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常吃菠菜好處多,但哪些人不能吃?

常吃菠菜好處多,但哪些人不能吃?

1、菠菜於7世紀左右由波斯傳入中國。《唐會要》上明確記載:菠菜種子是唐太宗時從尼泊爾作為貢品傳入中國的。

2、菠菜性味:甘辛,涼 歸經:胃、大腸功效:養血,止血,斂陰,潤燥。 主治:治衄血,便血,壞血病,消渴引飲,大便澀滯。對高血壓、糖尿病有輔助療效。果實:微辛、甜,微溫。祛風明目,開通關竅,利胃腸。

3、營養成分:每100克含水分91.8克,蛋白質2.4克,脂肪0.5克,碳水化合物3.1克,粗纖維0.7克,灰分1.5克,胡蘿蔔素 3.87毫克,維生素B1 0.04毫克,維生素B2 0.13毫克,尼克酸0.6毫克,維生素c 39毫克,鈣72毫克,磷53毫克,鐵1.8毫克,鉀502毫克,鈉98.6毫克,鎂34.3毫克,氯200毫克。 熱量 (24.00千卡) ·維生素B6 (0.30毫克) · ·脂肪 (0.30克) ·泛酸 (0.20毫克) · ·葉酸 (110.00微克) ·膳食纖維 (1.70克) · 維生素A(487.00微克) · ·硫胺素 (0.04毫克) ·核黃素 (0.11毫克) ·尼克酸 (0.60毫克) 維生素E (1.74毫克) ·鈣 (66.00毫克) ·鋅 (0.85毫克) ·硒 (0.97微克) ·銅 (0.10毫克) ·錳 (0.66毫克) 鉀 (311.00毫克) ·鋅 (0.85毫克) ·硒 (0.97微克) ·銅 (0.10毫克) ·錳 (0.66毫克)

4、醫家論述:

《儒門事親》:夫者人久病,大便澀滯不通者,…時復服葵菜、菠菜、豬羊血,自然通利也。《內經》雲,以滑養竅是也。

《本經逢原》:凡蔬菜皆能疏利腸胃,而菠蔆冷滑尤甚。

《本草從新》:菠菜,古《本草》皆言其冷,今人歷試之,但見其熱,不覺其冷。

《本草求真》:菠蔆,何書皆言能利腸胃。蓋因滑則通竅,菠蔆質滑而利,凡人久病大便不通,及痔漏關塞之人,咸宜用之。又言能解熱毒,酒毒,蓋因寒則療熱,菠蔆氣味既冷,凡因癰腫毒發,並因酒濕成毒者,須宜用此以服。且毒與熱,未有不先由胃而始及腸,故葯多從甘入,菠蔆既滑且冷,而味又甘,故能入胃清解,而使其熱與毒盡從腸胃而出矣。

《隨啟居飲食譜》:菠蔆,開胸膈,通腸胃,潤燥活血,大便澀滯及患痔人宜食之。根味尤美,秋種者良。

孟詵;利五臟,通腸胃熱,解酒毒。

《日用本草》:解熱毒。

《綱目》:通血脈,開胸膈,下氣調中,止渴潤爆。根尤良。

《醫林纂要》:斂陰,和血。

《陸川本草》:入血分。生血、活血、止血、去瘀。治衄血,腸出血,壞血症。

5、吃菠菜好處:

通腸導便,防治痔瘡  菠菜含有大量的植物粗纖維,具有促進腸道蠕動的作用,利於排便,且能促進胰腺分泌,幫助消化。對於痔瘡、慢性胰腺炎、便秘、肛裂等病症有治療作用。

促進生長發育,增強抗病能力  菠菜中所含的胡蘿蔔素,在人體內轉變成維生素A,能維護正常視力和上皮細胞的健康,增加預防傳染病的能力,促進兒童生長發育。   保障營養,增進健康  菠菜中含有豐富的胡蘿蔔素、維生素C、鈣、磷,及一定量的鐵、維生素E、芸香貳、輔酶Q10等有益成分,能供給人體多種營養物質;其所含鐵質,對缺鐵性貧血有較好的輔助治療作用。

促進人體新陳代謝,延緩衰老  菠菜中的含氟-生齊酚、6-羥甲基蝶陡二酮及微量元素物質,能促進人體新陳代謝,增進身體健康。大量食用菠菜,可降低中風的危險。

潔皮膚,抗衰老  菠菜提取物具有促進培養細胞增殖作用,既抗衰老又增強青春活力。中國民間以菠菜搗爛取汁,每周洗臉數次,連續使用一段時間,可清潔皮膚毛孔,減少皺紋及色素斑,保持皮膚光潔。

補血  菠菜的蛋白質量高於其他蔬菜,且含有相當多的葉綠素,尤其含維生素K在葉菜類中最高(多含於根部),能用於鼻出血、腸出血的輔助治療。菠菜補血之理與其所含豐富的類胡蘿蔔素、抗壞血酸有關,兩者對身體健康和補血都有重要作用。

6、禁忌:

適宜人群:痔瘡、便血、習慣性便秘、壞血病、高血壓病、貧血、糖尿病、夜盲症患者及皮膚粗糙、過敏、鬆弛者適宜食用。

不適宜人群:患有尿路結石、腸胃虛寒、大便溏薄、脾胃虛弱、腎功能虛弱、腎炎和腎結石等病症者不宜多食或忌食。

7、美食:

南瓜菠菜蛋餅:

菠菜切碎,水焯。雞蛋,碗中打碎。南瓜泥、菠菜碎、雞蛋、牛奶、麵粉,攪拌成糊,加鹽少許。平底鍋,煎,厚度0.5--1cm。

菠菜豬肝粥:

菠菜焯水、切丁備用。熟豬肝切丁備用。水煮大米,開鍋調小火30分鐘,入豬肝丁10分鐘,入菠菜丁,再煮1分鐘。可加鹽少許。(秦謐林中醫)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醫養健康服務站 的精彩文章:

春季曬太陽有哪些好處?

TAG:醫養健康服務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