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健康族,養生要採取「中庸之道」=平和體質

健康族,養生要採取「中庸之道」=平和體質

「同氣相求」是養生的首要原則

唐代藥王孫思邈說:「不知易,不足以言太醫」。什麼意思呢?就是說,如果不懂得《易經》,那就成不了一個高明的醫生。《易經》並非只是一本占卜之書,它與醫學,特別是我們最關心的養生學也有很大關係,它對我們的生、長、壯、老以及壽命的長短影響可謂大矣。現實生活中,如果把它與中醫養生學融合起來,能讓我們擁有更健康的生活。

同氣相求才能健康一生

明代大醫家張景岳曾說:「易具醫之理,醫得易之用」,「醫不可無易,易不可無醫」。這就是在說醫易相通的道理。在這些千古神醫的眼裡,只有把《易經》的精髓運用到養生和治療實踐中去,才可能達到懸壺濟世、使人活到天年的效果。我們養生保健、防病祛病的核心,用《易經》中的四個字就可以概括:同氣相求。養生保健理論體系里,眾多養生祛病法正是由此推導而出,而且這些方法經過實踐之後,確實取得了常規療法所無法達到的神奇效果。

「同氣相求」這一健康祛病原則,再配家常食物、保健靈藥、經絡原穴以及一些運動方式,很快您就能保養好自己的五臟六腑,並從根本上對自己身上那些遷延不愈的疾病進行調理。這樣一來,只要您掌握了養生的真諦,就在某種程度上成為了自己最好的醫生。

在我們日常生活中,任一種普通而不起眼的食物,只要運用得當,都可以發揮出養生祛病的巨大功效,大家切不可捨近求遠,總想著去尋找名貴的、高級的滋補品,或者求助於許多深奧複雜的養生保健法。其實,只要知道了自己的體質型類,對症調養,就會擁抱健康。

順應自然,長壽何難

人們常說,順應自然是養生的最高境界。那何為自然呢?自然不僅是春夏秋冬的四季更替,不僅是我們所生活的外部世界,還包括我們身體內部的最初狀態,也就是我們的先天體質,這是我們身體內在的自然。只有這兩個自然都不違背,才能達到養生的最高境界。

對於一個城市而言,它之所以能正常運轉,與它裡面的工廠、機關等各個組成部分的和諧、安定、通達密切相關。如果交通要道大堵塞、工人集體罷工等,城市肯定無法正常運轉。人體就像一個城市,不當的飲食、外傷、情緒、不良生活習慣、衰老等,也會使人體這座城市的正常運作受到干擾,那麼人體就會出現各種疾病。

儘管人體疾病的表現千差萬別,疾病的原因也可以歸納出無數種。但一個人出生時的先天體質對他的健康來說,起著巨大的決定作用,超過其他眾多因素。如果了解自己的先天體質,那麼一個人對他這一生中易得什麼病就很清楚了,同時,對採取什麼樣的養生祛病方法也就心裡有數了。

唐代藥王孫思邈認為:作為一個大醫,一定要精通數術。什麼是數術呢?就是疾病發展變化的規律,抓住這個規律,那我們就能真正擁有健康的權利。

當我們知道自己的體質後,就可以根據同氣相求的原則,使用自然界中具有相同特性的食物和保健藥物等來對人體進行補益,從根本上來養護我們的身體,自然會健康一生。

養生先養心

中醫認為,五志七情皆可以致病,並且有不少醫案也證實了此觀點。比如《三國演義》上的「三氣周瑜」,就是郁怒傷身周瑜致死的一個典型故事。另外,緊張、思慮過度等不良情志也會傷神傷志、傷五臟,比如悲哀傷肺,思慮傷脾,大怒傷肝,驚恐傷腎,過喜傷心等。不良情志導致身體五臟不和,精氣耗損,就可以使人體質出現偏頗,即使是平和體質,也可能因為心病而導致身體出現病症,因此平和體質者平常養生不要忘了養心。

另外,凡是通曉養生的專家都知道「下士養身,中士養氣,上士養心」的道理。早在《素問·上古天真論》中就強調過心理調節對於強身延壽的重要性:「恬虛無,真氣從之,精神內守,病安從來?」這句話的意思就是說人要保持心情安閑,排除雜念妄想,以使真氣順暢,精神守持於內,這樣,疾病就無從發生了。所以重視養心是平和體質養生的「上上策」。

養心先以靜為主

這對於近乎完美的平和體質之人來說,養好心似「如魚得水」。也可以這麼理解,平和體質的人身體健康,但是難免會受情志之毒所傷,如喜、怒、悲、恐、驚等,所以控制情緒很重要。

那麼如何才能靜心呢?人常說「心寬心靜百病消」,可見情緒是我們身體的主人。有個好心情,人的氣也順,氣順了就有利於身體強健。整天生悶氣、終日思前想後、慾望不止的人早晚都會疾病纏身。所以養心一定要靜心,心情無法安靜、情緒激動時,聽聽音樂舒緩一下,或練瑜伽、冥想等都很有效。

發泄也很重要

有氣就撒出來,有話別悶在心裡,想哭就哭出來,這都是一種排毒的方法。當然,我們每個人都有自己不同的發泄方法,不管用什麼方法,讓自己始終保持心氣平和、樂觀豁達的心態,氣血通暢、體質平衡、不生病是目的。

學會包容

如果我們心量狹小,不能容物,遇事斤斤計較,就不可能心平氣和、心思安定。假如心胸像虛空宇宙,就能包容世界萬物。所謂「宰相肚裡能撐船」,我們要能容納異己的存在,這樣心胸才會寬廣。

當然,除了上述的這些方法,平和體質者也可以根據自己的條件合理地選擇適合自己的養心方法。把養心落在實處,保證心氣平和,樂觀豁達,自然百病不生。

平日飲食要均衡

順應體質,平衡膳食

平和體質者,相對於其他體質的人來說,飲食更容易打理一些,但也需要遵守必要的科學飲食原則,這樣才能保持平和狀態。

食物多樣化,營養均衡 食物選擇要均衡,尤其要遵循《素問·臟氣法時論》所提倡的「五穀為養,五果為助,五畜為益,五菜為充,氣味合而服之,以補精益氣」這個配膳原則來合理地選擇食物。注意主食與副食相搭配,品種要多樣化,糧食、肉蛋、奶製品、豆製品、蔬菜水果等,都要合理選擇,以保證機體攝入均衡、充足的營養。

謹和五味,不宜偏嗜 食物的酸、甜、苦、辣、咸五種味道,稱為五味。食物消化後,酸味為肝膽所吸收,苦味為心臟、小腸所吸收,甜味為脾、胃所吸收,辣味為肺、大腸所吸收,鹹味為腎臟、膀胱所吸收,各種不同性質的食物進入人體後,分別成為各個器官的營養,這就是通常所說的「五味入五臟」。五味偏嗜,則會破壞身體的平衡,所以別為了滿足一時口腹之慾,而導致身體出現健康問題,也影響體質的平衡狀態,導致體質有失偏頗。

吃好一日三餐 「早飯宜好,午飯宜飽,晚飯宜少」,這也是古人的養生格言。這不單適用於平和體質者,應該說屬於任何一種體質的人所應遵守的飲食原則,如果能每天做到這個標準,人的飲食就比較科學了,也不會因為暴飲暴食而導致體質偏頗了。

這3條飲食建議看似很簡單,但是要遵從起來也不是件很容易的事。所以希望大家能夠根據自己的條件,合理安排適合自己的飲食。不管怎樣,平衡、規律、營養的搭配方法,是平和體質者飲食的基本準則。

平和體質要順應四季之變

《黃帝內經》中提到:「陰陽四時者,萬物之終始也,死生之本也。逆之則災害生,從之則苛疾不起……從陰陽則生,逆之則死」。從這句話中我們可以得知應四時而養生,遵循四季的變化規律,合理保健才能保持機體內環境的穩定性,避免疾病的發生。

春季養生:養肝護肝

中醫認為肝臟與草木相似,草木在春季萌發、生長,肝臟在春季時功能也更活躍。因此,春季養生要以養肝護肝為先。

早睡早起 23時至次日凌晨3時肝膽最興奮,各個臟腑的血液都經過肝,肝膽在此刻發揮其解毒作用達到最高峰,人在此時也應保證充足的休息,所謂「靜卧血歸肝」就是這個道理。而清晨日出,早早起來,「廣步於庭」,讓氣慢慢地生髮,有益於身心。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體質 的精彩文章:

是什麼體質就喝什麼茶,徹底講清體質和茶的關係,再不擔心喝錯了!
4個妙招教你養成吃不胖體質

TAG:體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