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膽囊息肉與膽結石並發,後果竟然這麼嚴重!
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及生活壓力的增加,很多上班族經常面臨著飲食生活不科學,比如不吃早餐、膽固醇攝入過多、熬夜、吸煙、酗酒等問題。這樣的生活方式必然會為健康埋下隱患,因此很多人在平時體檢時會發現息肉或結石,當然也有人在飲酒或油膩飲食後出現右側腹痛才覺察出來。
這時候,患者就開始焦慮了:膽囊息肉或結石嚴重?會不會變成癌?這種情況到底需不需要手術?如果手術的話能不能保留膽囊?如果切除了膽囊會有什麼影響?
面對患者層層疑惑,現在大醫匯醫生就和大家一起探討這些問題:
膽囊息肉、膽囊結石嚴重?
大醫匯醫生解釋,大多數膽囊息肉是良性的疾病,但是1.0cm以上的息肉則具有癌變的風險。也就是說,無論是單發還是多發,如果超聲報告提示膽囊息肉小於1.0cm的話,其惡變的幾率非常非常之低,患者不必焦慮擔憂;而對於大於1.0cm的病灶,則需要提高警惕,儘快決定下一步的治療,以避免貽誤病情。
大醫匯醫生表示,膽囊結石是膽道系統最常見的一類疾病。總而言之,結石本身並沒有特别致命,但是結石可能會引起膽囊炎、膽管炎、甚至相當危險的胰腺炎。大醫匯醫生特別提醒,長期反覆的慢性炎症正是孕育腫瘤的溫床。
因此對於結石,我們同樣需要足夠重視,定期的複查,並根據病情接受合適的治療。
膽囊息肉和結石會變成癌?
大醫匯醫生說到,膽囊息肉其實本身也包括了一些早期癌變的病灶。其中腫瘤性息肉(主要為腺瘤)是膽囊癌的重要危險因素,當膽囊息肉直徑大於1.0cm時,癌變發生率明顯增加,而大於2.0cm時,幾乎可以直接認為就是惡性腫瘤。其中,在非腫瘤性息肉中,膽囊腺肌症被視為癌前病變,其癌變率為3%-10%。
大醫匯醫生提醒到,50-70%的膽囊癌會合併膽囊結石,但是在膽石症患者中僅有1.5%-6.3%會出現膽囊癌,另有研究顯示,膽結石患者的膽囊癌發病率為無結石患者高7倍。且結石越大,發生膽囊癌的風險也越大,結石的直徑大於3.0cm者發生膽囊癌的危險性要比1.0cm以下者高出10倍。
什麼時候需要手術治療?
膽囊結石患者需要接受治療的五種情況:
(1)無癥狀或癥狀輕微的患者,尤其是年輕的患者,不需要常規行手術治療,可以進行3-6的定期觀察即可;(2)老年患者,考慮到年紀進一步增加會增加手術的風險,可以考慮進行預防性的手術切除;
(3)針對具有膽囊壁增厚、膽囊結石大於62.5px等膽囊癌高危因素的患者,無論是否存在癥狀均可行手術治療;
(4)膽囊結石影響工作、生活,或者既往出現過急性膽囊炎,急性胰腺炎等發作的患者,建議行手術切除。
(5)膽囊喪失功能,瓷化膽囊的患者,應行手術治療。
膽囊息肉患者需要接受治療的四種情況:
(1)對於多發、小於1.0cm、有蒂的息肉,如果沒有明顯臨床癥狀,可以考慮6-12個月定期複查即可。
(2)對於單發,小於1.0cm息肉,也可3-6個月定期複查,若息肉有增大趨勢,或引起臨床癥狀,也可以考慮手術。
(3)息肉大於1.0cm,或者引起明顯癥狀影響工作生活,可選擇進行手術治療。
(4)伴有寬基底、年齡大於50歲、合併膽囊結石、病變快速增大等膽囊癌特徵因素的患者,應根據情況決定是否行收汁料。
選擇怎樣的手術方式比較好,切膽還是保膽?
如果患者滿足了手術指征,首要推薦的手術方式是腹腔鏡膽囊切除術,切除了膽囊的同時也就去除了出現膽囊息肉或結石的生長的土壤,是一種治標治本的方法。大醫匯醫生表示,雖然保膽取石手術取出了結石、切除了息肉,但是形成結石和息肉的機制並沒有改變,其術後的複發率一直是一個必須面對的問題。
另外,保膽取石手術可能造成膽囊或膽道的損傷,進而加重膽道系統炎症,增加患者的痛苦,並且可能需要二次手術甚至多次手術。目前保膽手術僅僅適合一些膽囊功能良好,無明顯臨床癥狀的年輕患者。
膽囊切除後,會對身體產生什麼影響?
很多人對膽囊的功能有一定的誤解,認為膽囊是產生膽汁的地方。其實不然,大醫匯醫生解釋,肝臟才是真正生產膽汁的地方,膽囊不過發揮著購物袋一樣的儲存功能。
一般來說,膽囊切除之後會出現短期的消化道癥狀,主要表現為進食油脂食物後出現腹脹、腹瀉等消化不良的癥狀,時間長短,因人而異。
但是隨著機體的自我調節和適應,膽管會代償性增粗,部分代替膽囊的功能,膽總管下括約肌也會出現節律性開關,以適應食物的消化,從而慢慢恢復以往的狀態。當然,採取怎樣的手術,還是結合患者的病情以及意願。
※對於這3類人來說,泡腳有害無利!
※為什麼有人血尿酸很高,卻沒有出現痛風的癥狀?是什麼誘發了痛風?
TAG:醫學百事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