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海歸和本土人才待遇是否真的有差別?

海歸和本土人才待遇是否真的有差別?

【下載華輿APP,海外生活更有趣】

3月11日,全國人大代表、中國科學院院士、量子衛星工程常務副總師王建宇在接受《中國科學報》採訪時表示,「國外引進回來的人才,為他申請教授都是墊底條件,還會給他落戶津貼、啟動經費,這和本土人才一比差距很大。」

王建宇表示,「我有一個學生非常優秀,從做研究生開始就參與『墨子號』的工作,當時想都沒想就留在了國內。」

當時整個項目的運行「我不在可以,他不在不行」。可這樣一位團隊中的主力,向上進步的路程卻走得有些緩慢,至今仍是一名副研究員,能夠獲得的支持與獎勵也寥寥可數。「前段時間他評上了上海青年拔尖人才,我問他,『你評上有獎勵嗎?』他說,『王老師,沒什麼的,就給我15萬塊錢的科研經費』。」王建宇說。和這位學生類似的,還有頗受關注的克隆猴研究團隊里的一位博士。王建宇告訴記者,幸運的是,這位博士近期得到了破格提升為研究員的機會。只不過,這樣的「破格」機會對國內培養的年輕人才而言太難得。

對此人民日報發表評論稱:無需迷信「外來的和尚好念經」,英雄不問出處,無論本土的還是海歸的,只要是人才,就該受到重用。無需迷信「外來的和尚好念經」,以才識人,以才辨人,既不能厚此薄彼,也不該厚彼薄此。「尚賢者,政之本也」,人才聚,則事業興;量才授任,人盡其才,則國家強。

據鳳凰網報道,目前,中國國內外教育和科研環境已經發生很大變化。在量子科學、航空航天、生物科技等一些領域,國內科研水平已經不比國外差;在移動互聯網、大數據、雲計算、移動支付等應用技術方面,已經走在世界前列,甚至開始發揮引領作用。

隨著這些年人才「逆差」的縮小,過去到海外鍍鍍金就身價倍增的預期,已經越來越淡化了,海歸和本土人才,越來越站在一樣的起點上。不少海歸人才也發現,在國內更能發揮自己所學,更容易把實驗室里的技術變成活生生的應用場景,參與到改變十幾億人生活變革中去。如何利用機遇紅利吸引人才,同樣值得探索。

據人民日報海外版3月12日報道,隨著近年來海歸數量的增多,海歸身份在職場早就沒了「特殊待遇」,與同行業內的非海歸相比,在薪酬待遇上也沒有什麼優勢。一位在證券行業工作的留學生表示,自己的工資待遇和其他同事完全相同。在英國留學4年後,2009回到國內就業,和同行業的非海歸相比,自己在薪酬上並沒有優勢。

翻閱網民評論,可以發現,不同行業的薪金水平差距較大,海歸本土並不是重點,行業選擇和自身能力才是最大的原因。

此外,據相關統計,早在2016年時,海歸薪酬與本土畢業生差距就已經甚小,海歸留學生主要分為兩種類型,一是名校畢業,接受過良好訓練,另一種是畢業於一般性的文憑學校。」「學歷蘊含信息有限,並不能與職業能力劃等號。」

中國社會科學院社會學所研究員田豐在接受採訪時表示,「以往覺得海歸』能力強,這是信息不對稱導致的誤判。」「海歸回國就業是個人理性選擇和就業市場化運作機制的結果。而許多國外普通高校的教學水平、科研實力都無法與中國的大學媲美,談不上什麼優勢,薪資水平低也正常。」(原標題:海歸和本土人才待遇是否真的有差別?)

*未經授權禁止轉載、摘編、複製及建立鏡像,違者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來源:僑報網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華輿 的精彩文章:

擔憂台灣同胞「無機回家」,大陸網友:我們讓機票!
全球移民榜單出爐:美國、加拿大分居二三位,第一竟然是它?

TAG:華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