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化 > 原來「衣冠禽獸」這麼高大上!

原來「衣冠禽獸」這麼高大上!

原來「衣冠禽獸」這麼高大上!

說起「衣冠禽獸」,大家很自然地會將其與「禽獸不如」、「無恥之徒」划上等號,事實上,在古代,「衣冠禽獸」指的可都是達官貴人、朝廷命官。那麼古代為什麼用「衣冠禽獸」代指官員?後來「衣冠禽獸」又為什麼變成了貶義詞呢?

「衣冠禽獸」一詞,源於明朝官員服飾。中國古代服裝有貴賤之分,什麼身份什麼場合穿哪種衣服,都有朝廷規定,必須合乎「禮制」。從服裝的材質、顏色乃至紋飾上,就可以看出其社會等級。例如:在古代,平民百姓只能穿粗布麻衣,故而被稱為「布衣」;黃色逐漸成為皇家專屬顏色,「黃袍加身」代指謀權篡位。明太祖朱元璋在推翻元朝統治之後,從各方面恢復漢族傳統,其中就包括採用新的服飾制度。

原來「衣冠禽獸」這麼高大上!

明代官員常服

明代官員服飾有很多種,朝服、祭服、公服、常服等等,不同場合不同品級的官吏服飾,有嚴格規定,不僅有顏色要求,圖案也有要求。文武官員一品至四品穿紅袍,五品至七品穿青袍,八品和九品穿綠袍。而「衣冠禽獸」一詞,就來自於明朝文武官員的常服紋飾,明代官員常服的前胸後部處織有方形的裝飾圖案,稱為「補子」,用以精準區分官員品級。

據《明會典》記載,洪武二十四年(1391年)規定,公、侯、駙馬、伯的補子圖案為麒麟、白澤;文官則綉禽,以示文明:一品仙鶴,二品錦雞,三品孔雀,四品雲雁,五品白鷳,六品鷺鷥,七品鸂鶒,八品黃鸝,九品鵪鶉;武官則綉獸,以示威猛:一品、二品獅子,三品、四品虎豹,五品熊羆,六品、七品彪,八品犀牛,九品海馬;雜職官吏則綉練鵲;風憲官為獬豸。除此之外,還有其他皇帝「賜服」,補子圖案為蟒、鬥牛等

明代補服的補子尺寸較大,約40~50厘米見方,前胸後背補子一樣,以素色為多,底子大多為紅色,上面用金線盤成各種圖案,文官補子為雙禽,相伴而飛,而武官補子則為單獸,或立或蹲。

原來「衣冠禽獸」這麼高大上!

明代文官補子

原來「衣冠禽獸」這麼高大上!

明代風憲官補子獬豸

不僅官吏有補服,受過誥封的命婦也備有補服。古代朝廷會對高官的母親或妻子加封,享有俸祿,沒實權。誥命夫人所用的補子紋樣,以其丈夫或兒子的官品為準,但女補尺寸比男補小,而且用的都是禽紋補,表示女子以閑雅為美,不必尚武。

原來「衣冠禽獸」這麼高大上!

原來「衣冠禽獸」這麼高大上!

穿鬥牛服的明代邢玠夫婦像

其實,早在唐朝武則天時期,就曾把綉有不同禽獸紋飾的錦服賜予文武百官,以示恩寵。元代一些服飾的前胸後部處也有方形圖案,紋飾多為花卉,稱為「胸背」。直至明朝,補子則成為官服的一大特點。此後,清代官服也綴有補子,而且補子的禽獸紋樣和等級劃分與明代大同小異。

所以,在最初「衣冠禽獸」是稱讚之意,代表著「高大上」。但到了明朝中晚期,政治腐敗,官場黑暗,文官貪財,武將怕死,老百姓對當官的痛恨無比,「衣冠禽獸」一詞逐漸開始帶有貶義,成為道德敗壞、為非作歹的官員的代名詞。



本文系原創文章,版權歸【文藏】所有,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處!

原來「衣冠禽獸」這麼高大上!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文藏 的精彩文章:

寄君作香囊:古時女子的感情都在這一針一線中......
文玩圈金剛菩提的基本知識,新手必須要懂!

TAG:文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