故事遍地都是。那些曾經港劇最擅長最吃香的東西,放到現在,顯得過時又粗糙。

即便內地投資商可以提供更充足的資金和更精良的製作工業,香港的創作團隊也沒法脫離香港本土,寫不出蕩氣迴腸的傳奇故事,寫不出波瀾壯闊的歷史豪情,寫不出瞬息萬變的時代發展。

目前內地還有幾部待播的港劇,除了《飛虎極戰》之外,還有《深宮計》《再創世紀》等。從名字上看,很明顯是在吃曾經熱播的港劇的老本,前景依舊模糊不清,難見曙光。

結語

面對內地飛速發展的影視市場,無論是製作成本還是作品收入,都在以肉眼可見的速度全力飆升,而曾經風靡內地的港劇在過去十年幾乎停下了成長。隨著老一輩編導演員逐漸退休,新人青黃不接,曾經風頭一時無二的港劇淪為小眾,陷入了有史以來最困難的時期。

對於從小看港劇長大的我們來說,看到如此情景,多少也有些唏噓感慨,希望港劇可以儘快找到出路,快速融合內地市場或者開拓新的路徑,梅開二度,為觀眾帶來更多的好作品。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第一經紀人 的精彩文章:

致敬黑澤明!張藝謀的《影》會是下一部《英雄》,或《無極》嗎?

TAG:第一經紀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