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追捕令上的畫像太難看,為何還能抓到人?捕快:不用去找,喝杯茶的功夫犯人就抓到了

追捕令上的畫像太難看,為何還能抓到人?捕快:不用去找,喝杯茶的功夫犯人就抓到了

古代沒有網路和手機,官府需要畫下通緝犯的畫像,然後製成追捕令發往全國緝拿。但無論是在古代還是電視劇里,追捕令上的畫像都非常模糊,導致官府在捉拿罪犯時往往錯抓無辜。

比如南宋末年,一個叫做林附祖的秀才莫名被蒙古人抓走了,理由是這些蒙古人認為他是文天祥,要抓去拿賞錢。任林附祖怎麼解釋,他們都說林附祖與畫像一模一樣,結果還是一位見過文天祥的人證明他不是,林附祖才得以逃脫。文天祥聽說這件事後,還作了一首詩:「畫影圖形正捕風,書生薄命入置中」。

畫師沒有見過犯人,如何畫像的呢?一般多是畫出犯人的面部主要特徵(有沒有鬍子,是不是酒糟鼻等等),這就讓畫像變得模稜兩可了,套在許多人身上都可以說像。那麼既然古代追捕令上的畫像如此模糊,出錯率這麼大,那為何官府還能抓到人呢?可以從幾個方面分析。

1.追捕令上的文字

追捕令一般由幾個部分組成,一是犯人畫像,二是文字,三是官府大印。文字主要描述犯人犯了什麼罪,同時也會把他的面部特徵、身高特徵都給描述出來,方便各地的捕快快速篩選嫌疑犯。

2.戶籍制度

古代也有戶籍制度,每個人在官府都是有登記的,至今還留有不少殘存下來的官府身份記錄。如果捕快巡邏時發現疑似追捕令畫像上的人,就會要求他說出自己的身份來歷,只要遇到說不清楚的,不管是不是犯人,都先關進牢里再說,寧抓錯不放過。

3.連坐制度

從商鞅開始,連坐就在中國出現了,加強了對犯罪的打擊。一旦有人犯罪,而他的鄰居在知情的情況下不舉報,或是看著他逃跑,那麼也會視作共犯處理。

4.口音

古代雖然有官話,但絕大多數人說的還是各地口音,客棧的老闆夥計可以很快察覺出是不是外地人。像客棧這樣人流量比較大的地方,一般都是官府的重要搜查對象,追捕令也會發到他們手上。一聽到陌生口音,再對比一下追捕令,如果很像,第一反應就是報官,以免被拖累。

5.懸賞制度

對於性質比較惡劣的罪犯,官府一般都是會有賞金的。各朝各代的賞金各不相同,作為中國古代最富有的朝代,財力雄厚的宋朝在賞金方面也不吝嗇,開出的是最多的。按照宋律,如果將犯有殺人之最的犯人行蹤告知官府,可以得到一筆相當於普通人數年收入的賞金;而如果把犯人押到官府,那麼可以得到他的所有財物(包括偷到的)。這一招的效果很顯著,與其辛苦數年,不如拿賞金來得容易,所以有時候都不需要捕快動手,只需坐著喝茶,老百姓就會抓住殺人犯。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知根知底 的精彩文章:

諸葛亮打仗喜歡坐小車,祁山上氣死了王司徒,就不怕曹操立刻開戰,小車跑不掉嗎?
大臣:臣夜觀天象,陛下將有生命之危,皇帝:殺了皇后和顧命大臣,讓他們替我死

TAG:知根知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