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游泳時為什麼要保持流線型?

游泳時為什麼要保持流線型?

游泳時為什麼要保持流線型?

流線型原是空氣動力學名詞,用來描述表面圓滑、線條流暢的物體外部形狀,這種形狀能減少物體在高速運動時的風阻。

流線型也是物體的一種外部形狀,流線型是前圓後尖,表面光滑,略像水滴的形狀。通常表現為平滑而規則的表面,沒有大的起伏和尖銳的稜角。

流線型是什麼意思?

流體在流線型物體表面主要表現為層流,沒有或很少有湍流,這保證了物體受到較小的阻力。流線型可以理解為周圍的空氣繞著物體運動。

具有流線型這種形狀的物體在流體中運動時所受到的阻力最小,所以汽車、火車、飛機機身、潛水艇等外形常做成流線型。

流線型也是游泳運動術語之一,它是指阻力最小的物體形狀。物體在流體中運動時所受的阻力,主要是內摩擦和渦旋所形成的粘滯阻力和形狀阻力。在速度很小時,阻力大小主要取決於內摩擦。在速度較大時,阻力大小主要取決於渦旋。

為了避免和減少渦旋的形成,人們研究發現凡是游得的快的魚類,都具有水滴的形狀。通過許多實驗,把各種不同形狀的物體進行比較,了解到這種特殊形狀,確能減小或避免渦旋的形成,從而減低流體的阻力,這種形狀也就被稱為流線型。

前面說到物體在流體運動時會產生渦旋,那麼什麼是渦旋呢?

渦旋就是常說的漩渦,水流遇到低洼處所激成的螺旋形成水渦。水是具有流動性的,當物體在水中瞬間移動時,那麼水的高壓區就會向低壓區瞬間移動,這時候移動的過程就會產生一種不穩定的水流,這些水流就會形成常說的渦旋。而且不同的物體形態就會造就渦旋不同的大小,而且低壓區的渦旋具有吮吸的作用。

當急速的水流流向一些物體時,就會產生渦流不同的大小,如果物體橫截面積很寬,那麼渦流就會很大,如果物體橫截面積很小,則渦流也會相對減小。

人在游泳時,為了減少阻力,所以要保持身體呈流線型。滑行時手腿要併攏,腳背要綳直,身體保持一定的緊張程度。盡量減少身體對水的橫截面,在直線游進中盡量保持身體的穩定平衡,防止身體上下起伏和左右搖擺不定。

中前交叉配合技術

在我們介紹這種技術之前,先看看自由泳周期中的三個分解動作:

1、划水:從手臂完全伸展時開始,向後通過身體中線,再划過髖部,達到體側的整個過程。划水開始時,身體開始從一側向另一側轉動,結束時身體也剛好完成這次轉動。

2、移臂:從手臂出水後,從空中向前移到頭的前面,準備入水。移臂時身體介於側卧和平卧之間,沒有轉動,只有滑行。

3、入水:是手從頭前入水到手臂完全伸展的過程。入水開始時身體開始從一側向另一側轉動,入水結束時身體轉動也結束。

注意,由於兩臂是交替划水的,當左臂正好做第三步入水伸展過程時,右臂正好做第一步即划水,以此類推,當左臂開始下一個循環做第一步即划水時,右臂正好做第二步即空中移臂,當左臂開始第二步移臂時,右臂開始入水伸展。

所以,當泳者左臂在划水,右臂在移臂時,身體已經不再是流線型,前臂在水中如同螺絲釘釘尖的支撐點也被剝離,髖關節和軀幹傳遞的力量則被浪費掉了。

要保持前臂伸展的流線型,關鍵在於改變移臂和划水的時間。如果在一臂划水之前,另一臂已經開始並完成了移臂動作,泳者就可以幾乎一直保持流線型的位置,這就是所謂的中前交叉配合技術。

如何聯繫中前交叉配合技術

要練習好中前交叉配合技術,採取一些「矯枉過正」的方法是有效的。

比如著名的美國游泳教練艾姆邁特?海尼斯曾經提倡過一種「手套想像法」:泳者可以想像在前伸的手上戴著一隻寬鬆的手套,另一條手臂移臂時,手掌沿著前伸手的頂部穿進手套。當手指進入手套時,原本前伸的那隻手臂才開始划水,而另一隻手繼續進入手套,用這種方法將手套在兩隻手之間轉換,就可以儘快學會中前交叉配合技術。

但我們要記住的是,在實際的游泳過程中,兩手在相互交替伸展時並不會真正接觸,我們的目的只是通過想像,讓移臂的手盡量追逐前伸的手,從而保持盡量多時間的流線型,讓身姿始終處於有一臂前伸的「螺絲釘」狀態。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學游泳 的精彩文章:

游泳怕水嗎?看完這篇文或許你就不怕了
老年人游泳的四大禁忌!

TAG:學游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