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袈裟技術再探討
諸賢,這次文章的重心是圍繞著「逆袈裟」這個基本技術來展開的。
首先,在這裡先向大家致歉,在之前預定更新的文章,並沒有兌現。因為兩篇文章,寫到一半的時候,突然有一種新的想法,想把這兩篇,整合到一篇文章加以解說,以「劍術的型(拔刀、落劍、廻劍、劍捌)」作為外在解說介質,來闡述「身體操作」的核心。這樣的話,文章會很長,內容會比較多,所以,思前想後,還是放在以後慢慢推出,在此,請大家繼續關注。
開門見山,本期的內容是「逆袈裟」這個基本技術。毋庸置疑,逆袈裟,作為和袈裟、水平同等重要的「大技」,是構成劍術體系的核心部分。在這裡,我們暫且不討論由逆袈裟這個技術原型衍生出來的各種體術技巧。而只是以技術層面來解說。
首先,是身體重心線的問題。
這是一個老調重彈,經常被提及的「核心」。不論如何,維持身體的穩定,是做動作的基本。安定的身體,合理的動作,是產生「力」的先決條件。那麼,如何維持身體的「安定」,如何理解「中線」,下面就簡單進行分析。
(圖1)
圖一中,黃色部分,是造成身體不安定的原因。這是比較典型的「問題」動作。首先,腰部的部分,腰,也就是經常被我們提及的「骨盤」以及「股關節」,這裡重心應該是放置在「重心的位置」特別是初學者。這一點至為重要。其二的足跟部分,足跟離開地面,加上腰部的「上抬」會直接造成身體的「扭曲」從而使身體偏離「基本理解上的中線」,這樣,身體也就談不上什麼「安定」。
(圖二)
請大家觀察圖二,圖二中的紅線,是「基本理解上的中線」,何為基本理解上的中線?其實,嚴格意義上來說,或是以廣義來說,這並不是「唯一存在的中線」。請大家再參看圖三。
(圖三)
「中線」會隨著「型」的變化而變化,但是,最終構成的「型」一定會存在一條「合理」的中線。那麼大家會問,為什麼要如此的強調「中線」的重要性?下面簡單的就「劍術」的方面闡述一下。
首先,劍術需要解決的,並不是你砍我一刀、我回你一刀這樣的問題。人類之所以會使用武器,就是因為,單純的「身體」有很大的局限性,比如:力量不足、殺傷力不足,容易受傷等等。為了解決以上問題,人類開始逐漸使用「武器」,這樣看來的話,武器的最理想狀態,就是能成為「身體的延伸」,人類將自己的力量,注入到武器之中。
為了將力量注入,或是傳達到「武器」之上,和武器合二為一,前輩諸賢,逐漸總結和發現了:在最理想的、「力量傳達和產生」的那個最終的「型」里,總能找到一條「線」或是「面」(面的問題以後再單獨解說)。請大家參看圖三。這裡的「線」就是經常被人掛在嘴邊的「中線」,其實「中線」並不只是指人體的正中線那麼簡單。而是上面所說的那樣,人體能最大發揮力量和合理性的「動作」中,所蘊含的那條「線」。如果大家還有疑問的話,可以自己找找中國武術、日本武術、等等大師的照片,嘗試看看,在他們得意的動作之中,是否能找到一條這樣的線?
話題收回來,繼續探討「逆袈裟」。
從穩定的「中心」開始,下面要做是「構」。通常,逆袈裟開始的「構」是「協腰」。參看圖四
(圖四)
圖中箭頭的部分,是造成這個構從開始就出現問題的「關鍵」。這裡需要強調另外一個重要問題,那就是「手之內」。雙手是人類和「器械道具」相連接的重要部分,大家有感覺就是才開始學用筷子的時候不適應,而熟練以後,不論怎麼使用,都可以自如運用,這就是「手之內」的一種體現。「刃物」也就是帶有「刃」的器械,特別是脆弱的日本刀,手之內的研究是要持續一生的。從開始如果手之內做錯了,那麼不論如何的使用,都會造成刀劍的迅速損壞。相反,合理的使用,充分的理解手之內,能最大限度的延長器械的使用壽命和發揮最大的威力。大家參看圖四,左手的手腕部分,從一開始就出現了「彎曲」,手腕、劍並不能構成一個完全平直的「線」,這樣的話,「刃筋」也會變的很差。圖中,劍和腿之間的距離,基本決定了,劍揮出去以後,「切口」的角度。這裡要十分的注意了!
(圖五)
請大家參看圖五,這是相對來說,比較合適的「型」。大家可以看到,黃色部分和紅色的線。手腕和劍是一個平面。劍和腿的距離也縮小了。由此延伸的話,「切口」應該是比較完美的。請大家特別注意,黃色部分,左手的手指關節,每個關節的凸起點,和「刃」構成了一個平面。這一點也很重要。
最後一點,談一下「矛盾力」和矛盾力開始延伸的種種。
相信大家看到「矛盾力」應該會想到中國武術,是的,簡單理解的話,是同一個問題。為什麼說「袈裟斬」裡面會有矛盾?矛盾力怎麼解釋?請大家參看圖六。
(圖六)
圖六中,腰(骨盤)部分的下沉意識和手部分的上升意識,構成了基本的「矛盾」。下沉的意識,會使「重心」更穩定,而手的上升意識和骨盤的下沉意識,一體一時間完成的話,就會產生穩定的「力」。試想,如果骨盤上升(下半身)、手也上升(上半身)、的話,身體是否會產生動搖感,大家可以起身試試。
由此延伸出來,大家經常看到的「撥打(拔付、鞘引)」是否也存在一個水平面的矛盾力?而下半身是不是一個下沉的「矛盾力」?水平面,垂直面的兩個是「矛盾力」,也就構成了後文我們會詳細談到的一個更深入的話題「十字力」。
余談:
今天的探討題目是圍繞「逆袈裟」來展開的,文章最後,並沒有指出一個完全正確的「型」這也是留待諸賢去「自我審查」的一個原因。在自我審查、獨學的同時,不斷找出問題,這就為將來的進步,奠定了堅實的基礎。每個武術家、武術愛好者,不可能一生都追隨「老師」。有一天,都要面對自己的「路」。如果保持一個進步的心態、掌握進步的手段,這也是在年輕時代就需要解決的問題吧。
-----------------------------------------------
平成30年3月19日更新·版權及最終解釋權歸正心塾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