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天下姓張的女記者不止那一個

天下姓張的女記者不止那一個

本文1945字,讀完大約需要5分鐘

1

女記者不是花瓶、不是講師、不是主持人、不是提問發嗲的嬌滴滴——女記者就應該是女記者:為了國家和社會的福祉勇敢發聲,在新聞現場勇敢不懼,以自己的智慧和大無畏將新聞真相傳遞給公眾。如果同時還能保持優雅端莊,就更是難得。

這樣的女記者不多,而張郁廉就是其中之一。她是「中國新聞史上第一位採訪戰地新聞的女記者」,足跡從台兒庄戰役到重慶大轟炸。在日本國會圖書館,一本1941年朝日新聞社出版的《支那採訪》中,一篇名為《九位投身戰場的女記者》,排第一位的就是張郁廉。也就是說即便在敵對方的情報記錄中,張郁廉也是名列第一的抗戰女記者。

1914年,張郁廉出生在哈爾濱,取名聚聚,大名張玉蓮。剛剛兩歲半,她的生母就因病去世了,父親不得不將她寄養在白俄貴族瓦娃家中。到了上小學的年齡,張玉蓮還不會說中國話。但瓦娃認為她是中國人,一定要接受正規的中國教育。雖然當時進俄國學校比進中國學校容易得多,但瓦娃終於還是讓張玉蓮進了中國學校,學習自己的語言。這一點,後來讓張玉蓮終身感激。

1928年,張玉蓮小學畢業,考進哈爾濱市立女一中初中部,也將自己的名字改為張郁廉。「郁」有文采美盛之意,「廉」意為清清白白。此時有一名同校的女生名叫張廼瑩,但張郁廉並不相識。十年後,兩人在重慶相逢,已經以筆名「蕭紅」名聞中國的女作家張廼瑩,成了張郁廉的採訪對象。

1934年,張郁廉考入北平燕京大學,主修教育,輔修新聞。這時張郁廉有一名常來往的同學好友,名叫周光瑚。後來周立志寫作,另起了筆名,便是大名鼎鼎的女作家韓素音。1944年張郁廉成婚時,身上所穿的棗紅色旗袍、灰藍色麂皮鞋,都是那一年剛到英國留學的韓素音託人送給她的禮物。

2

1937年7月,盧溝橋事變爆發,日本開始全面侵華。此時設於漢口的蘇聯塔斯通訊社,急需諳熟俄語的青年,而張郁廉的一切條件都很適合,很快就被錄取。一開始,她只是每天把中文報紙上的消息翻譯成俄文。

1938年春,日軍進逼徐州,徐州會戰一觸即發。莫斯科派來多位軍事記者,張郁廉就隨同他們一起前往徐州戰區。張郁廉所到的最前線,是國軍52軍73旅旅部。在槍炮聲中,旅長覃異之沉著堅毅地回答了記者提問。臨走時,覃異之拿出一支德制勃朗寧小手槍,送給她用以自衛。他說:

「你是到最前線我旅部的第一位女記者,使我敬佩。」

台兒庄大捷之後的第二天,張郁廉趕到了戰場。城中仍瀰漫著火藥味,建築物一半以上已毀,斷垣殘壁間散布著血肉模糊的屍體。台兒庄戰役是抗戰爆發後國軍取得的首次勝利,而張郁廉的報道也讓世人看到了中國人抵抗侵略的決心,以及不惜為此付出的一切代價。

5月,徐州參戰部隊開始轉移,而張郁廉一行也開始隨大軍徒步突圍。為了躲避日軍飛機的轟炸掃射,所有人都分散在村莊的空屋內,絕對禁止外出活動,天黑之後再出發。每夜都必須步行至少十小時以上,到天色漸亮才能休息。不管雙腳起泡還是發腫,都不能停止前進。

即便這樣,也還是會有危險。一次敵機來襲,張郁廉面朝下抱頭躺著,子彈像雨點般在四周僕僕作響,身旁有人呻吟。在這一時刻,能不能活下來不靠美貌與才華,全靠運氣。敵機飛走後,張郁廉發現旁邊人的血濺到了自己的腿上。

這樣走了二十一天,終於才突圍成功。之後她又經歷了長沙會戰和武漢會戰,直到年底才回到重慶。1939年,塔斯社派她跟隨蘇聯《消息報》記者卡爾曼,一同去延安採訪。

到了延安,她雖然沒有機會採訪最高領導,但在一場露天演講會上和他握過手,並坐在人群中聽他講話。張郁廉還記得,此時剛剛新婚半年多的藍蘋,還梳著兩條短辮子、手拿照相機,跑來跑去地給講話的人拍照。

張郁廉後來回憶,延安的泥土路上年輕人來來往往,都穿著藍黑色或草綠色粗布列寧裝,腳上是稻草編的草鞋,看起來樸實而富有朝氣。她本以為會遇到許多當年在燕大的同學,但詢問之後,被告知她的那些同學都上了前線。

3

1940年,張郁廉離開塔斯社,但繼續從事新聞宣傳工作。她工作地附近的石坡旁鑿了一座堅固的專用防空洞,專為職員、眷屬和外籍記者使用,內部設備較為齊全,這樣躲襲的時候就不必跑得太遠。當時來防空洞躲避的女性中,還有八路軍駐渝辦事處主任的妻子鄧穎超。

1942年,燕京大學在成都華西壩復校,張郁廉又回到了成都繼續因抗戰而未竟的學業。一年後,她順利畢業回到重慶,繼續從事新聞事業。又過了一年,她嫁給了從小青梅竹馬、相識22年的同鄉孫桂籍。此後兩人相濡以沫數十年,育有二子一女。

抗戰勝利後,張郁廉因戰事動蕩,輾轉於哈爾濱、瀋陽、長春、南京、上海之間,最終去了台灣又到了美國。到台北之後,張郁廉開始每周花一個下午去國畫大師黃君璧家學畫,數十年不斷。而同時在黃君璧這裡學畫的,還有宋美齡。

年輕時,張郁廉經歷家國動蕩、烽火連天;中年之後,命運慷慨地善待她,讓她從容平安地走完後半生。她的兒子孫宇立回憶,「不論在家或外出,永遠衣著整齊、打扮端莊、一絲不紊。」

2010年5月12日,張郁廉於睡夢中逝於洛杉磯,享年96歲。一介平凡女子,在動蕩的大時代親歷悲歡離合、國破家亡的艱難時刻,在命運的激流中奮力求存,終於譜就一段不平凡的生命樂章。

天下姓張的女記者多了,但只有像張郁廉這樣的女性,能稱得上是記者。她在真正的戰場上躲過呼嘯的子彈、也親歷過抗戰中的眾多浴血時刻,但她不會把這些裝裱為炫耀的資歷、不會把與高層政要的交往弄成吹噓的資本,更不會矯揉造作地在嚴肅場合發嗲——所以只會令人肅然起敬,而不會招來同行的白眼。

參考:張郁廉著《白雲飛渡》

原創不易

您的打賞是最好的動力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談資有營養 的精彩文章:

他是傳奇,他的太太個個也都是傳奇
看了《風箏》才知道,原來國民黨還有這樣樸實的女特工

TAG:談資有營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