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讓我們的膝蓋強健有力?
膝蓋強健有力,膝關節靈活自如,是很多朋友的夢想。尤其是處於年過四十的中年朋友們,對於那些正被膝關節炎疼痛所折磨的朋友來說更是奢望。別急,只要我們明白「張力」的秘密,我們就成功了一半。
我在之前的文章提過,對於直立行走的人類,以膝關節這種過於簡單、單一的結構,是無法在我們長期的行走中「自保」的。所以,由膝關節磨損導致的膝關節炎,我們無人能倖免。
每當我們走在大街上,如果你夠細心,你可以觀察到每個行人走路的姿勢:年輕人走路步履輕快,彷彿腿腳很輕;稍微年長的人則感覺他(她)的腿腳較重,姿態變形,甚至有的會耷拉腳。再仔細觀察我們自己走路時的姿態,這個感覺會更深。
仔細體會我們自己走樓梯時膝蓋的感覺,是輕鬆,還是感覺膝蓋無力?甚至是感覺到膝關節刺痛,脹痛?試著連續走五層樓的樓梯,用心感覺下。對於我自己,十幾年前我三十多歲時,由於雙膝的關節腔積水,膝關節經常脹痛,連深蹲都困難,就別說走樓梯了。
膝蓋強健有力的前提是徹底治癒你的膝關節炎。導致我們患膝關節炎的因素有兩個,內因和外因。內因是我們的骨質密度,外因是我們行走的姿態。當我悟出這個道理之後,沒花一分錢,我不僅徹底治癒我的膝關節炎,而且還令我的膝蓋強健有力。我目前的正常行走,對有些年輕人來講,需要小跑才能跟上,我感覺我的雙腿就像一對小馬達,輕鬆、有力。
徹底治癒你的膝關節炎,首先要強化我們的骨質密度,這是治療膝關節炎的核心,這部分內容以後文章再說。
今天的內容主要是再強調一下「張力」,就像我剛才說的,只要你真明白了「張力」,你就成功了一半。
朋友說我走路的姿態很有力量感,這是別人的視覺反應。在我自己看來,不論我以何種速度行走,我的雙腿永遠受控,這句話需要仔細體會才會明白。這個「受控」可以這樣想像:當你以一個稍微快一點兒的速度行走時,這時突然一個人喊「停」!,當你的耳朵聽到這個「停」字,大腦的中央處理器立刻下達命令給腿部相關肌肉停止動作,這時如果你的一隻腿停在空中,一隻腿著地,你會不會身體失去平衡?如果不會,說明你的膝蓋強健有力。
行走時雙腿受控,說明你的膝蓋有力,反過來,你的膝蓋有力,行走時雙腿一定受控。所以,看一個人走路的姿態,就能斷定他(她)現在或者將來膝關節的磨損情況。如果你能明白「張力」,並且會運用「張力」,不僅會強健你的膝蓋,更能強化你的氣場。
「張力」在物理學上講就是懸而未發的力,形象地說就是拉滿的弓箭等待發射中的力。
我在前面的文章說過,我們的膝關節是一個簡單、單一的結構,對於我們直立行走的人類來講,這樣一個簡單的結構,根本不能承受身體重量常年累月的壓迫和磨損。所以我說,隨著年齡增長,對於退行性膝關節炎,我們無人能倖免。
「張力」的發現,也許是上帝賜福給我們的禮物。
張力的威力,之前我進行過長時間反覆地測試:當我以普通的方式行走時,時間長了,身體會有疲勞感,雙腿越來越重,一旦切換張力行走模式,我的雙腿就像充足了電一樣,立刻感覺特別有力,這種感覺在爬樓梯時尤為明顯。如果你用普通的行走方式爬樓梯,你的膝關節會有壓碎感,如果關節腔內有積水的話還會伴有刺痛,脹痛,可一旦你切換為張力模式,你會感覺到膝蓋有股韌性。
張力和骨質密度的強化是退行性膝關節炎治癒的根本,這在我身上已經驗證過了。
我們都知道,膝關節的一個重要作用就是支撐身體上方的重量,在長年累月的負重前行下,要想減輕自身的磨損,就必須讓自身有一個很好的緩衝結構。很可惜,我們膝關節的結構太單一,太簡單了,它沒有髖關節那麼好的多節點緩衝結構,也沒有踝關節弓形聯韌帶那種良好的緩衝布局,它的緩衝僅僅依靠半月板和上下兩塊軟骨來完成。這就是為什麼有些人日走五千步,結果走出膝關節滑膜炎的原因。
所以,我們必須打造一個張力結構,來幫助膝關節承擔身體上方的重量。
我們都知道拱橋的原理,拱橋之所以在底部沒有任何支柱的情況下還能承受來自上方車輛、行人以及自身的重量,而且還經久耐用,原因就在於拱橋的張力。拱橋的每一個局部微結構都分別承擔了上方車輛、行人以及自身的重量,每一個微結構承擔的重量串加起來就是拱橋整體張力的承重量。 拱橋耐用的原因就在於拱橋局部的微結構承擔的重量,不足以危害到局部部件的使用壽命,協同運作的局部結構串起來就是整個拱橋張力的來源。
那麼,如何打造我們膝關節的張力結構呢?篇幅原因,內容後續。
關注瀟哥健走微信公眾號,精彩還在後面。
※膝蓋疼痛的放鬆方法
※看完這個超柔軟男人練瑜伽,女人的膝蓋都跪下了
TAG:膝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