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不執念,戀著你的美

不執念,戀著你的美

明天,你好

 Lost & Found去尋找

牛奶咖啡 

00:00/04:31

去年的春天,在一家鞋店,看上一雙價位不菲的品牌高跟鞋。淺藍色,羊皮面柔韌,鞋跟約有十公分,小巧的跟上仿鑽裝飾,尤顯款式精緻。試穿了一下,腳看著顯小,足弓和腳背曲線也有,讓我很有幾分春風滿腳的意味,於是毫不猶豫買了下來。

喜歡白色鉛筆褲配它,外搭風衣。很自戀地覺著貌似可用「挺拔修長」來形容自己。然而令我苦惱的是,穿上這鞋只要站上那麼半個多小時,因了鞋跟過高而前面鞋掌不夠厚足以平衡的緣故,坡度大,再加上我的倆腳丫子不瘦,往前沖,倆小腳趾就擠壓得厲害,疼得我齜牙咧嘴,就算鞋子如何得令我「風姿綽約」,也要趕緊脫掉,先緩緩,養精蓄銳後,再考慮穿穿。

那日,腳上穿的就是這雙鞋,開車送了女兒去課外輔導班學習,然後,脫掉鞋子,窩車裡,掐著時間蹲點接放學。候著候著,突然覺得一種無法排解的無聊讓我透不過氣來。要解悶要解悶。轉念中,把車子開到旁邊的銀泰百貨。下車,看看自己腳上的鞋子,有點怵,但又想想鞋子都已穿過兩三次了,夾腳的程度該有所緩解了。就這樣,懷著僥倖的心理,邁著款款細步,走進了銀泰百貨。商場還沒逛上個兩層,所有的苦痛都已火力全開,集中在腳趾上,像倍受摧殘的裹腳刑罰。不過十公分的跟,我像芭蕾舞者,一路踮著腳,搖晃不是如柳,而是仿若鴨子般蹣跚。步履維艱。狼狽得只好火速買了雙運動鞋替換,來安撫受傷的腳。都說十指連心,「十趾」何嘗不是!回家後,尤其望著血肉模糊的倆小腳趾,我想,我恐怕是真的再也沒有勇氣穿這雙高跟鞋,走出去了。

今年的春天,來了。整理鞋櫃,發現這雙被冷落的鞋毫無生機地靜候在鞋盒裡,表面已有淺淺的灰塵。我套上它,在屋裡來來回回試著走了好幾圈,腳有點隱隱生疼。穿它出去,也的確是太需要勇氣了!我糾結著如何處置它,眼不見為凈嗎?九成新的鞋,扔掉,委實可惜;不穿,擱著,資源浪費;送人,萬一危害她人,我良心豈安哉?心一橫,不如找鞋匠削低鞋跟,或許腳就不會傾斜往前沖導致夾腳趾了,或許還能對付著當雨鞋穿。死馬當活馬醫,試試吧。

當然,我的心是疼的。畢竟,我買它是花了不少的錢,卻沒有達到我寄予它的期望值。到樓下鞋子修理店,說明意圖。師傅看了又看,用尺子量了又量,說削掉的鞋跟不能超出一公分,否則與前面的鞋掌不搭,走路會往後仰。專業人士的話,我選擇信任,那就削低一公分吧。師傅當即用鋒利的鞋刀給鞋跟做了手術,讓鞋跟整整低了一公分。我把腳放進削低鞋跟後的鞋子里,走走、小跑跑甚至微微跳幾下,很驚訝地發現這鞋此前給予我的不適感,竟然消失了。不由感嘆:就差那麼一公分,這好鞋本色就出來了。師傅在旁笑著說:「看這鞋的皮質和做工,是算好鞋,但構造設計適合腳了,才算真好鞋。你看,鞋跟雖只削減了一公分,腳肯定不像以往那麼痛了吧。」是啊。師傅言之有理。女人大都喜愛高跟鞋,只是因個體腳的差異,未必都適合。我愛穿高跟鞋,家裡的鞋櫃新新舊舊擺放的都是高跟鞋。高跟鞋,也只有選擇合適的高度,穿著能讓自己行走自如的構造設計,才能確認是好鞋。

由此想想,生活中太多苦痛的根源,何嘗不是來自於對事物過高的期望值?就像經常在衝動下我買的那一雙又一雙的高跟鞋,只因執著追求讓自己儘可能的顯高挑與苗條。期望值的日積月累,容易膨脹為慾望,一旦慾望的高度難以企及或承受,傷害總是不可避免。曾經,我選擇高跟鞋,沒有十公分的跟,往往不入眼;也歷經著很多的破皮、流血、成繭、再破皮流血……如此反覆的過程。自找的痛多了,虐不起,而今,不求高度,只求安腳。努力學著降低期望值,哪怕降低的僅是一公分的高度,穿行中的風景,也完全有可能穿越這一公分的羈絆障礙,在自己眼前展示它該有的安然與美好。

(圖為本人穿著削減1公分後的本文主角「高跟鞋」在操場上安然的走走停停中)

歡迎關注宋俊英個人公眾號「隔著一江水」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隔著一江水 的精彩文章:

TAG:隔著一江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