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讀《曾文正公家書全集》

讀《曾文正公家書全集》

前幾天讀完了《曾文正公家書全集》,現在小結一下,是為記。

《曾文正公家書全集》是晚清一代中興名臣曾國藩流傳最廣的作品。該書囊括了曾國藩在道光二十年(1840年)到同治十年(1871年)前後寫給祖父母、父母、叔父母、諸弟、妻子及兒輩的家信,所涉內容極其廣泛,小到談家常瑣事、做人道理,大到論治學方法、經邦緯國之道,是曾國藩一生思想經歷的生動反映,也堪稱世人修身、持家、教子的經典讀本。

該書由清代李鴻章(李鴻章,很多人只知道他簽訂了很多喪權辱國的條約,卻不知他也是可歌可泣的一代偉人,只不過他生不逢時而已,當時他在西方世界眼中,一人代表了整個中華。梁啟超親自為他立書作傳,其人之偉岸,可見一斑)、李瀚章兄弟編撰、校勘,傳中書局於光緒年間刊刻。

梁啟超在《曾文正公嘉言鈔》序內指曾國藩 「豈惟近代,蓋有史以來不一二睹之大人也已;豈惟我國,抑全世界不一二睹之大人也已。然而文正固非有超群絕倫之天才,在並時諸賢傑中,稱最鈍拙;其所遭值事會,亦終生在指逆之中;然乃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所成就震古鑠今而莫與京者,其一生得力在立志自拔於流俗,而困而知,而勉而行,歷百千艱阻而不挫屈,不求近效,銖積寸累,受之以虛,將之以勤,植之以剛,貞之以恆,帥之以誠,勇猛精進,堅苦卓絕……」

梁啟超先生直呼他為:「五千年才出一個的奇人」。

曾國藩不算聰明,卻在立德、立功、立言方面均成就不朽,讓人羨慕不已,人都說人無完人,如果非要找一個例外出來,或許曾國藩算是一個。就立德方面,他以儒家為宗,每日修身養性,砥礪自律,戒驕慎獨;就立功方面,他打敗太平天國,為大清挽狂瀾於即倒;就立言方面,他著書《曾文正公文集》,流傳廣泛。後人評價他 「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為師為將為相一完人」。

小學時,語文老師講的一個故事讓我知道了曾國藩這個人。故事是這樣的:

話說少年時期的曾國藩十分愚笨,一個盛夏的晚上,他書房來了個小偷,正在翻箱倒櫃找東西,這時候曾國藩從私塾回來,小偷聽見腳步聲,趕緊藏到床底下。曾國藩推門進來,開始複習當天學過的內容,其中有一篇文章,雖然不長但是他怎麼也背不下來。曾國藩很執著,雖然已經學到了後半夜,但還是沒有睡覺的意思,他反覆地背那篇文章。這可苦壞了床底下的小偷,他原本想等曾國藩學一會兒睡著後,他出來再拿一點東西,然後就走。但是,聽曾國藩讀文章的勁頭,好像這晚不睡了。炎熱的夏天,他在床底下苦不堪言。小偷耐著性子,聽曾國藩又讀那篇文章很多遍還是背不下來,最後實在控制不住自己,他從床底下爬出來,來到曾國藩面前,拿過曾國藩手中的書摔在地上,吼道:「就你這麼笨,還讀什麼書!我在床底下聽都聽會了。」 說完很流利地把曾國藩背了大半夜還沒有背下來的文章,一字不差地背下來,然後揚長而去。曾國藩直直地看著小偷,羞愧難當。可是自此以後,他卻更加發奮,終於勤能補拙,後來成就了他的偉業。

故事不知真假,卻說明一個道理,勤能補拙是良訓!

在曾國藩家書中,他多次向其諸弟強調勤儉的作用。他說 「無論治世亂世,凡一家之中,能勤能敬,未有不興者。不勤不敬,未有不敗者」。對我而言,「勤、敬」 是我從書中學到的最重要的兩個字。我的夢想是再興我的家族,勤敬二字,或許可以作為我家傳家之寶。

中學歷史課上,老師又講了曾國藩的故事,故事很精彩,是有關曾國藩和太平天國打仗的故事,我又進一步認識了曾國藩:

清咸豐四年(公元1854年)4月2日,曾國藩親率湘軍水師在長沙靖港與太平軍作戰,這也是 44 歲的曾國藩和 24 歲的石達開第一次交手。這場戰役,被認為是石達開 「最輝煌」 的一次。湘軍一觸即潰,曾國藩且羞且懼,跳入湘江,欲尋死。出征前,他已寫好 「捨生取義」 的遺書,這一舉動,恰好被他的兩位幕客李元度與陳士傑發現,兩人找來另一位幕客章壽麟(民國名士章士釗族兄),囑託他躲在曾國藩座船的後艙,保證曾國藩的安全。於是,當曾國藩投江後,章壽麟趕緊入水施救。為改變曾國藩心意,他還扯謊說,湘軍在湘潭大勝,先鋒部隊正趕往靖港。曾國藩一聽有救,便上了船。上岸後,曾國藩才知道自己被騙,決意再次赴死。他又寫遺書,將死期延至4月4日——死前還要辦理軍務交接,得留足時間。巧的是,就在4月3日夜,湘潭傳來捷報,湘軍大勝,不日回援長沙。曾國藩最終免於一死。

現在讀完曾氏家書,閉上眼,我彷彿能看到其人(曾國藩)。

以前總是對清朝沒有好感,一提起清朝,就讓人想到 「愚昧、閉關鎖國、落後」,可是現在倒覺得清人有很多是很厲害的,像《紅樓夢》成就小說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藝術高峰,它就是由清人寫的。近來讀曾國藩,更加覺得那個時代的人的厲害。

毛澤東曾說,「愚於近人,獨服曾文正,觀其收拾洪楊一役,完滿無缺」,即使在他晚年,他也說:「曾國藩是地主階級最厲害的人物」。

蔣中正對曾國藩更是頂禮膜拜,認為曾國藩為人之道,「足為吾人之師資」,「其著作為任何政治家所必讀」。

沒讀曾書前,總覺得那個時代(清末)的人迂腐、無知,讀了曾書,反倒覺得現在的自己無知、愚昧了。

書中有很多關於為學、處世、修身養性、教育等方面的知識。

就為學方面,曾國藩在他的書信中經常不厭其煩地教育他的諸弟,效果非常顯著,後來他的兄弟中,有多位身居高位,政績更是不錯。像曾國藩家庭這樣有用人才之多,分布行業之廣,影響之大,在中國歷史上是罕見的。這和好的教育不無關係。

曾國藩的幾個有作為的兄弟:

曾國藩四弟:曾國潢,原名國英,字澄侯,曾麟書(曾國藩父親)次子,族中排行第四,因此被曾國藩稱為四弟,曾氏兄弟間皆以族中排行相稱。曾任通議大夫建威將軍。

曾國藩六弟:曾國華,字溫甫,曾麟書第三子,族中排行第六。鎮壓太平天國時戰死於三河鎮。

曾國藩九弟:曾國荃,字沅甫,曾麟書第四子,族中排行第九,人稱「曾老九」。鎮壓太平天國的用力之將,官至兩江總督。在與太平軍作戰中,是其兄國藩的重要助手,因其善於圍城,又精於長壕法,人稱曾鐵桶。

曾氏兄弟 「扎硬寨,打呆仗」 的作戰方法,不但在行軍打仗中可行,即使在現在的商場以及其它很多事情中,都有可行之處。據說邏輯思維的得到公司的牆上就粘貼著這幾個字,以此作為其公司的戰略方針。

曾國藩除了有厲害的兄弟,他的兒子們也非常出眾:

曾紀澤,字劼剛,號夢瞻,是中國清代著名外交家,亦是清朝中興名臣。襲封一等毅勇侯。曾任清政府駐英、法、俄國大使,也是當時秉承 「經世致用」 新思維的知識分子。

曾紀鴻,字粟誠,曾國藩次子,數學家。 曾紀鴻嗜好數學,同治十三年, 在湖南荷葉作《圓率考真圖解》一書,曾計算出100位的圓周率。

有人曾經統計的資料顯示,自曾國藩始,在其後的一百多年時間裡,他的子孫中有成就的人多達240多位:

他們在化學界、教育界、文學界、藝術界、考古界、交通界等多個領域都取得了不凡的成就。像教育家曾約農、曾寶蓀;翻譯家曾寶葹;高教部副部長、化學家曾昭掄;考古學家、博物館學家曾昭燏;北平交通博物館主任曾昭億;原農業部辦公廳主任、園藝學家曾憲朴;全國婦聯副主席曾憲植;3位中國人民大學教授曾憲楷、曾憲柱、曾憲森;畫家曾厚熙、導演曾憲滌等等。

一個家族之中,人才輩出如此,真的讓人羨慕不已。曾國藩曾說,「兄弟和,雖窮氓小戶必興;兄弟不和,雖世家宦族必敗。」 這足以讓所有有家族兄弟的人好好學習。

曾國藩還說,「吾家子侄,人人須以勤儉二字自勉,庶幾長保盛美。觀《漢書·霍光傳》,而知家所以速敗之故。觀金日彈、張安世二傳,解示後輩可也。」

註:張安世: 張湯之子,麒麟閣十一功臣之一,漢武帝託孤名臣,漢武帝時為尚書令,遷光祿大夫。漢昭帝時,拜右將軍兼光祿勛,以輔佐功封富平侯。漢宣帝時,累官至大司馬衛將軍、領尚書事,集軍政大權於一身,以為官廉潔著稱。

以前讀張湯(張安世之父),讀到其子孫成就 「三朝重臣,九世封候」 ,張家富貴數百年,綿延有漢一朝。讓我不禁唏噓感嘆,九世是什麼概念!人和人差距竟有如是歟!我是很傳統的,不期能受惠於先,卻望可恩澤於後。我想,我宗一門再興,或將自我始。

如果想要教育好,肯定要多讀書,要勤學習,曾國藩就為學方面,無論要求自己還是要求家人,都非常嚴格。書中有如下記載:

什麼時候讀書都不晚:

昔婺源汪雙池先生,一貧如洗,三十以前在窯上為人傭工畫碗,三十以後,讀書訓蒙,到老終身不應科舉,卒著書百餘卷,為本朝有數名儒。彼何嘗有師友哉?又何嘗出里閭哉?

私認為,什麼時候讀書都不晚,什麼時候學習都不完,只要還活著,就要活到老學到老,活著就是一個不斷認知的過程。

什麼地方都可以讀書:

且苟能發奮自立,則家塾可讀書,即曠野之地,熱鬧之場,亦可讀書,負薪牧豕,皆可讀書;苟不能發奮自立,則家塾不益讀書,即清凈之鄉,神仙之境,皆不能讀書,何必擇地?但自問立志之真不真耳!

讀書之道:

於讀書之道,有必不可易者數端:窮經必專一經,不可泛騖。讀經以研尋義理為本,考據名物為末。讀經有一「耐」字訣:一句不通,不看下句;今日不通,明日再讀;今年不精,明年再讀,此所謂耐也。讀史之法,莫妙於設身處地。每看一處,如我便與當時之人酬醉笑語於其間。不必人人皆能記也,但記一人,則恍如接其人;不必事事皆能記也,但記一事,則恍如親其事。經以窮理,史以考事,舍此二者,更別無學矣。

蓋自西漢以至於今,識字之儒約有三途:曰義理之學,曰考據之學,曰詞章之學,各執一途,互相詆毀。兄之私意,以為義理之學最大。義理明,則躬行有要,而經濟有本;詞章之學,亦所以發揮義理者也;考據之學,吾無取焉矣。此三途者,皆從事經史,各有門徑。吾以為欲讀經史,但當研究義理,則心一而不紛。是故經則專守一經,史則專熟一代,讀經史則專主義理。此皆守約之道,確乎不可易者也。

讀經,讀史,讀專集,講義理之學,此有志者萬不可易者也。聖人復起,必從吾言矣。然此亦僅為有大志者言之。若夫為科名之學,則要讀四書文,讀試律賦,頭緒甚多。四弟、九弟、厚二弟天質較低,必須為科名之學。六弟既有大志,雖不科名可也,但當守一「耐」字訣耳。觀來信言讀《禮記疏》,似不能耐者,勉之勉之!

若夫經史而外,諸子百家,汗牛充棟。或欲閱之,但當讀一人之專集,不當東翻西閱。如讀《昌黎集》,則目之所見,耳之所聞,無非昌黎,以為天地間除《昌黎集》而外,更別無書也。此一集未讀完,斷斷不換他集,亦「專」字訣也。六弟謹記之。

註:讀書,「一集未讀完,斷斷不換他集」,這個我做不到!我習慣同時讀兩三本書。

讀書需要有倔強精神:

至於倔強二字,卻不可少。功業文章,皆須有此二字貫注其中,否則柔靡不能成一事。孟子所謂至剛,孔子所謂貞固,皆從倔強二字做出。吾兄弟皆稟母德居多,其好處亦正在倔強。若能去忿欲以養體,存倔強以勵志,則日進無疆矣。

讀書要有志:

自古聖賢豪傑,文人才士,其志事不同,而其豁達光明之胸大略相同。以詩言之,必先有豁達光明之識,而後有沖淡沖融之趣。如李白、韓退之、杜牧之則豁達處多,陶淵明、孟浩然、白香山則沖淡處多,杜、蘇二公無美不備,而杜之五律最沖淡,蘇之七古最豁達。邵堯夫雖非詩之正宗,而豁達、沖淡二者兼全。看好讀《莊子》、以其豁達足益人胸燃也。去年所講「生而美者,若知之,若不知之,若聞之,若不聞之」一段,最為豁達。推之即「舜、禹之有天下而不與」,亦同此襟懷也。

讀書目的:

吾輩讀書只有兩事,一者進德之事,講求乎誠正修齊之道,以求無忝餘生;一者修業之事,操習乎記誦詞章之術,以求自衛其身。

讀書要精:

求業之精,別無他法,曰專而已矣!諺曰「藝多不養身」,謂不專也。

讀書方法:

朱子言,「為學譬如熬肉,必須猛火煮,然後用漫火溫」。

蓋士人讀書,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識,第三要有恆。有志,則斷不甘為下流;有識,則知學問無盡,不敢以一得自足,如河伯之觀海,如井蛙之窺天,皆無識也;有恆,則斷無不成之事。此三者缺一不可。

曾國藩給自己的課程表是這樣的:

1. 主敬:整齊嚴肅,清明在躬,如日之升。

2. 靜坐:每日不拘何時,靜坐四刻,正位凝命,如鼎之鎮。

3. 早起:黎明即起,醒後勿沾戀。

4. 讀書不二:一書未完,不看他書。

5. 讀史:念三史(指《史記》、《漢書》、《後漢書》),每日圈點十頁,雖有事不間斷。

6. 謹言:刻刻留心,第一工夫。

7. 養氣:氣藏丹田,無不可對人言之事。

8. 保身:節勞、節慾、節飲食。

9. 日知其所無:每日讀書,記錄心得語。

10. 月無忘其所能:每月作詩文數首,以驗積理的多寡,養氣之盛否。

11. 作字:飯後寫字半時。

12. 夜不出門。

諸君看後有何感想?

曾國藩少年時候家中很窮,那個時候他家裡還要靠借債過日子,可是到後來,他們曾家一門一下子出了好幾位高官,可謂達到人臣極盛。面對如此情景,曾國藩卻處處小心,因為他知道 「日中則昃,月盈則虧」 的道理。

他常教育自己的兄弟們,要謹慎,要畏天命,他說:

平日最好昔人 「花未全開月未圓」 七字,以為惜福之道、保泰之法莫精於此。

蓋天下之理,滿則招損,亢則有悔,日中則昃,月盈則虧,至當不易之理也。

潤文註:戒之!戒之!希望我的事業學業永遠達不到最高點。

極盛則有盈滿之懼,亦可畏也。

不貪財,不失信,不自是,有此三者,自然鬼服神欽,到處人皆敬重。

天下古今之庸人,皆以一惰字致敗;天下古今之才人,皆以一傲字致敗。

大約軍事之敗,非傲即惰,二者必居其一;巨室之敗,非傲即惰,二者必居其一。

凡辦大事,以識為主,以才為輔;凡成大事,人謀居半,天意居半。

他行事處處小心謹慎,或許顯得有點過了,但是他的做法卻值得我們學習。

「天道輪迴,蒼天繞過誰!」 無論你信不信,天命誠可畏!做人要低調啊!低調做人,高調做事。

一個官員想要在官場得意,一個家族想要經久不衰,曾國藩的做法是很值得借鑒的。

一個人太鋒芒畢露了,早晚要吃虧,就像刀鋒太鋒利了,易折,一如霍去病,年紀輕輕便成就不世之功,奈何終拗不過天命,二十三歲便英年早逝。痛哉!惜哉!

一個家族若想興盛經久不衰,肯定要有它的家規、家訓。那是一個家族的文化財富,那是流淌在一個家族所有成員血液中的靈魂。

曾家家訓大抵是這樣的:

予與沅弟論治家之道,一切以星岡公(曾國藩祖父)為法,大約有八字訣。其四字即上年所稱 「書、蔬、魚、豬」也;又四字則曰「早、掃、考、寶」。早者,起早也;掃者,掃屋也;考者,祖先祭祀,敬奉顯考、王考、曾祖考,言考而妣可該也;寶者親族鄰里,時時周旋,賀喜弔喪,問疾濟急,星岡公常曰:「人待人,無價之寶也。」 星岡公生平於此數端最為認真,故余戲述為八字訣曰 「書、蔬、魚、豬、早、掃、考、寶」 也。

其中,「書」 當然是要讀書啦。我倒認為,即使不能家族異常興盛,小戶人家也要做個書香門第。

曾國藩說,「家中種蔬,屋門首堂養魚,養豬亦內政之要者,下首台上新竹。此四者,可以覘人家興衰氣象。」

除了為學還要注重養生。曾國藩說,「吾見家中後輩,體皆虛弱,讀書不甚長進,曾以養生六事勖兒輩:一曰飯後千步,一曰將睡洗腳,一曰胸無惱怒,一曰靜坐有常時,一曰習射有常時,一曰黎明吃白飯一碗,不沾點菜。此皆聞諸老人,累試毫無流弊者,今亦望家中諸侄試行之。」 又說,「養生與為學,二者兼營並進,則志強而身不弱,或是家中振興之象。」

一本厚厚的《曾文正公家書全集》大部頭,讀完它花費了我不少的夜間時間,也廢了我不少的精力,好在讀完它讓我有不小的成就感。曾文正的讀書為學方法以及他教育子弟的思想,多多少少會對我今後的言行有所影響,也許這是這本書對我的最大價值吧。

讀史可以使人明智,鑒以往可以知未來。歷史不會重演,但歷史卻驚人的相似。

2018.03.08 21:21

上海 新涇北苑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沐風 的精彩文章:

TAG:沐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