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人是劉備臨死提拔的一員大將,卻慫恿諸葛亮稱王,被諸葛亮除掉
(圖說三國·談天說地·第204期 文/東方夜未眠)
上一篇文章,我們講述了劉備臨死之前留下一員上將,他就是專門制約諸葛亮的李嚴。李嚴屬於益州東州集團的一員,是劉備拉攏的對象,諸葛亮為正,李嚴為副的輔臣結構,也是劉備希望能夠讓蜀漢長久治安的一種策略。只是讓劉備萬萬沒有想到,劉備賦予重任上將,卻是一個聽宣不聽調的人,時不時慫恿諸葛亮造反,最後被諸葛亮聯合朝臣廢掉。
我們都知道,劉備託孤在永安白帝城,劉備病重的時候,把諸葛亮和李嚴從成都召來託孤。。《三國志》記載:「先主病篤,託孤於丞相亮,尚書令李嚴為副。」託孤之後,諸葛亮就回到了成都,李嚴就留在了永安。形成一內一外的格局。劉禪繼位以後,諸葛亮封武鄉侯。李嚴封都鄉侯;而且假節,就是授予他尚方寶劍;加光祿勛,就是再給他加一個榮譽職務。
這個時候的李嚴可以說統管內外軍事,手握重兵的大將。然而有一點遺憾的時候,就是就是坐鎮永安,遠離朝堂。相反,諸葛亮返回成都,主持朝政,「政事無巨細,咸決於亮」,可以說已經慢慢的開始往權臣方向發展了。這個時候,諸葛亮和李嚴的地位完全不一樣了,實際上他和諸葛亮相比是處處不如。
諸葛亮不僅是丞相,還有益州牧身份,地位超然。諸葛亮還有開府治事的許可權,這是李嚴沒有的。對於李嚴本人而言,同樣是託孤大臣,為什麼自己的待遇處處不如諸葛亮。李嚴性情孤傲,難以與人相處,曾多次與蜀漢大臣鬧矛盾,還曾逼反牙門將王沖。所以與諸葛亮有很大的矛盾,表面上相安無事,實際上離心離德。
具體表現在哪裡呢?那就是典型的聽宣不聽調。公元226(建興四年),諸葛亮在漢中,準備發兵伐魏,下命令調李嚴率軍去鎮守漢中,作為支撐。結果李嚴不但想辦法拖延不去,還要求劃分五個郡作為巴州,讓他擔任巴州刺史。這個諸葛亮怎麼可能批准,沒有答應,李嚴也就沒去。後來,公元230(建興八年),曹真興兵伐蜀,諸葛亮為加強漢中防務,遂要求李嚴率二萬人趕赴漢中阻擊敵軍。
李嚴一聽,又不去,還私下傳言說司馬懿等已經設置了官署職位來誘降他,除此之外,還希望自己能開府治事。諸葛亮知其意,於是上表遷李嚴為驃騎將軍,又表其子李豐接替督主江州防務,這個時候李嚴才願意北上漢中。李嚴就是這樣的一而再、再而三地要官、要權力,甚至勸諸葛亮應該受九錫,慫恿諸葛亮進爵稱王,不過也被諸葛亮駁斥。
對於諸葛亮來說,李嚴無疑是一個非常棘手的讓人不得不拔掉的大臣。尤其是他擁兵自重,分庭抗禮,染指諸葛亮最高權力。導致李嚴最後犯下一個低級錯誤,被諸葛亮抓住,諸葛亮聯合了當時朝中的大臣二十多人聯名上書,提出廢除李嚴。在這封表文上簽字的,我們說幾個大家比較熟悉的人名,魏延、楊儀、鄧芝、劉巴、費褘、姜維等人。
最後,《李嚴傳》的說法是:「辭窮情竭,首謝罪負。」怎麼意思呢?理屈詞窮,坦白交待,低頭認罪。那麼李嚴認罪以後,諸葛亮就上表後主,把李嚴廢為平民,流放到梓潼。公元234(建興十二年),李嚴聽說諸葛亮去世,於是發病而死。
本文所有資料均來自於《三國志》《三國志集注》等書,小編保證內容之真實性,同時無任何影射、不涉及任何政治。
※司馬懿為什麼能夠熬死諸葛亮?因為司馬懿身上有一種可怕特質
※張郃是曹魏名將,街亭之戰,為什麼輕易讓馬謖突圍而出?原因簡單
TAG:圖說三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