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每日一薦|卜晝卜夜應該怎麼用,你知道它的典故嗎?
1.卜晝卜夜 [bǔ zhòu bǔ yè]
基本釋義:卜:占卜。 形容夜以繼日地宴樂無度。
出處:先秦·左丘明《左傳·庄公二十二年》:「臣卜其晝,未卜其夜,不敢。」
典故:
敬仲,即春秋時陳國的公子完,同陳宣公是兄弟。陳宣公為了叫寵姬所生的兒子款為太子,便把原來立為太子的大兒子禦寇殺了。敬仲是站在禦寇一邊的,因此不能在陳國安身立足,便投奔齊國。齊桓公很恭敬地接待敬仲,拜他為「卿」。敬仲謙虛地說:「我是投奔貴國的客人,蒙您收留,讓我在這裡舒舒服服地住下,我已經非常感激了,怎敢高居卿位,讓人笑我不知足呢!」齊桓公覺得他很懂道理,便改聘為「工正」,請他擔任管理各種工匠的職務。但是對他的待遇,仍不同於一般官員。齊桓公經常找他談天、遊玩。有一次,齊桓公到敬仲家裡去,敬仲拿出酒來招待他,桓公喝得很高興,直到天快黑了,還叫點燈,要繼續喝。敬仲婉言勸止,說道:「臣卜其晝,未卜其夜,不敢!(我只準備白天陪您玩,卻沒有打算繼續到夜晚,恕我不敢久留您!)」,由於這段故事,後來形容游宴無度,不計時間,從白晝到黑夜,又從黑夜到白晝,連續不休地玩樂,就叫「卜晝卜夜」。
相關成語:卜夜卜晝 無盡無休 玩物喪志
2.一國三公 [yī guó sān gōng]
基本釋義:公:古代諸侯國君的通稱。一個國家有三個主持政事的人。比喻事權不統一,使人不知道聽誰的話好。
出處:先秦·左丘明《左傳·僖公五年》:「一國三公,吾誰適從?」
典故:
春秋初,晉國吞併了附近的一些小國,成為一個大國。有一年,晉獻公在戰爭中奪得美女驪姬,帶回去立為夫人。不久,驪姬生了個兒子,取名奚齊。驪姬是個很有心計的女人。她既年輕美貌,又善於獻媚,晉獻公對她寵愛無比,競想廢去太子申生,改立奚齊為太子。這本是驪姬的心愿,但她顧忌群臣不服。又故作姿態,勸獻公不要再行廢立。這樣,獻公更寵愛她了。驪姬還有一個顧忌。那就是太子申生與他兩個異母兄長重耳、夷吾關係親密。於是,她暗中和獻公的寵臣梁王、東關王等密謀,離間這三位公子,最後再讓自己的兒子奚齊繼承王位。經過多次商議,他們決定先設法使三公子離開獻公身邊,疏遠他們父子間的感情。梁王和東關王向獻公進言說,讓太子去坐鎮先君宗廟所在地的曲沃,而讓重耳、夷吾兩位公子分別去坐鎮邊疆要地蒲和屈。這樣,國君居中指揮,三公子分守重鎮,國上萬元一失。經不起兩人如簧之舌的巧辯,獻公終於同意這樣做。由於蒲地和屈地一片荒野,使命士芬(w負責營造蒲、屈兩城。士芬揣測到,這必定是驪姬為了使奚齊被立為太子而施出的一條計謀,所以故意胡亂營造,草草完工。公子夷吾對此不理解,向獻公告了一狀,說他辦事不力。獻公把士芬召來,問他為什麼修得馬馬虎虎,士芬回答說:「我聽說沒有悲哀的原因而悲哀,悲哀必定會到來;沒有戰爭而築城,城必定會被敵人利用。現在我奉命為兩位公子修城,若是不修築得堅固,要承擔對公子不敬的罪名;而若是修築得堅固,則為敵人提供了陣地,要承擔對君主不忠的罪名。如果我失去了忠和敬,還怎麼能為大王作事呢?」說到這裡,士芬又引了《詩經》中的一首詩:」懷德惟寧,宗子惟城。」意思是用賢德來安定國家,子孫後代才會像城那樣堅固。最後他說:「我以為三年之後,那裡將打仗呢。」,回到家裡,士芬又作了一首詩。詩的意思是這樣的:「穿狐皮衣服的貴人多得像龍的茸毛一樣,一個國家有三個君主,我應該聽從誰的呢?」士芬的預言沒有錯。後來,獻公聽信驪姬的壞話,逼死了太子申生。重耳和夷吾被誣為太子的同黨,獻公發兵攻打蒲地和屈地。兩位公子被迫逃亡國外。驪姬陰謀得逞,奚齊做了晉國的太子。不過,驪姬的好日子也不長。獻公死後,繼位的奚齊被大臣里克殺掉,驪姬不久也被逼得投河自殺,從此晉國大亂。晉公子重耳在外流亡了十九年後,終於回國繼位。這就是春秋時著名的晉文公。
相關成語:政出多門
3.析骸以爨 [xī hái yǐ cuàn]
基本釋義:指被圍日久,糧盡柴絕的困境。 亦以形容戰亂或災荒時期百姓的悲慘生活。
出處:《左傳·宣公十五年》載曰:敝邑易子而食,析骸以爨。
相關成語:析骸易子
4.相時而動 [xiàng shí ér dòng]
基本釋義:觀察時機,針對具體情況採取行動。
出處:《左傳·隱公十一年》:「許無刑而伐之,服而舍之,度德而處之,量力而行之,相時而動,無累後人,可謂知禮矣。」
5.自鄶無譏 [zì kuài wú jī]
基本釋義:表示自此以下的不值得評論。同「自鄶以下」。
出處:〖出處〗《左傳·襄公二十九年》:「[吳公子札]請觀欲周樂,使工為之歌《周南》、《召南》,曰:『美哉!始基之矣,猶未也,然勤而不怨矣。』……自鄶以下無譏焉。」
相關成語:自鄶而下
※公子鮑當上皇帝的驚人內幕!你想像不到!
※古代的皇帝為什麼叫皇帝?
TAG:春秋戰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