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著日語看乒乓——《戀愛迴旋》雜談
今天看到有人說起《戀愛旋風》票房大概是撲街了,然後有人哪有什麼老婆,其實都是白嫖。
其實這個說法不太嚴肅——沒有老婆,其實也沒有白嫖。我相信許多人都像我一樣,對亞文化了解不深的網民,只是將「發gakki的表情包,然後宣稱這是我老婆」當作是一件好玩的事,而非真的視之為偶像。事實上,我不僅談不上新垣結衣的粉絲,就連她的作品,在今天之前,我都只看過李狗嗨——而且只有不到兩集,我看電視劇素來沒有耐心,除了那種十二集一季的動漫,我少有將某種影視作品看完的時候。簡言之,這只是一種跟風行為。
言歸正傳,看到有人談起《戀愛迴旋》票房撲街,我突然萌發了去看這個電影的衝動,至於這個衝動的緣由,我想很可能是因為我也曾經說過gakki是我老婆吧。這大概便是所謂的「一日夫妻百日恩」(笑)。
我曾經多次說過我看不出影視作品的好壞——我不懂攝影,不懂配樂,不懂演技,不懂剪輯,影視作品帶給我的,只有一種最樸素,最簡單的東西,那便是情緒。不管這種情緒是強烈直接還是朦朧複雜,只要是能調動起人情緒的,那都是水準以上的電影。如果觀眾被調動起來的情緒恰好是導演或者編劇所要傳遞表達的那種情緒的話,那我就會說這是一部好電影。
所以說,儘管當我看到女主的父親告訴她「母親留下的乒乓球俱樂部已經難以為繼,他打算將之賣掉」時,便已經將猜到了劇情的大致走向和結構——類似的橋段在日本的影視作品中實在太多(比如說我們所所熟知的《lovelive》),但這並不妨礙我說這部電影值得一看並且遠超出我對它的期待——我原本以為這僅僅是一部圈粉絲錢的電影(因此我根本沒看簡介便買了票)。因為它至少完成了一個基本的目標,讓觀眾在該笑的時候笑,在該沉默的時候沉默,在該思考的時候思考,並且絲毫不覺得做作尷尬(這裡可能也有日語的陌生感加成,如果是我們熟悉的場景,卻用浮誇手法表現出來,很難不讓人感到做作)——雖然我說這是一部電影應有的基本目標,但實際上能做到這一點的電影並不太多,能做到這一點的,即便劇情邏輯上是超級爛片,在賀歲檔之類的時間段也能獲得不俗的票房,稱得上是值得一看了。
事實上去年阿米爾汗那部好評如潮的《摔跤吧!爸爸》,與這部《戀愛迴旋》在根本上幾乎沒有區別。只不過摔跤吧爸爸更加寫實,而戀愛迴旋則偏於浮誇。摔跤吧爸爸偏向宏觀敘事,為國爭光,而戀愛迴旋則著眼於更平凡更渺小的個體。而他們的劇情結構,都是經典的:歷史使命混雜個人感情——小挫折——小勝利——大挫折——感情衝突——大勝利與圓滿的情感升華。這是一個用爛了的經典故事模板。但這並不代表這套模板就不能出好故事。
摔跤吧爸爸的偉大之處在於,它不僅僅是個好故事,而且更有對女性艱難處境的深刻反思。但我必須指出,摔跤吧爸爸雖然已經是在反對男權,但仍有其局限性,事實上,其最大的弱點便是,從根本上來說,這依舊是個父權至上的故事,儘管其有一個皆大歡喜的結局。當然,進步的一小步也是進步,我同樣不願因此而去抨擊它——因為現實的印度離前進到這一小步仍有距離。
戀愛迴旋這個老套日式的正能量雞湯電影同樣有著這樣一個升華的內涵——而且其進步意義並不比摔跤吧爸爸小。
故事中的主角們都是一些不合群的人,或者說與他們的同類不同的人——這是日本影視作品常用的人設。這群人在乒乓球訓練中尋找到了精神的寄託,並重新充滿了人生的希望。——這是一個確定的電影主旨,但如果其僅有這些的話,我根本不會浪費時間在此長篇大論。
接下來說的都是我個人的無端聯想,或者說過度解讀,導演不見得有想表達這些(但也不見得沒有,只能說我不確定)。
這部電影中的主要角色男女一樣多,但實際上真正用心塑造的,全是女角色。三位正面的女性角色選擇了「自己的人生需要自己決定」,不做家養的「金絲雀」(彌生)。反面的小笠原則從一開始就坦言其為了「江島」而來。當然,諷刺的是,我們都說,在日本,彌生那樣的家庭主婦才是常態,甚至到最後,彌生也沒能擺脫其對丈夫的依從。日本人拍了很多這樣正能量的片子,但是看著這些片子的人卻都在一天天「佛系」「平成」。天天喊著「不要逃避」(劇中語句),實際上,卻都在躲藏。在今天,婦女節過後的第三天,我還是希望這不要成為中國年輕人、男人和女人的將來。
對了,最後一說,第一次看乒乓球主題作品,卻是部日本電影。作為一個中國人,還是覺得怪怪的。
TAG:彌有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