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可錯過的中藥美文
兒時喜歡中醫藥是因為中藥好聽的名字,或清淡或濃郁的氣味,因為中醫神奇的手法,因為中醫院中不緊不慢的節奏。而到了現在,喜歡中醫藥的原因單純只剩下一種說不清道不明的情愫,或許是它讓我感受到了中華五千年歷史的厚重,又或許是它帶給了我身為華夏子孫的自豪。我很希望能有一個機會能夠通過一種形式將這種情感展現出來,而寫小說,是我表達情感的最舒服的一個方式。
這個故事是一個關於傳承的故事,關於一個家族與中醫藥間的脈脈情緣。
1
冬章
第一節
冬·葛根
這一天是小年夜,臨近除夕,京城中都掛起了大大小小的紅燈籠,即使是大雪紛飛,都掩不住城中濃濃的年味。
城西郊外的一座小山上,一個背著背簍的老者牽著一個小女孩吃力地踏著一個個深淺不一的腳印向山上走去,小女孩穿著嫩黃色羽絨服,一蹦一跳甚為可愛。
爬了很久的山,小女孩顯然有些累了,她努力地跟上老人的腳步,氣喘吁吁地問「爺爺,為什麼我們要冬天來採藥啊?雪這麼大哪裡還有什麼草藥呢?春天等它長得好一點再來才不行嗎?」
老人一邊左顧右盼,一邊緊了緊握著小女孩的手。
「因為我們今天要採的葯是葛根呀,你忘了爺爺怎麼跟你說的了?植物的根莖相當於植物的一個儲藏室,等到春天植物又要開始生長的時候,它們就又要消耗根中貯藏的養分了,那如果他們都把養分用完了,這位藥材就沒有什麼作用了。所以我們要趁著他們在『休息』的休眠期採收,葛根才比較堅實而且粉性足。」
老人說完頓了頓,嘆了口氣。
「也怪爺爺忘性大了,我們應該在秋末就來採摘的,現在葛根的地上枝葉都枯萎了,尋找起來確實比較困難一點。本來也不急於這一時,可是現在中藥的年景一年不如一年咯,大家都喜歡去城裡的西藥房買葯,也難怪中藥的供應量一年不如一年。這不,今年市場上葛根的質量可差了,我只好帶蘇蘇出來采啦。」
名為藺蘇的小女孩似懂非懂,只是感覺到爺爺有點傷感的情緒,她小心翼翼地問:
「那爺爺會不會丟了工作呀?」
「照這個情況下去,誰又知道呢?你的爸爸媽媽都已經轉行了,估計就更不可能讓你…唉不說這個了。蘇蘇還記得多少關於葛根的知識呀?」
藺蘇想都不想,張口即來:「葛根味甘、辛,性涼。歸肺、胃經。葛根是解表葯,適用於體徵發熱的病人。」
老人滿意地捋了捋鬍子,緊接著問了一句「那如果一個病人嘔吐腹瀉,蘇蘇該給他用這味葯嗎?」
「葛根可用於脾虛泄瀉,當然要用啦!」看到爺爺危險地眯起眼睛,小女孩遲疑了一下,趕忙改口道「爺爺好像還說過,虛寒者不能用這味葯吧。那就要先判斷一下這個病人為什麼嘔吐腹瀉啦,如果是胃寒嘔吐,自然是不能用的。」
「蘇蘇很棒!不過以後要多想一想再做決定知道嗎?中醫是…」
「中醫是一門嚴謹的科學嘛,爺爺你都說過多少遍了,我記住啦!爺爺你看,我看到你去年在那塊石頭上做的標記了,我們趕快開始挖葛根吧!我還等著回去吃餃子呢!」
「哎你這孩子,天性聰穎,就是性格太過跳脫,想要做中醫還是要磨一磨呀…」
鵝毛般的雪下的越來越慢,不一會,陽光就重新出現在了大地上,襯得這座小山如同仙境一般,山下的人們熙熙攘攘,熱熱鬧鬧地準備著年貨,準備過年。山上的祖孫兩人渾然不覺,只是埋頭采著葯,時不時嬉鬧一句,山上下都充滿著快活的空氣。
瑞雪兆豐年,只是,今年的冬天有點冷呢。
第二節
冬·馬齒莧
采完葯回到自家的小醫館,爺孫倆發現醫館中已經候著一位病人了。
一位年過半百的女性看到他們回來,連忙上前解釋道:「藺易先生,冒昧在年前打擾了。但是我過了年就要離京,聽聞您的醫術高超,便想著在今天來看看。」
「您客氣了,請坐吧。」老人請她坐下,換上專門的白大褂,準備開始診斷,藺蘇也好奇地圍在旁邊,這是她第一次有機會看爺爺出診。藺易瞥了瞥她,皺了皺眉,剛要打發自己的小孫女,轉念又咽下嘴邊的話。他轉向那位女士,抱歉地笑笑。「這是我的小孫女,她將來也要從事這一行,若您不介意,能否讓她旁觀一下積攢一些經驗?」
「當然。藺家醫館技藝高超,用藥純正,在西藥橫行的今天還能純粹做中醫,我很佩服,更開心能幫助藺家小傳人的成長。」女士大度地同意了。
藺易粗略打量了一下患者,眼神在頭部停留了一會,緊接著又察看了一下患者的舌象。記錄完畢,他才問道「能否詳述一下您有什麼不適呢?」「噢,我腰痛了五年了,每次做完體力活腰痛都會加重,可是家鄉那邊的校醫院開的西藥都沒什麼用。這不,想趁著外出打工,來大地方看看中醫。」
藺易點了點頭,隨即開始切脈,過了一會又問,「您平時發汗多嗎?」「好像確實比常人多些。」老人診斷後吩咐助手,「配黃芪九十克,葛根九十克,白芍三十克,生甘草十克,枳殼三十克,車前子(另包)三十克,川斷三十克,狗脊三十克,骨碎補三十克,補骨脂三十克,防風十克。」
交代完,他對著女士笑了笑,「您只是氣虛濕滯,內有鬱熱導致的腰痛罷了,我的建議是將我剛配的方子以水煎服,一日一劑服用。再加之晚上睡前半小時,用生白朮一百十五十克,水煎後頓服。還有,您有空時記得用花椒五十克,醋半斤洗頭。幾天後我們再看看效果。不過我不得不說您的運氣真好,今天我們剛好采了一味您需要的葯。」
看到那位女士接過葯後連連致謝,藺蘇突然很嚮往以後自己能夠單獨出診的那一天,能夠穿著白大褂,嫻熟地運用中醫手法,配各種各樣的中藥為病人治病的那一天。她從小最佩服的人除了爺爺外就是炎帝了,神農嘗百草的故事她怎麼也聽不膩,總是想像著有一天自己能像神農一樣行醫天下,治好很多的病人。
送走那位女士後,藺蘇好奇地湊上去看爺爺寫的診斷報告,「自述腰疼五年,勞累後加重,平素易出汗且脫髮嚴重(有頭癬)。舌質淡紅,苔白厚膩,脈緊,左虛有實。」
「爺爺,解熱的葯那麼多,為什麼你偏偏要用葛根呢?還有白朮,我記得我們家也不多了呀?」藺蘇不解。
「這是個好問題呀,蘇蘇記住了,單味葯應用有一個規律就是『以質地的輕沉達部位』。這裡的白朮和葛根都屬於根莖類藥材,而植物的根莖就屬於人體的腰腹部位。白朮葛根質地沉重,加之劑量都很大,所以他們都屬陰,故而,就能達到人體屬陰部位而發揮作用以治病。」
看著藺蘇還是有點迷茫的眼神,藺易輕輕地拍了拍她的頭,「好啦別想了,我們還要回家和爸爸媽媽和奶奶一起包長壽餡餃子呢。」
「啊。。。爺爺你買到長壽菜啦!」
「對啊,今年初冬的時候我進了趟山,向村民們買了些晒乾的馬齒莧。那東西,拿回家去,用溫水發開,剁成餡兒,摻和些碎粉條兒,黃醬、五香面兒包大餡兒餃子或糰子吃,口感有韌勁兒,還有乾菜特有的香氣,嘿,真是比一兜肉丸餡兒的餃子好吃多了。」
藺蘇咽了咽口水,拉著爺爺就往家的方向趕。
「誒蘇蘇先別忙著趕,你先得說出為什麼馬齒莧叫長壽菜才能吃餃子。爺爺可是跟你講過它的藥用功效的。」
「因為馬齒莧能夠有效補充人體必需的鉀,鈣元素,使人增強體力並保持大腦輕鬆嘛,可不就像年輕了十歲?好啦好啦爺爺我們快回家吃餃子吧!」
……
「綠蟻新醅酒,紅泥小火爐。晚來天欲雪,能飲一杯無?」
冬梅冬竹懶冬陽,又是一年好時光。
而冬雪之下,已經有小生命在蓬勃生長,孕育了來年的希望。
2
春章
第三節
春·馬兜鈴
「東風尋聲入花巷,熏暖去年燕子梁。」
又是一個春天的到來。春水初生,春林初盛,春風十里。
藺蘇十八歲了。雖然年齡長了不少,但是她還是個愛圍著爺爺蹦蹦跳跳的小姑娘。不過,有關於中醫藥的知識她倒是愈發地純熟。
一個暖洋洋的太陽天,藺蘇背上藥簍,準備去往京郊淺山區尋找一味叫馬兜鈴的葯。上個冬天是個前所未有的寒冬,爺爺的慢性支氣管炎又犯了,氣急氣喘,老是咳個不停。藺蘇準備給爺爺配個方子治一治,但是甘草杏仁都有了,就是庫房裡的馬兜鈴不太新鮮了。她雖然不太知道馬兜鈴怎麼找,也不太好去問病中的爺爺,不過之前聽爺爺說在京郊淺山區,跟著一種風箏蝴蝶就能找到馬兜鈴,於是她決定去碰碰運氣。
經過長長的車程,藺蘇進了山。她在山腳下兜兜轉轉,蝴蝶倒是見了不少,可是她覺得每種蝴蝶都挺像風箏的,又都不太像風箏,迷茫間不知如何是好。
過了一會她走累了,坐在一條小溪旁看著溪水出神。突然間,她看到了一個高高瘦瘦的男生,背著鏡頭長長的單反相機在拍攝蝴蝶,而且一拍就是好多種,一拍就是好久,一看就是一個專業的「蟲」友。她靈機一動,趁男生拍攝間隙趕忙湊過去問:「你好,請問你知道有沒有哪一種蝴蝶是長得很像風箏的嗎?」
那個男生回頭看了看她,又看了看她背上的葯簍,「風箏樣子的蝴蝶?你是要找馬兜鈴吧?我去年剛好發現了一叢馬兜鈴,我可以帶你去那個地方。」
藺蘇很驚喜,跟著那個男生向前走,閑聊之間,她知道了那個男生名叫蕭琰,也出身於一個中醫世家,現在就讀於**大學醫學院,研讀中醫方向的專業,*大還沒開學,於是就到山裡來觀賞一下蝴蝶。
他介紹道,那種蝴蝶叫做軟尾亞鳳蝶,雄蝶的大部分翅面為粉白色,散布著點狀的黑斑,後翅的末端延伸出兩條長長的「飄帶」,而飄帶的基部還有鮮艷醒目的顏色,飛行起來像是風箏飄帶一樣,所以很多人都覺得軟尾亞鳳蝶是風箏蝴蝶。蕭琰把相機遞到藺蘇面前,翻出了一張照片,照片上的蝴蝶的確如他所說那般,很像一個飛上天的風箏。
「是因為軟尾亞鳳蝶喜歡吃馬兜鈴,大家才會說跟著軟尾亞鳳蝶就能找到馬兜鈴嗎?」
「是的,軟尾亞鳳蝶的幼蟲就喜歡以馬兜鈴的嫩莖葉為食,所以就有了這個說法。」
兩人一路走走停停,爬到了海拔六七百米的地方,蕭琰在一處流水山溝的坡幫處停了下來,撥開一處灌叢,指著一株有著相互纏繞的三角狀的心形葉片植株說,「喏,這就是馬兜鈴。」
藺蘇有點傻眼,「用。。。用這個入葯嗎?」
「當然不是,」蕭琰有點想笑「馬兜鈴的花期在7—8月,要等到花開完了,九月份十月份才結果呢。馬兜鈴的果實膨大成球狀,像是駿馬佩戴的鑾鈴,這也是它名字的來源。等到秋天,你只需要把成熟而尚未開裂的果實採摘下來並晒成黃綠色的干品,它就可以入葯了。」
看著藺蘇有點沮喪的樣子,蕭琰連忙安慰她,「馬兜鈴主治清肺化痰,止咳平喘。想必是拿去治療病人吧。我家就在山腳下,家裡還有好多品質很好的馬兜鈴,你趕快拿去用吧。」
春風拂面,陽光在大山上灑落地燦爛。他們並不知道,他們一生的緣分已經開始,就像是馬兜鈴的綠葉,相互纏纏繞繞,再不分開。
第四節
春·蘆根
這個春天,藺蘇開始了自己的中醫實習。
在這之前,藺蘇和爸爸媽媽爭執了好久,她的爸爸媽媽並不同意她以後以中醫為職業,更奇怪的是爺爺也並不幫她,只是搖了搖頭,嘆了口氣就又回到醫館中去了。父母不贊成的原因很簡單,他們覺得中醫藥這個行業前景發展並不樂觀,中醫學太過落後了,遠遠不如西醫學先進。
可藺蘇不這麼覺得,她反而覺得,中醫是現在中國乃至世界很需要的一門科學。中醫特色優勢恰恰就是它中國傳統的一門醫學,但是傳統並不等於保守,中醫更不等於落後。更何況,中醫是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滲透著中國傳統文化的基本精神和基本特徵,是華夏子孫祖祖輩輩永恆的財富,怎麼能說丟就丟呢?雙方爭執不下,無奈之下,爸爸媽媽只能先同意藺蘇在爺爺的醫館裡試著實習一段時間看看。
最近京城季節性流感頻發,很多人都患上了因上呼吸道感染而造成的各類發熱疾病,也就是俗稱的「春溫」,到中醫館尋醫問葯的人都比往日多了幾倍。民間一直流傳著「春飲蘆根水,夏喝綠豆湯,百病不上身。」的說法,而從中醫學的角度來看,健康的人群每天用蘆根煎水代茶飲服,對這些疾病的確有著很好的預防作用。於是蕭琰約藺蘇一起去挖一些蘆根來防疫。在上次和蕭琰一起尋找馬兜鈴的經歷後,兩人之間經常相互交流,有時候是蕭琰說一說他在學校里又學到了什麼理論,有時候是藺蘇分享一下新發現的一味中藥。兩人志趣相投,交往的很愉快。
這一天,兩人蹬著自行車,去了京城外的郊區。中藥蘆根其實就是水邊野生蘆葦的地下莖,而蘆葦是一種適應性很強的植物,不管是污水還是清水,有水就能活。他們一路上碰到了很多的蘆葦,但是礙於小河下游的水質不是太好,那些蘆葦都富集了許多對人體有害的物質,無法入葯,他們只好沿著剛剛破冰的小河向上遊走去。
不久,兩人就到了一個水質清澈的小池塘,水邊的蘆葦生長地高高大大,岸邊一圈的柳樹已經抽出新條,長出了嫩綠的柳枝,很是一幅生機勃勃的春景圖。
兩人很快就採集完了所需要的蘆根,躺在草地上就開始聊天。
閑聊之間,蕭琰順手拿過一根洗凈後的蘆根放進嘴裡開始嚼,看著藺蘇有點驚訝的樣子,他笑笑地解釋道:「你不知道吧,蘆根可不僅是一味清熱解毒,潤燥,利尿的中藥呢,新鮮的蘆根其實是可以像甘蔗那樣,放在口裡當水果生吃的,可清甜了呢。」
「我確實不知道,以前我都只關注中藥的藥用效果,都不知道很多中藥還這麼美味…」藺蘇很不好意思,覺得自己的目光有點短淺,對中藥的認識還是只局限於醫書上的了解。
「是呀,中藥可神奇了。你就說這個蘆根吧,大家都只知道蘆根可以防疫,但是不知道蘆根煮茶可好喝了。你回去把挖來的蘆根清洗一下,趁鮮切成寸段,放在冰箱里冷凍,然後煮茶的時候抓上一大把放在鍋里加水煮,大火燒開,小火慢慢燉,燉至湯色金黃起鍋。放涼後一喝,又甜又好喝又清爽,很適合在這麼乾燥的初春喝。」
藺蘇微微笑地看著面前的大男生興奮地手舞足蹈,並不說破每年春天爺爺都會煮蘆根水給自己喝。蕭琰說到興頭上,又站起來折了一把柳枝。「你知道嫩柳葉兒有什麼功用嗎?」
「嗯?不就是煎湯煮洗澡水,治療牛皮癬,皮膚瘙癢等皮膚病嗎?頂多再加上柳樹早春的嫩枝兒還可以治口苦,胃口不好等病症吧。」
「嘿嘿,說的很對,但是柳葉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功能,就是可以拿來吃!你看啊,這些鮮綠柔軟的嫩芽你采一點下來,拿回家拿開水一焯,放涼,拌上鹽、醋和香油,不僅清爽開胃,而且去火。還有柳芽拌豆腐這道菜。。。。。。」
說著說著,蕭琰發現藺蘇的表情有點不對,他停了下來,「藺蘇,你怎麼啦?」
藺蘇晃了晃,回了神。她苦笑道:「為什麼大家就不像我們一樣,都能看到中醫藥這麼美好的一面呢?很多人覺得西醫的發展前途會比中醫好,甚至還有人覺得中醫是不科學的,居然想要廢除中醫。」
蕭琰愣了很久,微微嘆氣。他轉過頭去,認真地看著藺蘇,徐徐說道:「其實我覺得中醫就像這蘆葦。」
「蘆葦?」
「是的。蘆葦有著很頑強的生命力與適應力,有水就能蓬勃生長。而我相信中醫也一樣,只要有中國人的地方,就會有中醫的存在。老祖宗經過幾千年傳下來的智慧,自然是有著西醫沒有辦法取代的部分的,只是,現在中醫就像一叢依賴著一個小水窪生長著的蘆葦,暫時式微,等到有一天中醫找到了一條大江大河,就會飛速地蓬勃發展的。至於有些人說的中醫不科學,那也只是極小部分,就像那一部分生長在死水中的蘆葦,總殘餘了一些封建制度下的封建文化,只要將它們拔除,剩下的蘆葦照樣清甜可口,照樣藥效極佳。」
「那你覺得什麼才是中醫這叢蘆葦的大江大河?」藺蘇有些感動,不過仍然執著地追問。
「那不就就要靠你,我,我們這一代中醫人的努力發掘嗎?」
……
「春風染盡陌上花,春水長流自天涯。
春草淺露碧玉芽,春雨綿綿透鮫紗。」
春天是個萬物復甦的季節,一切都在往好的方向走去。
3
夏章
第五節
夏·夏枯草
四月維夏,六月徂暑。
夏季,一年中最熱的一個季節,即使北京的緯度較高,但仍然抵擋不住一入夏後全國南北齊刷刷的高溫。一入七月,溫度直線上升,半點沒有「七月流火」的意思。
藺蘇已經是大三的學生了,前年,她也考進了浙江大學醫學院,選修了中醫專業,和蕭琰成為了同門的師兄妹。放暑假了,她照例回到爺爺的醫館實習。爺爺現在年紀大了,很少再出去采草藥,只是在醫館裡坐坐診,指導指導藺蘇和其它幾個徒弟。
最近藺蘇的學習遇到了很大的瓶頸,上了大三,專業知識愈發的複雜,她感覺自己再也沒有了小時候對中醫藥的天賦,學習中醫藥知識對她來說並不是那麼輕鬆有趣的事情了。
藺蘇原來還以為放假回到醫館後,就能找到小時候的感覺,但似乎現在事情越來越糟。
「蘇蘇!你看看你這張藥方是怎麼開的?我就不相信你到現在還無法區分桂枝與肉桂,你說說,這個患者病傷寒、發熱、惡風、自汗,脈浮而弱。是能用質地較重的肉桂的情況嗎?」藺易有點生氣,自己這個小孫女自從暑假回來後就心不在焉的,也不知道整天在想些什麼。
「桂枝質地較輕,肉桂質地較重,輕者屬陽,重者屬陰。人體之外屬陽,內屬陰,應該是用桂枝,只有桂枝才能達人體屬陽的體表部位。」藺蘇乖乖地承認錯誤。
「你呀!十年前就在問的問題現在還在錯!葯不達病位,何以治病?醫者救死扶傷,可你這樣的狀態,如何能負擔起一個生命的重量?你最近腦袋瓜里到底在想什麼呢?」
「我…我最近這一年老是把事情搞砸,我現在不確定自己到底適不適合學中醫…更不知道中醫到底該朝哪發展,如何將中醫復興光大,我覺得自己無法承擔這個責任。」
藺易突然笑了,像兒時那樣拍了拍藺蘇的頭,「過幾天隨我出趟遠門吧,我們去長白山采夏枯草。」
「夏枯草不是一到夏天就枯萎嗎?現在都七月了,哪裡還有夏枯草?」藺蘇心裡嘀咕。
幾天後祖孫兩人到了長白山,這是藺蘇第一次到長白山採藥,長白山很大很大,一眼望去全是一望無際的黑林子,遮天蔽日的亞寒帶針葉樹擋住了燦爛的陽光,林子下面開花的植物很少,幾乎全是陰生植物。藺易帶著藺蘇穿過一片又一片密林,最後在一條公路旁穿了出來。
在這裡,藺蘇看到了夏枯草。幾株小小的嬌嫩的植株生在路邊,看起來弱不禁風,卻仍然頂著剛剛開出的,新鮮的花穗兒,泛著藍紫色的光彩,在風中輕輕搖擺著。
「這是因為…緯度和海拔的原因吧,就跟「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盛開」一個道理?」
「是的,帶到這裡的夏枯草發現這兒的夏天比春天更適合生長,於是就把自己的生物鐘調慢了兩個月,以至於到現在夏天都快過了才剛剛開花。」
「其實我想跟你說的是,千萬別小看了一個生命的力量,不管強大還是弱小,只要不違背天理,每一個生命都會找到最適合它的環境,以最恰當的節奏生存下去,你如此,中醫也如此。沒有一成不變的事物,你總是盯著中醫的傳統領域看,這個領域略微衰敗,你就認為整個中醫藥的行業都不行了,但是你想過嗎?中醫就像這夏枯草,雖然在夏天有一部分已經衰敗,但是還有一部分在你從未想到過的時間和地方開出了美麗的花。就像現在,中醫與西醫相結合的領域正在蓬勃發展,在國際的知名度更是不斷提高呢。」
「你也一樣啊蘇蘇,也許近來你對用藥的敏感度優勢沒有那麼明顯,但是我認為你在診斷方面的技藝卻是大大精進了,有時候我的準確性還不如你呢。中醫是一門經驗性思維的科學,所以古往今來,所有優秀的醫者都是勤求古訓、博取眾方,僅僅了解中醫診療的一般過程是遠遠不夠的,好的中醫都是行醫一輩子,學習一輩子。你還小,又何必這麼強求自己呢?只是一些簡單的錯誤是絕對不能再犯了。」
「說到底,復興中醫又哪裡只是你,你們這一代人的責任呢?當然還是需要世世代代中國人的努力。你也別覺得就你有這個壓力復興中醫,其它人都看不到,你看看,政府這幾年出台了多少扶持中醫發展的政策?又有多少中國人重新把眼光放在了這門科學上?只要大家萬眾一心,攜手努力,中醫又何愁不興呢?」
……
是啊。豈曰無衣?與子同袍。
夏枯草,不枯。
第六節
夏·金銀花
「藤名鴛鴦,天生非人種。金花間銀蕊,翠蔓自成簇。」
「什麼?你要考中藥師?!」藺蘇第一次在蕭琰面前發脾氣。
「我們不是說好了一起考中醫師嗎?你走了,我怎麼辦?」
「你是不是還要考研考去另一個地方?我是不是要有好幾年見不到你?你要跟我分道揚鑣是嗎?」
自從蕭琰找到一大早外出採藥的藺蘇,並告訴她自己決定要考中藥師後,藺蘇的怒火便無處安放。
無奈之下,蕭琰把藺蘇拉到一座不起眼的小山上。這是他早早就為她準備好的禮物,本來想等今年生日時再送的,如今只能臨時派上用場。
那是一座京郊的小山,一整座山都種著金銀花,薄薄曦輝中,清香盈盈。碧玉般的綠流淌在山中,金銀二色若隱若無地跳動在山嵐霧靄中。在這個靜謐清晨,一切都美好得像一個夢,彷彿一碰就會碎。太陽跳上山頭的那一瞬,霧靄消散,色彩驟然明朗,碎金流動,銀光輕舞,滿山好似灑滿金銀,華麗炫目。
蕭琰問:「藺蘇,你知道它還有一個名字叫什麼嗎?」
雖然氣被眼前美景消解了大半,但藺蘇仍在與他置氣,隨口答道:「因為冬天時它仍舊是綠的,所以又叫它『忍冬』 。」
蕭琰苦笑了一下,猶豫再三,還是鼓起勇氣說道:「查了書,才知道金銀花原來還有一個名字叫『鴛鴦藤』,花開時,先是白色,其後變黃,白時如銀,黃時似金,金銀相映,絢爛多姿,所以被稱為金銀花。又因為一蒂二花,兩花蕊探在外,成雙成對,形影不離,狀如雄雌相伴,又似鴛鴦對舞,故有鴛鴦藤之稱……」
藺蘇約莫聽出了他話里最終的意思,有些面紅,但還是嘴硬
「你難道要用這個解釋為什麼你要去考中藥師而不是中醫師?因為中醫師與中藥師本就是一蒂二花,所以考哪個都差不多?」
「蘇蘇…你明知道我的意思。我是想要你做我的女朋友。」
相識三年,終成眷侶,在被蕭琰擁入懷的那一刻,藺蘇心裡感慨萬分,更是慶幸萬分。
還好,最終站在我身邊的,真的是你。
蕭琰摟著藺蘇,在她的耳邊說:「蘇蘇你聽我說,我並不是想跟你分道揚鑣,你也知道,醫藥分家是中國中醫的現狀。中醫師只管開方,中藥師只管藥物,可是醫藥真的分得開家嗎?
現在的藥材市場上,有多少的假冒偽劣藥材出售,又有多大的藥材缺口?有多少辯證準確,用藥精確的老中醫對著面前的病患無能為力,這又哪裡是他們的錯呢?中醫沒了良藥,就像被砍去了左膀右臂,任憑你一身的本事,最後仍然沒有任何的結果。運氣好一點,開的葯只是沒有藥效,被患者罵兩句醫術不精,中醫無用的話也就罷了,那一旦用的葯是已經變質甚至被污染過的葯,對患者的病情簡直是不堪設想啊。現在這種情況只是個例,但如果任由它下去,沒有人站出來激濁揚清的話,中醫的名聲終將被敗壞,這個行業也終究會走向衰亡!」
雖然是七月酷暑,藺蘇原本火熱的心卻一點點涼下來。幾年來困惑不解的問題終究在今天有了答案。為什麼爺爺對她學習中醫這件事並不是完全贊同?又為什麼爺爺總說,若是沒有內憂,外患又何足為懼?原來這個行業已經不僅僅需要的是現代化與國際化就能重新走向輝煌,還有更加迫在眉睫的問題尚待解決。
「蘇蘇,我不想你,更不想天下所有的中醫在面對危重病患時都兩手空空,無葯可用,只能紙上空談,徒余嘆息。我想做你們最堅實的後盾,你們在前線殊死搏鬥,我至少能保障糧草補給無憂,給你們一個最安穩堅定的大本營。」
……
仲夏的陽光明亮慷慨,毫不吝嗇地傾注在鴛鴦藤上。光線落在顏色已深的老葉上,仿如魚入水,漣漪剛起蹤影已無,激不起任何變化。剛生出的新葉卻在陽光下變得薄如蟬翼、脈絡清晰。光與影、明與暗、老與新、和諧與不和諧,譜出半架藤纏蔓糾、葉綠枝繁。
人生也許真的像金銀花藤,但不是糾纏不休。花開花落,金銀相逢間,偶遇和別離,直面和轉身,緣聚和緣散,一藤花演繹著人生的悲歡聚合。
4
冬章
??????第七節
秋·紅葉
藺蘇大學畢業的那年秋天,藺易便宣布將醫館繼承給藺蘇,從此除非緊急情況,再不在外坐診。
藺蘇為此難過了好久,自她記事開始,就是爺爺帶著她學習中醫知識,帶著她外出採藥。等她終於學成出師了,爺爺卻又要徹底退休了。
「傻丫頭,我們不下來,你們怎麼上去呢?現在中醫該交到你們這一輩人手裡啦。看看你,再看看小琰,我很放心的。我們每個人不就像一株中藥嗎?努力成長,開花,結果,當果實被摘走,可不就得乖乖地化成泥土,繼續守護下一代的成長嗎?」藺易是這麼安慰她的。
「這也許聽起來很殘酷,但是當這個時刻到來的時候,大自然卻沒有一點慌亂,反而十分的優雅從容,心甘情願。因為這並不是生命的終結,相反,這是生命的開始。你看,我的知識和技術,可不就是在你身上延續著嗎?」
「蕭琰這小子也去外地學了一年了吧,下個月等他回來,你們一起去香山看看紅葉吧,那個時候你就會明白我的意思。」
於是過了一個月,藺蘇真的和蕭琰一起去了香山。
當兩個人牽著手走在落滿紅葉的林間小徑時,藺蘇的確感受到了爺爺所說的那份大自然的從容淡定,但同時,她也感受到了寧靜之下,整座山開始卯足了勁的積攢力量,決心在明年春天時百花齊放,枯木重生的信念。雖然爺爺曾經安撫過她,但是現在這個醫館裡真真切切地只剩她一人了:往小里說,自己能不能讓藺家醫館在自己手上繼續好好經營,不砸了祖輩的招牌;而往大里說,自己作為新一代中醫人,能不能取其精華去其糟粕,讓中醫在新的時代煥發出新的生機,讓傳統中醫走到世界的前端?
蕭琰似乎感受到了藺蘇緊繃的情緒,他安撫性地拍了拍藺蘇的手,隨手一指身邊的一棵樹,又開始了他轉移藺蘇視線慣用的方法。
「你應該知道香山的紅葉樹種是黃櫨木吧,那你知不知道它們為什麼不叫紅櫨,而要叫黃櫨呢?」
藺蘇習慣性搖搖頭,這個人啊,他講的知識就沒有什麼是她懂得的。
「唉,今個是陰天,看的不是太清楚。這黃櫨木啊,是黃的,怎麼個黃法呢?見過黃澄澄的小米粥沒有,那黃櫨木的顏色比小米粥還要黃,而且在太陽底下泛著金光,如果把它劈成小塊兒,煮一鍋水啊,嘿,能當染料用。」
藺蘇又找回了那種久違的感受,任何一味中藥,就像黃櫨,在自己眼中都是只是醫書上平平無奇的「清熱利濕」幾個字,但是在蕭琰口中,卻能延伸出無窮無盡的趣味。
「我一直幻想用黃櫨木做一把小板凳兒,不用上漆就黃澄澄的,還閃著絲光,那得有多漂亮啊。後來看過陳藏器的《本草拾遺》後,我又改變了主意,要用它做一隻酒杯,因為那書上說其能「解酒」,如果飲酒的時候還能解酒毒,那該多好呀。後來老大夫告訴我,飲酒過量導致的肝損傷,任何補救的辦法都是微乎其微的,所以還不如不去喝酒哈哈哈。。。」
藺蘇突然鬆了一口氣,在蕭琰絮絮叨叨地話語中,她釋然了。中醫於她,意義又何止是一份責任而已呢?她小時候對中醫藥的熱愛,不正是因為這些有趣的知識嗎?這還是她所熱愛的事業啊,她的命中注定了一輩子就與中醫藥緊緊捆綁在了一起,何不泰然處之呢?」
「蕭琰,謝謝你。」
「啊??我可還沒答應給你打那隻板凳呢!」
碧雲天,黃葉地,秋色連波,波上寒煙翠。
霜葉紅於二月花,這個秋日,的確勝過了春朝。
第八節
秋·杜仲
蕭琰是在一棵杜仲樹下向藺蘇求的婚。
杜仲是難得從遠古時期存活下來的古老樹種。在並不太遙遠的兩百萬年前,也就是第四紀冰川時期,北京這塊溫暖的土地上尚還覆蓋著冰川,厚厚的冰蓋吞沒了廣大的原野。不少第三紀時曾經非常茂密的植物都被凍死了,唯獨杜仲,銀杏,水杉等一系列古老植物僥倖生存了下來。
用蕭琰的話來說,「這種樹經過滄海桑田的變遷還能在今天如此瀟洒地生長,必定是一種非常幸運的樹。那麼就讓它祝我們的愛情也能經過海枯石爛後還繼續燦爛吧。」
其實藺蘇還想了另一層含義,杜仲樹有著又高又直的樹榦,橢圓形的葉兒,乍一看跟其他的行道樹並無多大差別,但是只要摘下一片葉子,稍稍用力一扯,樹葉間就會拉出長長的膠絲,就像「藕斷了絲還連著」一般。「就讓我們間的緣分永遠不要斷吧」,藺蘇默默祈禱。
結婚後的第九個月,藺蘇懷孕了。
在察覺到身體的異常後,她淡定地用左手搭上右手的脈,診了診,又淡定地在電腦上敲了張方子,發給遠在南方考察中藥材的丈夫。「你那剛好有幾位藥材是我要的,麻煩親手給我採回來啊,記住了,我可要最好的。」不一會,蕭琰的電話飛速打了過來,伴著南方雨林中濕重的潮氣,聲音中帶著不難察覺的激動與欣喜。
「蘇蘇,你知道嗎,我們在杜仲樹下定了婚約,現在,我又在一棵杜仲樹旁聽到了這個好消息。蘇蘇,我愛你。以後我們的寶貝就叫思仲吧,這是杜仲的別名,又有紀念意義又好聽!」
就這樣,蕭思仲就這麼出生了。
一年又一年,小思仲在濃濃葯香中牙牙學語、蹣跚學步,在屋前屋後的藥鋪中摸爬滾打,再大一些,就開始漫山遍野地認草藥挖草藥。他在中醫方面的天賦,藺蘇和蕭琰都自嘆不如。
每當藺蘇在教導自己兒子時,總是不由自主地在模仿當年爺爺的一言一行,連威嚴都學了個十足十。蕭琰一直笑話藺蘇,是不是當時爺爺的餘威猶在,導致藺蘇到了今天還深受影響,但藺蘇總是認真地告訴兒子,這是一種形式,更是一種傳承。
時光飛逝,蕭思仲長大了,相比父輩,他有著不一樣的志向,更遠大,也更艱難。他說,不走出國門看看,怎麼知道自己和別人到底差在了哪裡?於是,十八歲那年,他決定赴美求學。
在機場,藺蘇蕭琰與兒子依依惜別。藺蘇抓緊時間,最後叮囑兒子幾句。
「思仲,你的名字就是一味中藥。中醫,不僅僅是切個脈,抓個葯那麼簡單的,那是一門高深的學問。各位葯各種名稱,有甜有苦有酸有辣有辛,然後製成藥劑,各有各味,各有對症,就如同這人生。」
「你選擇了這條路,我們很開心。但是你要記住,我們承擔的不僅僅是救死扶傷這一唯一的任務,這只是天下所有醫者的天職。但你是中醫,你更肩負著將中醫這一門科學發揚光大的責任。這條路我和你的爸爸都走過,爸爸媽媽家的很多長輩們也都走過,我們深深地知道其中的不易和艱難,但是我們還是希望你能勇敢地走下去。畢竟,這是一種傳承,幾千年珍寶的傳承。」
「這次出國,你不僅要探索中醫藥的現代化與國際化之法,更重要的是,在面對西方醫學的文化衝擊時,你不要忘了初心。當你迷茫之時,思鄉之時,你就多寫幾遍你的名字,再念一念它,這就是你的根,你的牽掛。」
「思仲,好好學。爸媽在這等你回來。」
「雁羽南飛排雲影,托我悠思寸心行。
秋光明媚,一路且踏且歌行。」
一個輪迴,幾度春秋,天地走馬觀,四時清景共琳琅。??????
參考文獻:
[1] https://baike.baidu.com/item/%E8%91%9B%E6%A0%B9來自百度百科——葛根
[2]《逐層講透中藥》p58
[3]《採藥去》p62
[4]《逐層講透中藥》p148
[5]《採藥去》 p16
TAG:中國中藥雜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