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此人想5年吞併中國,結果卻被明軍打出115的戰績,自己也被嚇死

此人想5年吞併中國,結果卻被明軍打出115的戰績,自己也被嚇死

最使中國人熟知的日本人是誰?除了二戰戰犯「山本五十六」之外,恐怕就是「豐臣秀吉」了;提起「豐臣秀吉」這個名字,大多中國人都聽說過,但但多數並不知道此人為什麼這麼有名,其實這跟他的一句狂言有關——「5年內將中國納入日本版圖!」

「豐臣秀吉」原來叫「木下騰吉郎」,職業「農民」,出生在日本最混亂的「戰國時代」。當然,日本所謂的「戰國時代」並不像中國「戰國時代」一樣;中國那個時期是諸侯國與諸侯國之間的戰爭,一個大諸侯地盤甚至橫跨好幾個省,小的諸侯也有半個省的疆域。但日本「戰國時代」可不一樣,他們是「縣」與「縣」互相拼殺,不過名義上也是「諸侯國」,這跟日本國土本身就狹小也有關係。但不管怎麼說,戰亂還是打擾到了「木下騰吉郎」安心種地,因此又改行做生意,結果還不如種地呢,賠的血本無歸;無奈之下,只能投靠當時日本最大的縣——「織田信長」的麾下。

別看「木下騰吉郎」地種不好,生意不會做,但說起打仗還是頗有天賦的;在他的幫助下,「織田信長」依靠自身實力兼并了不少「縣」,地盤也迅速擴大。「木下騰吉郎」也算是戰功赫赫了,不僅成了「織田信張」身邊的重要謀士,還一舉成為了當時日本的風雲人物。中國有句話叫「站得越高,摔得越疼」,織田信長雖然成了日本勢力最大的諸侯,但面對的危險也越來越多,終於還是死在了敵人派出的「忍者」手裡;但這並不是壞事,因為「木下騰吉郎」剛好利用這個機會全盤接管了織田信長的勢力,並繼續擴張,最後終於統一了日本。正是此時,「木下騰吉郎」覺得自己的名字太土氣,已經不能迎合現在的高貴身份,於是就改了一個「威武」的名字——豐臣秀吉;當然,中國人理解不了日本人的思維,自然不懂「豐臣秀吉」這個名字哪裡威武了。

功成名就,志得意滿的「豐臣秀吉」如今成為日本的第一領袖,大概是喝多了,竟然當眾放出狂言「5年內將『唐國』納入日本版圖!」這裡的「唐國」指的就是中國,因為「大唐盛世」對日本影響極深,因此在他們看來,無論中國換了多少皇帝,其稱呼仍為「唐國」。「豐臣秀吉」說要吞併中國的時候正是明朝「萬曆」年間,也是大明王朝最為鼎盛的時期。「豐臣秀吉」喝多了說醉話可以理解,好在打仗之前還知道考察一番;這一察不要緊,中國正處於國泰民安,兵強馬壯的最好時期。好在「豐臣秀吉」還有自知之明,馬上改變策略,先把內部混亂的「朝鮮」納入日本版圖再說。

當時的朝鮮內部鬥爭不斷,各方勢力互相混戰,這正給日本提供了機會;於是豐臣秀吉瀟洒的一揮手,15萬日軍直衝朝鮮。朝鮮內部鬥爭尚且自顧不暇,哪裡抵擋的住15萬日本侵略者;正因如此,豐臣秀吉這15萬大軍一路高歌,一直打到鴨綠江,再打就到大明境內了。「朝鮮」一直是中國的「附屬國」,而大明王朝此時又是以「宗主國」的身份出現;朝鮮其實在日軍入侵時就已求救大明,但萬曆皇帝並沒有出兵。原因也很簡單,因為朝鮮實在不爭氣,對外毫無作為,卻極善於「內鬥」;朝鮮有事沒事就請大明出面主持公道,一而再,再而三,大明皇帝早都煩了。

如果說朝鮮第一次求救,「萬曆」皇帝不出兵是想借日本給朝鮮一個教訓的話;日本打到鴨綠江邊,直接威脅到了大明王朝的國土安全,這一行為可就觸及「萬曆」皇帝紅線了;不僅如此,在朝鮮節節勝利的「豐臣秀吉」又開始得意忘形,不僅公開要求明朝承認日本以「大同江」為界佔據朝鮮,同時還威逼「琉球」、「菲律賓」等大明「附屬國」向日本臣服進貢。

「豐臣秀吉」這一連串囂張行為使「萬曆」皇帝最終決定出兵,不為救朝鮮,就為教訓一下囂張的日本,於是就派大將「李如松」前往朝鮮平亂。「李如松」剛到朝鮮,遠遠就見朝鮮國王一把鼻涕一把淚的在城門外迎接,而且身邊的大臣們一個個也都是滿臉期望,場面甚是感人;就在此時,一個朝鮮大臣覺得哪裡不對,就問「李如松」帶來了多少上國兵馬。李如松說「4萬」,這兩個字立刻引來朝鮮君臣的強烈反應,七嘴八舌的說日本有大軍15萬,如何如何厲害怎樣。

「李如松」聽得煩了,大手一揮說道「4萬尚且有餘!」意思是他覺得4萬明軍打15萬倭寇,不僅夠用還有打醬油的;畢竟李如松是天朝上國的大將,既然這麼說了,朝鮮君臣雖有意見也不敢再說。是騾子是馬,拉出來溜溜就知道了;果然,李如松這4萬明軍一出現在戰場上,朝鮮局勢立馬發生了轉變。

儘管豐臣秀吉的軍隊有數十萬,儘管日本人打朝鮮軍隊好似砍瓜切菜;但面對大明正規軍,日本軍隊可就跟不上節奏了。李如松不僅一路壓著日軍打,而且很快收復了平壤、開城、漢城等重要城市;短短1年時間,李如松帶領的明軍不僅打出了1:15的戰績,還收復了朝鮮全境,而日本所謂的15萬大軍幾乎全軍覆沒在朝鮮境內。

朝鮮一戰徹底將「豐臣秀吉」從勝利的巔峰直接打進地獄,那就更別提「5年將『唐國』納入日本版圖」這樣大言不慚的話了;此戰後「豐臣秀吉」被明軍折磨得日夜不安,生怕「萬曆」一時心血來潮直接殺到日本本土。

雖然明軍並沒追殺至日本本土,但「豐臣秀吉」還是嚇得一病不起,最終猝死在恐懼中。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憶遠看世界 的精彩文章:

米歇爾·奧巴馬回憶錄今年11月面世 將獲版權費近2億元

TAG:憶遠看世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