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風的中醫治療方法
攻毒療法治療痛風
痛風(gout)是一種由嘌呤代謝紊亂以高尿酸血症伴痛風性關節炎、痛風石沉積和關節畸形為主要臨床特徵的晶體相關性關節病,嚴重者可致關節畸形及功能障礙,並常累及腎臟引起突發性病變和尿酸結石形成,後期常並發腎功能衰竭、動脈硬化、冠心病、腦血管意外等疾病。中醫很早將本病稱為「腳氣」,近代則多歸為「痹證」、「風濕」等證的範疇。現將我的老師的方法毒邪理論及用毒藥辨治痛風的經驗介紹如下:
老師認為:(1)稟賦不足,脾失健運,濕毒內生是痛風的內因。先天稟賦不足,後天脾失濡養,脾腎功能失調,脾腎清濁代謝功能紊亂,濕濁內生,排泄不利,使之濕濁內聚,久之化熱蘊毒所致。中醫很早將本病歸為「腳氣」範疇,並認為與毒邪有關:「人病腳氣與氣腳有異者,即邪毒從內而注入腳者,名曰腳氣」《華佗神醫秘傳》;「諸濕腫滿皆屬於脾」《內經》。「腳氣之為病,本因腎虛,多中肥溢肌膚者」《雜病廣要·腳氣》。可見腎虛、脾虛、濕毒是痛風的內因基礎。現代醫學發現痛風有一定遺傳性和家族群集性,可茲佐證。
(2)飲食不節,外邪入侵,毒邪壅盛是痛風的外因。
楊老師認為痛風的發病是在脾腎兩虛、濕毒內生的基礎上,復因暴飲暴食、嗜食醇酒厚味或復感風寒濕熱之邪,或受外傷或手術,均可使外來毒邪入侵人體經脈,毒邪壅盛留著骨節、肌肉之間,閉阻不通發為本病。如元代李東垣說:「蓋多飲乳酪醇酒,水濕之屬也……加以奉養太過,又滋其濕,水之潤下,氣不能煦之,故下注於足脛,積久而作腫滿疼痛,此飲之下流之氣所致也」《醫學發明·腳氣》。可見飲食不節應為痛風的主要外因。現代醫學認為,痛風的主要病因是「高嘌呤飲食引起高尿酸血證」。可見中醫的見解與現代醫學的認識是基本吻合的。至於風寒濕熱外邪及外傷等病因可成誘發或加重因素,臨床要辨明主因和次因,以有助於辨證施治。
(3)濕熱風寒,痰瘀虛毒,七證合參是痛風的基本診法。
楊倉良老師認為痛風急性期多為濕證、熱證、風證,但也有無紅腫熱痛僅見畏寒肢冷的寒證。中期多發展為局部結節、頑固性腫大的痰證和皮膚暗紅青紫或刺痛的瘀證,慢性期則見纏綿難愈的關節畸形並見耳廓、足趾、指間關節等處的結節等證,故治療不能一概而論,凡見紅腫熱痛的熱毒證則當以清熱解毒為主;以腫脹重著為主的濕毒證則應以利濕為主;早期多有反覆發作及關節病變遊走的風毒證,應以祛風為主;若關節結節形成應以化痰為主;若有瘀證則以祛瘀為主。臨床辨治痛風當以慢性期或晚期最難,療效很難滿意。楊老師認為痛風慢性期或晚期諸證繁多,變證叢生,應抓出氣、血、陰、陽四種虛證,即可解決主要矛盾;若毒證兼氣虛為主,應以補氣為主;若見血虛者補血、活血;陰虛者滋陰;陽虛者助陽,即可達扶正祛邪之目的。
(4)內外夾攻,標本兼治,祛毒務儘是痛風的基本治法。
中醫認為痛風既是一個局部證候,又與全身五臟六腑氣血陰陽密切相關。外為象內為因,故治療要內外合治,局部治療與全身調理結合,既要解決標的問題,又要調節本的證結,才能達事半功倍之效。然無論標或本,內或外,均應以祛除毒邪為本,且要祛毒務盡,使體無毒害之憂,才能使邪去正安而病癒。楊老師臨床以祛泄濕毒為總則,自擬痛風湯:萆薢15g、山慈菇12g、澤瀉30g、杏仁20g、桃仁20g、赤芍各10g、甘草6g、威靈仙、土茯苓、滑石各30g為基本方,隨證加減:如熱重加地龍、蚤休;風重加海風藤、青風藤;濕重加商陸、防己;寒重加川烏、草烏;痰重加白附子、南星;瘀重加水蛭、土蟞蟲;氣虛加四君子湯;血虛加四物湯;陰虛加六味地黃湯;陽虛加金匱腎氣丸,從而起到祛毒邪通痹阻之效。
病案案例:
劉X,男性,36歲。病案號:04337初診日期2013年6月12日主訴右膝、雙踝關節腫痛半年,加重1月。患者自訴半年前喝酒後腳踝關節不慎扭傷,引起右膝、雙踝部腫痛。曾在某醫院行膝關節刮痛風石手術,術後造成關節腫痛,活動受限,不能下地,且徹夜疼痛難忍,遂來我院就診,收住入院,抬入病房。化驗血尿酸:619.3μmol/L,血沉:79mm/h。眠差,納可,小便短黃,舌紫暗胖大苔黃膩,脈弦滑。診斷:痛風(瘀熱蘊毒型)。治法:清熱利濕祛毒化瘀。內服自擬痛風湯加減:萆薢15g,山慈菇12g,地龍12g,威靈仙30g,,土茯苓30g,滑石30g,澤瀉10g,杏仁10g,桃仁10g,赤芍10g,土蟞蟲6g,商陸6g,甘草6g10劑,水煎服。右膝、雙踝關節以「痛風外敷方」外敷,每日1次,每次1小時。並輔以西藥對症處理。治療後7天,雙踝關節疼痛減輕,右膝關節仍腫脹疼痛,小便清,舌胖紫暗苔微黃,脈弦滑。原方減地龍加薏米仁30g,加服雲南白藥以增強活血化瘀之效。右膝關節仍以「痛風外敷方」加雲南白藥外敷。20天後各關節雖仍有疼痛,但關節腫脹基本消失。患者在30天時即可下地活動。複查血尿酸:269.2μmol/L。守方不變更服20劑,停外敷中藥,40天時行走自如出院。隨訪1年痛風未複發。
按:該病屬痛風濕熱蘊毒兼血瘀證,因患者喜飲酒,常食肥甘厚膩及動物內臟,脾失健運,釀濕化熱,濕熱毒邪內蘊而致關節腫痛。加之失治行手術治療致血瘀證,故以清熱利濕祛毒化瘀為治則,選用山慈菇、威靈仙解毒散結祛風;土茯苓、萆薢、澤瀉、滑石清利濕熱,地龍、土別蟲、商陸攻毒制毒,祛濕毒化痰瘀,利濕祛濁;桃仁、杏仁、赤芍活血涼血;甘草以調和諸葯,全方共湊清濕熱消腫痛化痰瘀之效。楊老師以毒邪理論為基礎,抓住了濕毒內蘊、脾失健運的基本病機,故使很多複雜難治的痛風患者達到滿意的效果。
※冬天寒冷,常吃火鍋?稍不注意,當心痛風發作!
※痛風后按這種思路選食物,你會發現能吃的其實不少,還能治痛風!
TAG:痛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