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樣是亂世,南北朝卻沒有產生絢爛輝煌的文化
中國文化的幾次燦爛光芒都發生在動亂的年代,不管是春秋戰國時期,還是晚清民國時期,這個時候的中華思想文化都顯得極為光彩奪目。思想文化的發展離不開獨立的精神,自由的思想。正是因為思想的自由,精神的獨立,才能讓知識分子放開胸懷,闡述觀點,弘揚思想。
中國歷史朝代更迭頻繁,亂世也頻頻出現。然而同樣是亂世,前有春秋戰國,後有晚清民國,都有文化思想璀璨的光華,而五胡亂華的南北朝時期卻沒有與其相匹配的文化光輝呢?在南北朝時期,中國的文化也得到極大的發展,但相對於春秋戰國和晚清民國來說,其思想文化的發展卻相對要差一些。
從歷史環境來講,南北朝時期在經歷三國後,西晉得到短暫的統一,之後西晉的內亂導致中原人口的凋零,北方的游牧民族進入中原腹地,並頻繁建立短暫的政權,而原中原及北方的門閥因躲避戰亂,逃亡到南方,開始了南方的開發發展。中原及北方頻繁的政權更迭,難得有安穩的時期,人口更是銳減,在生命朝不保夕的年代,想要沉下心思來思量,對知識分子來說,那是難上加難。
相對於春秋戰國和晚清民國時期,中國文化的基礎都是以漢民族的農耕文明為基石,漢民族的主體文化,儒家、道家等佔據主流,雖然這兩個時期諸侯和軍閥之間也有混戰,但對知識分子卻極為重視,戰爭對知識分子的影響不是很多,也不會讓知識分子感覺朝不保夕,知識分子有時間去思考政治、社會和民生問題。知識分子的思想也能獨立,不必去考慮政權的問題。
五胡亂華的南北朝時期,中原及北方由原漢民族的農耕文化主導變成了以游牧民族的游牧文化主導。農耕文化的基礎生活是穩定,而游牧文化的基礎生活是掠奪,相對農耕文化少了生活和居住穩定性,大多對其他民族進行掠奪後就向其它地方遷徙,使得游牧文化在思想文化的發展上落後於農耕文化。南北朝後期北魏得到發展並強大起來的根本也是在於漢化,接受漢民族的文化,使得北魏強大起來,為之後的隋唐盛世打在堅實的基礎。
在五胡亂華的南北朝時期,外來文化的佛教得到長足的發展,乃至後世對中國的影響也及其深遠,然而佛文化進入中原和北方地區,其思想潮流對當時社會進步卻沒有帶來多少影響。佛教文化的思想逆來順受追求來生雖被各政權採納並實施,在民間也有諸多發展,然而知識分子卻並未從中得到思想的啟發,從而得到救國發展的道路。佛教文化也在同原中原儒家、道家文化相融合,不斷本土化,由外來文化向本地文化轉變,以至佛家文化在最後完全脫離於原產地印度,教義也千差萬別。
而此時,道家文化衍生的道教文化開始系統化,並得到一定的發展;同時屬於道家文化的玄學因為其避世的理念慢慢歸於沉寂。儒家文化因其與政權結合,使其始終處於正統地位,對本土道家、外來佛家的批判沒有停息。南北朝時期的文化發展逐步形成和奠定後世的中國文化的基礎儒、道、佛。佛家的紮根與融合、道家的避世,雖然本身得到系統化的發展,卻始終沒有影響到儒家一家獨大的局面。思想文化的發展也沒有得到徹底的改變。
五胡亂華、春秋戰國、晚清民國,都是大變革的時代,春秋戰國的文化是同根的漢文化,並且沒有誰佔據絕對的主體,諸侯之間認同一個國家和民族,使得各學派的言論可以自由的發展。民國時期以漢族為主體的國家剛從被列強欺辱的晚清政府中解脫出來,需要奮發圖強,需要不同的聲音,而先進的西方思想與中國傳統文化的結合和碰撞,形成了璀璨的光華。五胡亂華的南北朝,外來的佛家文化在思想和文化的進步上與傳統文化無異,而此時儒家文化更是佔據政治社會的主體,限制和影響其它文化進步和發展。同時北方游牧民族本身思想文化落後於原中原漢政權的農耕文化,在民族融合過程中,慢慢接受和承認漢文化,才使得後期民族融合和思想得到發展。
南北朝是一個亂世,因為戰爭使得中國土地上的一些民族徹底消失於歷史當中,就算是漢族,留在中原和北方地區的漢人,在五胡亂華的南北朝時期,也差點亡族滅種。可以說五胡亂華的南北朝時期,是整個國家的災難。亂世的文化碰撞可以給國家帶來希望,但亂世也會 給國家帶來災難。南北朝雖然也如春秋戰國一樣有了不同文化的碰撞,但因外來文化在與本土文化的碰撞中並沒有佔據優勢,並慢慢被本土同化,而本土文化在那個生命朝不保夕的年代沒有得到巨大的進步,使得處於同樣的亂世中的南北朝,在思想文化上並沒有取得巨大的發展,只是依照歷史的車輪按步就班向前慢行而已。
※成語每日一薦|除了出類拔萃,你還知道哪些與品質相關的成語?
※中國古代哪個省的人最能打仗?
TAG:春秋戰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