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美文 > 南懷瑾老師講述:仁之修養,佛之精神,道之高處

南懷瑾老師講述:仁之修養,佛之精神,道之高處


 

南 師 國 學 堂

品讀國學經典,從這裡開始

 




 

南師說:

 






 仁之修養 




「子曰:苟志於仁矣,無惡也。」

與上面的話連接起來就懂了。他這句話的意思是說,

一個人真有了仁的修養,就不會特別討厭別人了

,好比一個大宗教的教主,對好人固然要去愛他,對壞人也要設法改變他、感化他,最好也使他進天堂,這樣才算對。所以說一個真正有志於仁的人,看天下沒有一個人是可惡的,對好的愛護,對壞的要憐憫他、慈悲他、感化他。

……

 


一個仁者,看到一個不仁者,應該是同情他、憐憫他,想辦法怎樣把他改變過來,這是真正仁者的用心。我們講道德,別人不講道德,我們就非常討厭他,那麼我們是同樣以「不仁」的心理對付人家,我們這個仁還是不究竟。所以孔子說:「不使不仁者加乎其身。」這是孔子講的忠恕之道,推己及人的寫照。我覺得冷了,想到別人也怕冷,要別人快去加衣服;想到自己,就聯想到別人。假如我自己仁,看到別人不仁就討厭,那我也是不仁。


 


——《論語別裁》



 佛之精神 




現在先解釋什麼叫眾生?佛經里眾生這個名辭,莊子先說過,一切有生命的東西謂之眾生,並不是單指人!人不過是眾生的一種,一切的動物、生物、乃至細菌、有生命的動物都是眾生。有靈性的生命,有感情,有知覺生命的動物,就是眾生的正報。所以眾生不是光指人。佛要教化一切眾生,慈愛一切眾生,對好的要慈悲,對壞的更要慈悲。好人要度,要教化,壞人更要教化。天堂的人要度,地獄裡的更可憐,更要度。

這是佛法的精神,所以說要度一切眾生。

「一切」兩個字是沒有範圍的,任何東西都在一切之內。


 


——《金剛經說什麼》



 道之高處 



「故善人者,不善人之師;不善人者,善人之資。」老子叫我們做人要尊重任何一個人,不要輕視任何一個人,這與孔子的觀念完全一樣。老子說善人是不善人的老師,我們自己覺得是不善人,就應該跟善人去學習,那麼,不善人就是「善人之資」了。其實壞人也是我們的老師,換句話說,如果善人是我們的教授師,不善人就是我們的副教授師。看到人家的壞,我們不要去學他的壞,而且更要憐憫他。所以說,不善人也是「善人之資」,如果世界上沒有壞人做些壞事,我們就不知道什麼叫做壞了,那壞人豈不是好人反面的教育嗎?


 


「不貴其師,不愛其資,雖智大迷,是謂要妙。」

修養到達最高處,善惡兩方面都平靜下來

,不思善、不思惡,因為真正善的人,他不需要人家崇拜,如果自認是善人,你看到我就要叩頭,那這些善人只是「散人」罷了。「不貴其師」,他不需要你崇拜,你也不必要去崇拜他。


 


「不愛其資」,既然善的都看不起,那惡的更不用說了。

善惡兩邊都清凈,歸到清凈無為,是謂「至道」

。這個時候,真正如同西方宗教的「得救」了。佛家講「得度」,得度了什麼?就是真的悟了道,得了真智慧。所以,真正大智慧的人,看起來像個大笨蛋;真的大笨蛋,你不要輕視他,可能他是一個至高無上的大智慧人。


 


我經常看到一些沒有受過教育、一個大字都不認識的人,有時候隨便一開口,真是嚇人,因為他真高明,會被他嚇得冷汗直流。但必須要你自己去體會,否則還以為他是一個大笨蛋呢!真智慧不是讀書來的,不從知識中來,而是自然就有的。


 


所以,真正的智慧,表面上看起來,像是大迷糊的人。不要認為我們讀了幾本書,認識了幾個字,就是有智慧,這是有限公司;那些沒有讀過書有真智慧的人,是無限公司,就是「是謂要妙」的意思。所以做人做事與道德的修養,是最為緊要的。


 


——《老子他說(續集)》








—以上篇幅,皆選自《南懷瑾選集》,篇幅有限,恐難盡意,欲辨玄旨,請閱原書。





@編輯| 南師國學堂


@圖片|來

源於網路,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同修|公眾號平台已開通留言功能,


歡迎同修師兄

在文章底部

留言評論,也讓我們做的更好





點擊

「閱讀原文」

 查看 

南師國學堂 

更多精彩內容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南師國學堂 的精彩文章:

女人最偉大的資本不是漂亮,而是......
無聲的尊重(好文)

TAG:南師國學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