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家長一個日常舉動,竟讓寶寶耳朵鼓膜穿孔!快來看看吧!

家長一個日常舉動,竟讓寶寶耳朵鼓膜穿孔!快來看看吧!

關注創創媽媽的碎碎念,讓我們和寶寶一起成長

掏過耳屎的人都會深深愛上那種曼妙飛揚賽神仙的快感,還有,挖出大塊耳屎的滿足感。但該不該給寶寶掏耳屎?媽媽們卻在心裡打鼓。掏吧,怕對寶寶耳朵有傷害,不掏吧,又怕孩子堵得慌,碩大的耳屎也在向你招手「快來掏我吧!」

第一次給娃掏耳屎是什麼體驗?媽媽們的普遍反映是

寶寶的耳屎多,到底要不要掏?

回答這個問題之前,咱先了解一下耳屎到底是啥?

耳屎,又名耵聹,是外耳道皮膚里的耵聹腺分泌的淡黃色粘稠物,大部分人的耵聹在空氣中乾燥後呈薄片狀,或粘在耳道皮膚上,或脫落在耳道內。少數人的耵聹呈暗褐色粘稠油脂狀,俗稱「油耳朵」。

耳屎在保護人的耳朵方面可是擔當著相當重要的角色

耳屎像哨兵一樣守著外耳道的大門,阻止異物侵入耳朵,保護耳道和鼓膜。

1、 阻止塵埃入侵

當空氣中的塵埃侵入寶寶的耳道時,耳屎就能把它們粘住,保持外耳道的清潔;

2、 阻止小蟲入侵

耳屎有特殊氣味,可以讓靠近寶寶的耳道的小飛蟲馬上就會「逃之夭夭」。

3、 具有「消聲器」的作用

過強的聲波如打雷、爆炸等強大的聲音傳入耳朵,可使鼓膜和內耳產生劇烈的震動而受損,耳屎可像消聲器那樣減弱聲波的衝擊,保護鼓膜和內耳;

4、 阻止髒水入侵

耳屎具有一定的油膩性。假如寶寶在洗澡時,不小心水流進耳中,耳屎就可以發揮「水來土掩」的作用,防止髒水的侵襲,進而防止可能引起的感染性疾病,如外耳道炎、中耳炎的發生。

寶寶耳屎要不要掏?

沒有特殊情況就不用掏

1 耳屎會自動排出

正常情況下孩子耳屎是不需要做任何處理,它會在孩子說話、吃飯、打呵欠時,隨著下頜運動,藉助皮膚上汗毛的推動作用,自動被排出。所以說,就算你不掏,耳屎也是會自己跑出來的。

2、耳屎越挖越多

不管是給自己掏耳朵還是給孩子挖耳朵,取出的都是外耳道的一部分,而裡面的耳屎依舊在裡面。

同時因為挖耳屎過程中,對外耳道皮膚的刺激,孩子耳屎會因為耵聹腺體被刺激而分泌更多的耳屎,不利於孩子耳屎的排出,反而因耳屎的堆積而形成耳道的栓塞。

3、容易影響寶寶聽力

耳道內鼓膜非常薄,厚度僅約0.1毫米。如果掏耳朵時寶寶亂動,稍不注意,掏耳勺就會傷及鼓膜或聽小骨,造成鼓膜穿孔,影響寶寶的聽力。

4、利於細菌滋長

掏耳工具有時帶有細菌或真菌,經常給寶寶掏耳朵容易將其帶入,另外使外耳道皮膚角質層腫脹、阻塞毛囊,利於細菌生長。

可以用棉簽或挖耳勺幫寶寶掏耳朵嗎?

不能!

寶寶外耳道由於大多呈扁平縫隙狀,不容易操作,而且耳內皮膚很嬌嫩,掏耳工具未經消毒,很容易引起炎症,不建議在家自行使用掏耳勺或者其他堅硬物品給孩子掏耳屎。

而且,給寶寶掏耳朵時,並不像給自己掏那樣能有明確的感受。用棉簽或挖耳勺給寶寶掏耳朵,你只是憑藉自己的感覺來判斷深淺、方向,很有可能將耳屎推向深處,造成聽力下降,甚至損壞耳膜。

就曾經發生過媽媽帶著2歲的孩子來就診,說耳朵痛。在耳鼻喉科就診檢查後,結果竟是因為媽媽給孩子用挖耳勺掏耳朵後,導致鼓膜穿孔......

寶寶耳屎過多過硬怎麼辦?

少數寶寶耵聹腺分泌旺盛,外耳道相對狹長,肌肉較鬆弛,咀嚼東西時頜關節的力量不夠,平時耵聹不容易被排出,與外界塵土相互聚集,結為較大的團塊,甚至變硬,形成棕褐色的耵聹栓塞,緊緊堵塞在耳道內。耵聹栓塞會壓迫鼓膜,引起耳痛、耳鳴甚至眩暈。一旦有水進入耳道內,耵聹栓塞就會被泡軟變大,加重堵塞,引起外耳道、鼓膜炎症。

對於這種情況,到底該不該掏?

如果寶寶不能配合醫生取出耵聹栓塞,耳部又沒有不適,可以不強求取出,等寶寶長大能配合醫生操作了,再酌情取出。但盡量不要讓水進入外耳道,若不慎有少量水進入,應及時用棉簽拭乾。

什麼情況下需要帶孩子就醫?

1 耳朵分泌物過多甚至有液體流出

這種情況要格外注意排除中耳炎的可能,及時就醫。

孩子上呼吸道感冒後出現耳部不舒服,耳朵里流膿,這個時候也要首先考慮中耳炎,到耳鼻喉科就診,及早抗感染治療,否則延誤治療孩子可能罹患慢性中耳炎。

2耳屎刺激外耳道植物神經,出現反射性咳嗽

孩子沒有感染,排除過敏,排除反流引起的咳嗽,也要考慮是否是耳屎刺激引起的。

3耳悶,耳鳴

耳屎堵塞外耳道刺激鼓膜,引起孩子外耳道耳悶,耳鳴;

4無端哭鬧,抓耳朵

注意觀察孩子是否有無明顯原因的哭鬧,咳嗽,抓耳朵,及語言能力下降,年長孩子說耳朵癢,痛,耳悶等情況,這個時候需要耳鼻喉科就診,檢查下耳朵是否耵聹栓塞;

這些舉動易傷寶寶耳朵,家長要注意了!

經常給孩子掏耳朵

孩子的耳朵裡面有耳屎,愛乾淨的家長會忍不住給孩子掏。如果不小心損傷耳膜,也不能馬上發現,等到發現孩子的耳朵流血或者流膿,耳朵往往已經感染了細菌。

捏緊兩側鼻子用力擤鼻涕

有的家長給孩子擤鼻涕時,往往用兩個手指捏住他的兩側鼻翼,讓他用力將鼻涕擤出。這不但不能完全擤出鼻涕,而且很危險。鼻涕中含有大量的病毒和細菌,如果兩側鼻孔都捏住用力擤,鼻涕就會在壓力的作用下被從鼻後孔擠出,到達咽鼓管,引發中耳炎。

捂嘴捂鼻子打噴嚏

有的家長在孩子打噴嚏時會讓他憋住噴嚏,或是捂著孩子的嘴和鼻子,這會使鼻部壓力增高,易導致細菌、病毒隨氣流由咽鼓管進入壓力低的中耳鼓室,從而引起急性中耳炎。

抗生素用得太隨意

孩子耳朵發炎時,醫生會根據病情建議使用抗生素。但有的家長認為抗生素有副作用,一見孩子病情稍有好轉就立馬停用。這不僅不能減少藥物的副作用,還會導致藥量不足、藥效不夠,不能完全殺死細菌,使細菌產生抗藥性,最後可能出現無葯可醫的情況。

拍打寶寶的臉

有時孩子調皮任性,性急的家長會打孩子的臉,但如果打到了耳朵,耳膜在大力衝擊下可能受到損傷,出現穿孔。除了對聽力造成一定的影響外,還會失去保護作用,外界的細菌、污水、異物都會經穿孔進入中耳,引起感染、流膿,情況嚴重又不及時治療的話,還會引發腦膜炎等其他疾病。

讓寶寶平躺著喝奶

新媽媽在給小寶寶餵奶時,如果不注意姿勢和體位,也可能會給小寶寶的耳朵帶來意外的傷害。比如說讓寶寶平躺著喝奶,寶寶的身體處於水平位,很容易引起嗆咳,此時奶汁便可能通過咽鼓管流入中耳,引起急性炎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寶寶 的精彩文章:

科學家證實:天才寶寶在家就能培養
寶寶早起喝杯水有助健康?喝錯晨起第一杯水,會影響健康一輩子!

TAG:寶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