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穿越回大宋·一個全民玩香的黃金時代

穿越回大宋·一個全民玩香的黃金時代

「正月十六日:諸坊巷、馬行,諸香藥鋪席、茶坊酒肆,燈燭各出新奇。就中蓮華王家香鋪燈火出群,而又命僧道場打花鈸,弄椎鼓,遊人無不駐足。」

——《東京夢華錄》

宋代以前,名貴香料的主要消費群在宮廷,普通百姓與一般仕子階層無法體會用香的美妙。

直到宋太祖開寶四年設市舶使,後來又陸續在杭州、寧波、溫州、密州等地開設市舶司,香料貿易空前繁榮。

「官市之餘,聽市於民」,民間販夫走卒從大商人處或政府榷貨務批發香葯後,或開香藥店鋪,或沿大街小巷叫賣,甚至上門定製香品,形成了昌盛的香市。香葯也成為了當時政府重要的財政來源之一。

不知是空前豐富的香料品種激發了宋代文藝大佬們的創作激情,還是這些大佬的愛香習性反哺了整個香料市場。即便是透過《香乘》等典籍筆墨窺得的殘影片闋,已足以令今人不禁感嘆那個黃金年代繁盛綺麗的香事。

黃庭堅《嬰香方帖》影印

宋代官府貴胄家中設有四司六局,六局之中的香藥局「專掌葯楪、香毬、火箱、香餅。聽候索喚諸般奇香及醒酒湯藥之類。」是宋代上流社會極度依賴香事生活的力證。

市井生活中更隨處可見香事之蹤跡,宋朝打破了唐代「市坊制」,商業經濟繁榮,夜生活精彩豐富,「夜市千燈照碧雲,高樓紅袖客紛紛。水門向晚茶商鬧,橋市通宵酒客行。」

記載了汴京民俗風物的《武林舊事》里就有對各種「香文化從業者」的描述,「及有老嫗,以小爐炷香為供者,謂之香婆。」酒樓茶歇,宴飲歡謔之際,招呼一個「炷香外賣」,添一爐暖香助興,正所謂「一炷煙中得意,九衢塵里偷閑。」

香婆們提供的香品自然不會是高端奢侈的名香,多以草木果皮乾花合和而成,簡單樸素,卻能讓人更加隨心所欲的享受品香之樂。其實這種質樸無華的品香風氣恰恰是從宮廷開始風靡的。

溫成皇后熏香圖

宋仁宗寵妃張氏,心思靈慧,善於調香。有趣的是,沉、檀、龍、麝等名貴香她一概不用,只用荔枝殼松子膜苦楝花等入香,是為「溫成皇后閣中香」,香型格調清新簡約,在金堆玉砌的宮禁之中倒顯得格外與眾不同,頗得皇帝賞識,流傳到民間更廣受追捧。

宋人會玩廉價的低端香,卻不必然與粗製濫造或品位低下掛鉤。在狂熱追捧奢靡用香,複雜工藝的社會風氣中,文藝圈中的有識之士提倡以「草木真天香」取代名貴複雜的香品,由大自然中擇取最樸素的原材合和成一縷足以怡悅人心的真香。

「銅爐燒柏子,石鼎煮山藥。」

把柏樹籽做成爐中香品的做法,本是禪師仙道清心入定的助緣,也獲得了文人居士的青睞。士大夫平素追求奢華生活品質,每到合宮宴會、密友相聚、文人雅集之時必定要焚燒貴重名香,而逢到書房清凈自處之時,則會選擇空熏一爐清馨且逸的柏子香,大概是柏子所蘊涵的林木氣息能夠滌煩去燥。

宋人沉浸在濃郁的香界,對香息有異常靈敏的辨別力。作為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風雅享受,愛香成癖的宋人不能總是依賴招呼香人上門定製, 所以他們往往在熟練掌握了制香技巧之後,親自煉製合香,並以創製私房獨家香方為樂趣;結交友人,也會饋贈珍藏香品,甚至傳授私用香方以表達真摯的友誼。

用今天的時髦話說,像蘇東坡、黃庭堅等雅士都是自帶流量的調香聖手,他們獨創的《嬰香方》、《雪中春信》等合香方流傳了千百年,在當時更是頗為得意的風流佳話,帶動了一股「粉絲經濟」。

把香生活體驗到極致的宋人,不止於自主研發各式香品,他們對香事有全面而細緻的研究,比如發現了綿紙能夠吸附香氣,讓香息留貯更久,「席簾紙閣護香濃」,清寒的紙閣內因為一爐濃香而氤氳了幾分暖意。

宋·蓮花座汝窯香爐

喜愛怪石又有DIY奇智的東坡居士,為自己珍藏的一塊奇石配了個空膛的底座,又在底部不露痕迹地安設了一道暗門,將小香爐安置在底座的空膛內,再焚燒香品,只見絲縷香煙攜著清韻芳息,從各處孔竅輕逸不絕,沿著石體繚繞上升,勝似青雲出岫的美景。

宋代合香水平代表了中國香文化發展史的高峰,後世即使品香風氣不減,卻始終難以與兩宋相媲美。到了明代,又流行把沉香等天然樹脂香料切成小片,直接投爐焚爇,這種用香方式後來傳到日本,形成的日本香道體系也局限於品賞原生態香片,乏見新奇出彩的合香方。

近年我國傳統香學復甦,竟將日本香事迴流以為正統,不少香友也喜聞樂見直接熏點沉香片的做法。私以為此種品香方式在浩瀚的中華香學體系之下,還是顯得單調粗獷了些,不復宋式合香的風雅細膩。

真想穿越回大宋,沉醉在一場場妙趣橫生的芬芳香事!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鳳來儀香道館之蘭兮 的精彩文章:

隋唐繁榮香事唐人奇趣的香料生活

TAG:鳳來儀香道館之蘭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