頸動脈狹窄手術科普篇
嗨,大家好,上期小編向大家科普了關於預防腦卒中,我們為什麼需要篩查頸動脈B超。那麼這期,我將向大家科普下,當頸動脈B超篩查後,若存在頸動脈狹窄或閉塞的情況下,手術方面如何去解決這種情況。
哪些患者需要手術治療?
最新(2017版)指南推薦如下:
絕對指征:有癥狀性頸動脈狹窄,且無創檢查頸動脈狹窄度≥ 70%或血管造影發現狹窄超過50%。
相對指征:
(1)無癥狀性頸動脈狹窄,且無創檢查狹窄度≥70%或血管造影發現狹窄≥60%;
(2)無癥狀性頸動脈狹窄,且無創檢查狹窄度
(3)有癥狀性頸動脈狹窄,無創檢查頸動脈狹窄度處於50%~69%。同時要求該治療中心有癥狀患者預期圍術期卒中發生率和病死率5年;
北
京
手術時間的選擇?
(1)急性缺血性腦卒中在發病6周後手術較為安全,對於近期出現癥狀發作,影像學檢查提示為不穩定斑塊時應盡量爭取儘早手術,可以建議於2周內手術;
(2)對於TIA或輕微卒中患者,如果沒有早期血管重建術的禁忌證,可以在事件出現2周內進行干預;
(3)如為雙側病變,根據臨床情況兩側手術間隔可以在2至4周,有癥狀側和(或)狹窄嚴重側優先手術。
哪些患者不能手術(禁忌症)
(1)12個月內顱內自發出血。
(2)30天內曾發生大面積腦卒中或心肌梗死。
(3)3個月內有進展性腦卒中。
(4)伴有較大的顱內動脈瘤,不能提前處理或同時處理者。
(5)慢性完全閉塞無明顯腦缺血癥狀者。
(6)凝血功能障礙,對肝素以及抗血小板類藥物有禁忌證者。
(7)無法耐受麻醉者。
(8)重要臟器如心、肺、肝和腎等嚴重功能不全者。
(9)嚴重痴呆。
了解了以上這些情況,即可進一步明確治療方向及手術初步指征了。
對於頸動脈嚴重狹窄或閉塞的患者,目前寧波第二醫院血管外科常規開展該項目手術,並組建了血管外科頸動脈治療專科團隊及護理團隊。
目前該區域手術主要分為兩種手術方式:
其一:頸動脈腔內支架植入術(CAS)——俗稱微創放支架,及通過大腿處局麻下穿刺,利用導絲及導管腔內介入技術,打通頸部狹窄或閉塞段病變,然後放置支架,放支架的目的是打通血管。
其二:頸動脈內膜斑塊剝脫術(CEA),即:傳統意義上的開刀,將頸部動脈血管切開,剝脫閉塞或狹窄嚴重的內膜斑塊後,再講血管縫合,完成手術。說的簡單點,該兩種術式,前者是將頸動脈內的垃圾留在血管內,相比後者優勢是:微創,無需全麻下切開等,不存在切口所致的相關術後感染,出血,及相關頸部神經的損傷。後者是將垃圾扔到外面來。但兩者目前研究的遠期的通常率無明顯差異。
至於如何選擇前者微創還是後者切開手術,需根據患者的不同情況決定,由於受病變本身的部位,斑塊性質,家屬的經濟條件,醫療的設備等等因素引起,需結合手術的風險及遠期的療效而定,後期將會有更深入的探討,在此不再詳談。
深圳
南京
術後需注意哪些情況
對於做過手術的患者,不論是微創還是切開手術,我們建議患者術後仍需長期服用抗血小板藥物及降血脂類藥物,同時飲食上需低鹽低脂為主。
其次,對於術後的患者,需嚴格控制血壓,我們推薦血壓的控制以140/80mmHg以下為適宜。
第三,當然定期(術後3.6.9.12月)的來院門診檢查很重要,可複查頸動脈B超。了解術後頸動脈血流通暢情況,或支架內有無再狹窄或血栓形成等不良情況的發生,我科目前每周一至周五上午均有開設專家門診(7號樓門診263室)。
長按識別左側二維碼,關注「寧波二院血管外科」,健康信息不錯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