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白眼」是怎麼成為一種表示鄙夷的表情的?
翻白眼,指眼球上翻,露出眼白「看」人,表示對某人某事的鄙夷、不屑一顧。是一種表情動作。
但是,從生理特點的角度來說,人在昏睡、昏厥、死亡的時候,才會翻白眼,所以「翻白眼」在傳統漢語中,也有「暈倒」、「掛掉」的意思。比如清末武俠小說《三俠劍》有一段描述:「此人恐怕賊人喊叫驚動居民,用刀先照賊人胸口點了一刀,見賊人一翻白眼,聲息立斷,原來這一刀,扎小子心尖兒放上啦。」這裡的「翻白眼」是指死掉了。《西遊記》第二十三回:「三藏坐在上面,好便似雷驚的孩子,雨淋的蝦蟆,只是呆呆掙掙,翻白眼兒打仰。」是說唐僧快要睡著了。
不過,在明清時期的通俗小說中,「翻白眼」已經成為一種表達生氣、看不慣、瞧不起等情緒的表情動作。清代長篇小說《泣紅亭》寫道:「且說施凌雲慕才心切,旁若無人,直上亭子拱手道:『給您請安!我是博陵施凌雲,專誠拜見。』那少年看也不看,頭也不抬,翻著白眼道:『你是幹什麼的?杭州城裡我從來就沒有聽說過有個姓施的。』」那個少年之所以翻白眼,是因為他內心高傲,瞧不起人。
清末民初通俗小說《人海潮》有個細節描寫:小說主人公馬空冀到茶館喝茶,一位白衣女郎過來沖茶,馬空冀與她搭訕,讚美她長得漂亮。「那女郎聽得稱讚自己,迷花朵眼,和空冀敷衍。空冀問她叫什麼名字?她笑了一笑道:『難聽煞的,我叫金珠。』空冀道:『很好。』又問你嫁過人嗎?她翻了一翻白眼。」這個白衣女郎翻白眼,是表示「懶得理你」的意思。
顯然,古人也是用「翻白眼」的表情動作表達「我鄙視你」、「我厭惡你」之類的態度的。
那為什麼人們要用「翻白眼」的表情動作來表達不屑一顧的意思呢?說來跟魏晉名士阮籍有關。《晉書·阮籍傳》:「籍又能為青白眼。見禮俗之士,以白眼對之。」青眼,即黑眼珠居中,正眼看人;白眼,即翻起眼白,斜視人家。阮籍這個人,內心很驕傲,瞧不起很多人。不過他沒有用語言直接說出來,而是用眼神來表達。碰到他瞧不上眼的油膩男、油膩女,便翻白眼看他;遇到他瞧得起的清爽男、清爽女,才會正眼相看。這便是「青白眼」的典故。
之後,有些人便學阮籍用「青白眼」來表達態度。元代筆記《唐才子傳》提到一個叫李山甫的才子,「累舉進士不第,落魄有不羈才。須髯如戟,能為青白眼。生平憎俗子,尚豪俠,雖簞食豆羹,自甘不厭。為詩托諷,不得志,每狂歌痛飲,拔劍斫地。」這個李山甫學的便是阮籍。
晚清筆記小說《淞隱漫錄》載有一則「三十六鴛鴦譜」,即三十六名青樓文藝女青年,其中有一個女文青叫做沈筱寶,「產自良家,忽操賤業,故眉黛間時含隱恨。能作青白眼,富商俗賈苟不合其意,輒以閉門羹待之。余曾於友人席上見之,玉顏照座,光艷動人。後擬往訪,卒未果。」這個沈筱寶也是驕傲的人,對看不慣的富商俗賈,常常翻白眼。
「青白眼」本是一個固定的詞,但漸漸的,人們又將「青白眼」拆開,用「青眼」來表示禮遇、器重,比如「青睞」一詞,便來自「青眼」;用「白眼」來表示鄙視,比如晚清筆記《避寇紀略》自述:「予自避寇,常得野人憐,惟張白眼視予。」受到白眼看待,意思就是被瞧不起。
明清時期、特別是晚清,通俗文學興起,通俗小說家描述「不屑一顧」的動作表情時,往往不是使用文縐縐的「白眼」,而是更鮮活地說:「翻了個白眼」、「翻白眼」。從「青白眼」到「翻白眼」,只是文本語言表述的通俗化,而「翻白眼」作為一種表達鄙夷態度的表情動作,由來已久,少說也有一千多年的歷史。魏晉名士阮籍應該就是「翻白眼」的開山鼻祖。
TAG:吳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