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如何衡量高質量發展

如何衡量高質量發展

目前,追求高質量發展已成為社會共識,但對於到底什麼是高質量發展,還是眾說紛紜。因而,搞清楚到底什麼是高質量發展,就顯得至關重要。

我們說,高質量發展的第一個衡量標準就是要提高勞動生產率,說得再簡單一點,就是要實現整個經濟在更少投入的基礎上獲得更高的產出。提高勞動生產率,是應對勞動力紅利消失、勞動力成本不斷上升的必然舉措。而勞動力質量的提升,能夠帶來勞動力的技能、管理、知識等在產出增長中的貢獻率不斷增長。

衡量高質量發展的第二個維度,就是看一個地區的經濟發展在動能上是靠要素和投資驅動,還是靠創新驅動。而衡量創新最好的標準就是全要素生產率(TFP)。全要素生產率是指經濟增長中除了要素數量增長以外的貢獻率,主要是創新的貢獻率。而高質量發展,不能僅僅看一個地區經濟總量增長了多少,更應該看這些增長有多少是由創新要素帶來的。

通過以上兩個指標,無論是一個地區,還是一個企業,都可以非常清晰地衡量自身發展是不是高質量發展,也就是說,要看自身的發展是否有更大的產出效益。當然,還要看這一產出效益是不是由創新驅動的。勞動生產率、全要素生產率這兩個指標,再加上GDP指標,就可以比較全面衡量一個地區經濟增長的數量和質量。

當然,以上講的只是衡量指標,除此之外,高質量發展還需要實現經濟與社會的均衡發展,那就是將經濟增長目標擴展為不單純是GDP的增長,還包括社會福利、教育、醫療等方面的同步發展,包括人均壽命、養老床位(養老院提供床位及社區日托床位)、社會保障水平等指標的持續上升,貧困發生率、城鎮登記失業率持續下降,以及城鄉收入差距的不斷縮小等。

所謂高質量發展,除了以上三方面之外,還應該建立在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的基礎上,也就是高質量發展第四個目標——追求更好的生態。隨著經濟發展水平的不斷提高,人民群眾對於生態環境質量改善的需求日益增長,要推動高質量發展,就要使經濟發展的環境成本更低、能耗更低,污染水平不斷下降。

以上我們清楚了如何衡量高質量發展,也就是高質量發展的主要內容。接下來我要談一談如何實現高質量發展,也就是說,我們要用什麼方法來實現以上四大目標。具體而言包括如下五點:

1.以微觀產品服務質量支撐高質量發展。

高質量發展的實現,從微觀上而言,最終是要靠一家家企業生產的具體產品服務質量來支撐的。我們只有不斷提升各個微觀的產品服務質量,才能實現社會的質量變革,進而真正實現高質量發展。而微觀產品服務質量的提升又具體可以通過以下三方面來實現:

一是大力發展質量服務產業。檢驗檢測認證等質量服務產業,可以為企業提供有效的第三方質量信號,是企業提高質量溢價不可或缺的支撐要素,而質量服務產業本身也是重要的生產性服務業。我們要全力打造支撐高質量發展的質量服務產業,通過市場化、集團化改革,整合一批檢驗檢測認證機構形成合力,儘快培育出能夠支撐主導產業發展、在全國充分市場競爭力的質量服務產業集團。

二是通過發展比較試驗向消費者提供有效質量信息。高質量發展的落腳點,在於更好滿足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需要,而獲得更高質量的產品服務,則是美好生活的重要內容。我國消費增長潛力得不到釋放,很大一部分原因就在於消費者無法獲得準確且能夠指導消費的質量信息。而商品比較試驗,是由那些面向消費者提供質量信息的第三方機構提供,這些信息不僅清晰告訴消費者市面上的產品是否符合國家標準,而且還通過比較提供了大量安全性基礎之上的個性化、多樣化的質量信息。

三是構建千億元產業的團體標準。經濟的競爭力核心在於企業的競爭力,而企業競爭力的重要內容又來自於標準話語權。我們說,標準包括安全、環保、衛生等政府主導的標準,以及體現產品和服務個性化質量的團體標準,而能夠為企業帶來市場競爭力的主要是團體標準。我國應構建團體標準,掌握行業領域的標準話語權,提升產業競爭實力,並充分發揮團體標準對企業轉向質量盈利型模式的引領作用。與此同時,加快推行企業的團體標準標識制度,並允許企業在強制性的安全標準基礎上,標識其所使用的團體標準。

2.以企業家能力支撐高質量發展。

說到底,企業家才是各類資源的直接配置者,只有充分發揮他們的積極性,才能實現社會資源更有效地配置,才能提高企業的全要素生產率,進而帶動我國的效率變革。換句話說,企業家就是推動高質量發展最為關鍵的主體。

我們要發揮企業家的積極性,提升他們的能力,就要大力宣傳企業家對高質量發展的重要作用,積極營造有利於企業家創業創新的良好環境;要廣泛向企業家宣講高質量發展理論,把中央高質量發展的要求向企業家進行全方位宣講;要組織企業家進行高質量發展管理方法的學習,進而形成一整套新的經營管理方法。

3.以創新動能支撐高質量發展。

推動高質量發展,要求經濟發展的動力從單一性的要素數量投入,轉變為更多依靠創新來驅動。而形成創新動能,我們可以從三方面著手:

一是加大智能化投入提升產出效率。按《中國製造2025》要求,加大對智能化、大數據的投入,積極引導企業利用智能化機器人的使用,改造傳統生產模式,提高產出效率。將大數據產業與製造業優勢有機整合,提升企業大規模、可定製的生產能力,有效提升產品對市場需求的適應能力。

二是加快將科教優勢轉化為市場競爭優勢,通過政府推動和市場充分競爭相結合的方式,促進更多科技資源轉化為產業發展的支撐,使科技資源優勢轉化為現實的產業發展優勢。

三是促進科技創新資源向企業集聚。企業是將創新轉化為現實生產力的終端,也是實現動能轉變最為重要的主體。我們不僅要調整科技創新的投入結構,將各類創新項目向企業主體配置;還要提高科研經費中對科技創新人員的報酬,激勵其創新動能;要鼓勵高校、科研單位研究人員創辦科技成果轉化企業,並在其績效考核中充分體現科技成果轉化的貢獻。

4.以高質量人才支撐高質量發展。

高質量人才是支撐和實現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基礎,那麼,充分挖掘人才潛力,凝聚更多優秀人才創業創新,是推動高質量發展的重要路徑。我們一方面要營造有利條件促進大學生創業,另一方面也要大力加強技能型人才的培養,在大力培育一大批在生產一線具有創新能力的高級技工的基礎上,對優秀技能型人才給予更大的支持力度。此外,還應制定高端管理人才引進計劃,積極引進各類管理人才,將高級管理人員納入人才引進專項,重點是要對中小型企業的管理人才引進給予補貼,以提升企業資源配置能力。

5.以政府改革支撐高質量發展。

除了以上四個因素,高質量發展還需有良好的制度環境,而政府改革是構建良好制度環境的牽引性力量。當前,我們按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基本要求,加快將各項改革落實到位,是推動高質量發展創造有效的制度基礎。

一是加快構建以高質量發展為導向的政績評價指標。發揮評價指標的指揮棒作用,真正構建並加快實施高質量發展的政績評價體系。以「創新、協同、綠色、開放、共享」為基本理念,設計更加全面的評價指標,除了GDP指標,引入勞動生產率、全要素生產率、單位產值能耗、產品服務質量等經濟性指標,同時考慮醫療教育社會保障等民生指標。

二是積極營造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有效地保護各類市場主體的產權,尤其是要保護創新主體的知識產權,形成公平有序的知識創新環境。特別是進一步優化民營經濟發展環境,保證各種所有製法人依法平等的公平參與市場競爭,完善產權保護制度推動投資自由化和貿易便利化,搭建政府公共服務平台,全面營造尊重知識創新、尊崇價值創造和服務市場主體的營商環境。

三是注重審慎監管和謙卑監管。擴大負面清單制度推行的範圍,堅決貫徹落實「法無禁止即可為」的市場主體監管理念,進一步削減行政審批事項。改變傳統「管」的觀念,以包容式監管推動創業創新,把激發市場活力和創造力作為市場監管的重要方向。

(作者系武漢大學質量發展戰略研究院院長、宏觀質量管理湖北省協同創新中心主任)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第一財經 的精彩文章:

全國人大代表陳華元:建議全力支持武漢建設「世界光谷」
30年寫抽象詩、畫抽象畫,許德民堅守獨立抽象藝術之路

TAG:第一財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