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健康 > 消化道穿孔CT診斷更靠譜

消化道穿孔CT診斷更靠譜

消化道穿孔是臨床常見的急腹症,採用CT檢查可以更好地進行診斷。

消化道穿孔是常見急腹症之一。

常見病因

1. 消化道潰瘍;

2.憩室穿孔;

3.創傷包括刀傷、外傷、醫源性損傷如結腸鏡檢查的併發症和手術損傷;

4.感染性腸道疾病如潰瘍性結腸炎中毒性巨結腸破裂、Crohn病;

5.腫瘤壞死等。

胃十二指腸潰瘍穿孔多有長期潰瘍病史和近期加重病史,典型表現為突發性劇烈腹痛,如刀割樣,呈持續性或陣發性加重。疼痛初始位於上腹部或心窩部,轉為全腹,仍以穿孔部位為重,可伴有噁心、嘔吐、四肢冰涼、脈搏快、呼吸淺及感染性休克癥狀。體征多有急性痛苦面容,仰卧拒按,腹式呼吸減弱,全腹壓痛、反跳痛、肌緊張呈板狀腹,腸鳴音麻痹性減弱或消失。

遊離氣腹是消化道穿孔定性診斷的直接徵象

消化道穿孔的診斷首選為腹部立位平片,見膈下遊離氣體即可考慮為消化道穿孔。部分患者未見有膈下遊離氣體,主要因為:

消化道後壁穿孔時氣體進入小網膜不易觀察。

遊離氣體量少於10 ml。

部分患者不能配合行腹部平片檢查。

CT檢查對腹腔遊離氣體的發現率明顯提高,還可發現腹腔積液、軟組織腫塊、膿腫、腸壁增厚等徵象,腹部CT的平掃中當脂肪與氣體難以區分時,可以通過增加窗寬適當降低窗位的方法進行區別,氣腹檢出率高達90%,能夠發現X線不能發現的組織間遊離氣體。遊離氣體在腹腔內可以表現為單個或多個氣泡,也可表現為新月型,半弧形或不規則形。

遊離氣體多位於肝周間隙和臟器的破口附近,消化道穿孔的CT表現要點有以下幾點:

發生穿孔的部點陣圖像不清晰,周圍管壁不規則,周圍和臨近脂肪層模糊,可見有小氣泡影;

腹腔和膈下可見有遊離氣體;

穿孔部位或周圍可見密度不均勻的軟組織塊陰影;

漏出液對腹膜刺激,產生腹腔積液,使腹膜廣泛或局部增厚,形成膿腫。

鑒別診斷

氣腹是診斷消化道穿孔的重要診斷徵象,應需要和一些疾病相鑒別:

真性氣腹

1.人工氣腹或人工氣胸後。

2.腹部手術後殘留氣體 成人腹部手術後氣腹一般持續7~14日,甚至達20餘天。

3.腹腔穿刺:有時可出現氣體隨穿刺針頭潛入腹腔。

4.氣體通過輸卵管進入。

如輸卵管通氣、婦科檢查及陰道沖洗時、嘔吐及子宮輸卵管破裂引起。

5.產氣性腹膜炎 由產氣細菌所致腹膜炎。

6.腸氣囊腫破裂。

假性氣腹

腹部CT對於一些腹部平片中類似膈下遊離氣體的鑒別診斷更有意義。

1.膈下膿腫

在一側膈下區,有時可現實長氣液平面,誤認為腹腔內遊離氣體。膽膈下膿腫局限於一側,且患側膈肌抬高、運動受限,有的伴有胸膜改變或肺底區肺炎、肺不張等病理變化。在變化體位時,該氣液平面局限於一包裹的腔內,最主要結合臨床癥狀,鑒別診斷不難。

2.間位結腸和間位小腸

結腸肝曲或脾曲可上移介於肝膈或胃膈之間,也可有部分小腸腸曲上移於這些間隙之中。此繫結腸或小腸的位置異常。結腸或小腸處於肝間位者,甚似氣腹徵象,造成誤診,在透亮區內可見有結腸袋半月狀皺襞或小腸環狀皺襞影像,且由於腸管覆蓋肝臟的緣故,肝上緣影像不如氣腹那樣清晰,便可區分氣腹。

3.膈肌發育異常

橫隔個別肌束肥大,在正位X線片上表現為膈下密度不均勻,其低密度者可造成假性氣腹徵象。

4.橫隔下脂肪墊

肥胖者脂肪墊較厚,透視或腹平片上呈條狀或帶狀透亮影。

5.肝膿腫

膿腫中出血氣液平面徵象後,X線檢查可顯示肝大,液平面位於肝內,以局限的包裹狀態存在。

6.肺氣腫

瀰漫性肺氣腫或肺底部局限性肺氣腫可投影於膈下區,與膈下遊離氣體相似。

轉自:影像科

來源:醫學界急診與重症頻道

消化界招賢納士,歡迎您的加入!

招聘:醫學編輯/記者

崗位職責:

1. 參加消化學術會議,撰寫會議報道

2. 採訪國內外消化專家

3. 參與策劃醫學欄目

4. 醫學文章撰寫和編輯排版

崗位要求:

1. 醫藥學本科以上學歷,消化領域從業經驗者優先;

2. 具有較高的醫學英文文獻閱讀能力;

3. 具有較強的語言表達和溝通能力;

有意者請將個人簡歷、代表作品發至:

lisc@high-med.com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消化界 的精彩文章:

小腸出血——血管介入診斷與治療
看到膈下遊離氣體,一定是消化道穿孔嗎?

TAG:消化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