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百強榜」佳作共賞

「百強榜」佳作共賞

卷首語

《書法》雜誌「中國書壇中青年百強榜」自2006年以來已成功舉辦了五屆。活動的初衷是為了發現書法人才。十二年來,伴隨著《書法》雜誌「百強榜」的成長,一大批優秀青年書法家也脫穎而出。

本屆「百強榜」共收到海內外3675位作者的6773件作品,無論從投稿人數,還是稿件質量,較往屆都上了一個大台階。而本屆在評審制度上的探索,也有利於此項活動更科學、健康發展。經過初評、網路複評、專家複評和終評,兩百位作者從中脫穎而出,其中包括2名一等獎、3名二等獎、5名三等獎、90名入選、100名提名。

隨著本屆「百強榜」評審工作的結束,全面宣傳推介工作即將陸續展開。我們將憑藉《書法》雜誌微信平台、上海書畫出版社出版平台,從參加本屆「百強榜」活動的所有作者中,擇優推介、宣傳。使參與者「貴在參與」,主辦者「重在服務」成為「百強榜」的精神。希望《書法》雜誌「百強榜」活動為促進書法藝術的當代發展盡綿薄之力。

除此之外,我們還希望在這兩百位作者和廣大書法愛好者之間搭建一座橋樑,共同欣賞佳作,分享學書心得。本期「『百強榜』佳作共欣賞」選取了朱河山、許方俊兩位作者,讓我們一起走進他們的書法世界。

歡迎廣大讀者在留言區留言。您可以給我們的工作提出意見或建議,也可以分享您的學書心得。我們期待在這個春天與您相遇!

朱河山

第六屆《書法》雜誌百強榜三等獎

1974年生

河南柘城人

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

南京軍區美術書法研究院藝委會委員

江蘇省書法創作中心特聘書法家

國學修養與書法·第三屆全國青年書法創作骨幹高研班學員

作品獲全國第十一屆書法篆刻展優秀獎等全國大獎

百強榜獲獎作品1

百強榜獲獎作品2(局部)

學書心得

我與書法結緣,緣於一位親戚的影響,一開始便向我推薦孫過庭《書譜》,對於一個無知的孩童,哪看得懂滿紙雲煙的符號,覺得《書譜》還不如縣城寫對子的老先生寫的好,於是便在地攤上胡亂選了本楷書回家習練。一練就是好幾年,轉眼高中畢業,應徵入伍,在部隊有幸結識了徐利明和謝少承二位先生。先生得知我酷愛書法,於是結合我的特點制定了一套學習方案,先讓我從基礎學起,一筆一畫給予指導幫助。學了幾年,先生覺得可以學習行草書,並可以此作為自己未來幾年的主攻方向。直到現在,我仍行走在行草路上,雖然取得了一些成績,但覺得還有待進一步提高。這裡,我就多年學習書法的經驗談幾點粗淺的感受。

第一,堅持「三多一思」的臨帖原則。「三多」,即:多觀,多練,多養;「一思」,就是思其學書過程,總結得失,去粗存精,常思其過。"多觀",即為多看。常將古人佳作懸掛廳堂,朝夕諦觀,久之則心會神合,結體點畫瞭然於心。《書譜》雲:「取古人之書而熟觀之,閉目而索之,心中若有成字,然後舉筆而追之。字成而以相較,始得其二三,既得其四五,然後多書以極其量,自將去古人不遠矣」。「多練」,則是保證學習效果。同一碑帖,臨和摹的效果也有很大不同,摹帖之法看似很笨,但能加深與古人之間的交流,體會先賢書寫時的內心世界與情感流露,無論神采和氣韻都是臨帖無法達到的,經常摹帖可增強對字形的把握,做到更準確,而臨帖量的多少則關乎由「技」向「道"轉換的深度。趙孟頫「日書萬字」,何紹基手不釋筆,臨摹之勤,日積月累,最終從「技」的純熟走向了「道」的自然。「多養」,即在寫字的基礎上吸收各門類學科的養分,提高自身修養,如美學哲學、佛教禪宗、歷史文學、音樂繪畫等。時常往來於圖書館、美術館、舊書推等文化場館,感受文化氣息,使眼界更寬,胸襟更濶。《宋史·選舉志》記載:「書學生習篆、隸、草三體,明《論文》、《學林》、《爾雅》、《方言》,兼通《論語》、《孟子》義。」東坡先生有言:「作字之法,識淺、見狹、學不足三者,終不能盡妙,我則心目手俱得之矣。」可見寫書法不僅要筆墨通達,更要博覽經史,外練與內「養」相結合,提高審美意識,才能讓作品更具生命力。

第二,專精一體,旁涉諸家。選帖是學習書法的關鍵。找准適合自身風格和性情的書體長期研習,對於所學書家的成長經歷、學習過程和思想理念等都要從多角度、多層面進行深入的研究和思考,然後再聚焦到具體的作品中,反覆的推敲、揣摩,日積月累,自己的思想觀念、認識水平和審美層次都會得到提高。爾後再去臨習原作,自然會有新的收穫。按照黑格爾辯證法「從肯定到否定再到否定之否定」之規律,不同階段解決不同的問題,自己的學習就會有很大的進步。幾年下來,吃透一家再選擇與風格特點類似的書家繼續學習。《海岳名言》記載:「壯歲未能立家,人謂吾書為集古字,蓋取諸長處,總而言之,既老始自成家,人見之,不知以何為祖也。」米芾在書法的學習上能博採眾長,兼學諸家,融入己意,組合整理,七拼八湊「集古字」,實為明智之舉,看似簡單的學書方法卻成就了一代書法大家。

第三,無意乃佳。2015年恰逢全國第十一屆書法篆刻作品展徵稿,我經過幾個月的認真準備,拿出兩套方案,首先重點放在行楷書上(以蘇東坡體為主),寫蘇也是寫了多年,比較熟悉其用筆,結枸。形式製作選擇冊頁挖裱,精心製作,用墨選用松煙墨,以期更濃更黑,紙張為熟紙,盡量在工具使用方面趨近於古人,內容為歷代畫論,創作完成後擱置一邊,心情自然愈發輕鬆。初春的深夜,沙沙的雨聲劃破了寂靜的夜空,平靜的內心突然湧起創作的衝動,於是點擊音樂,選了首容易抒發草書性情的草原歌曲,隨著悠揚、寬廣、低沉的弦律,取出舊制元書紙,選了一支看上去做的不太講究,做得有點禿,但含墨多,用起來偏軟的90年代兼毫筆,任意揮灑,力疾書之,參差錯落,一任自然,沒有一點造作的痕迹。兩幅作品寄出,最終草書勝出,可見平靜、自然、激情的自由揮灑,反而會有意外之作,真是有點無心插柳的意思。東坡先生在《書論》中指出:「書初無意於佳乃佳」其實就是心理學上的「無意識」,往往為人處世,不參雜個人功利思想,反而會收到更好的效果。列子在仲尼篇也提到:「夫無意則心同,無指則皆至。」其實都是一個道理。書法創作只有在無意識的狀態下,性情才能得到最真實、最充分的流淌,落筆揮毫才會有「窮變態於毫端,合情調於紙上」的意境。

第四,在生活中找尋創作的源泉。石濤在畫論中說:「搜盡奇峰打草稿」,認為作畫應多從山川河流、層林溝壑中找尋資源,進行整合重組,加工改造,合而為一,才能創造出有生命力的作品。草書大家張旭觀公孫大娘舞劍、觀擔夫與公主爭道而悟筆法,懷素觀夏雲奇峰、驚蛇入草而悟草法,雷太簡聞江濤聲而筆法大進,黃庭堅觀長年盪槳而草書頓悟,無一不是從生活和自然中尋找創作的靈感。古人云:「行萬里路,破萬卷書」,其實就是理論要與實踐相結合。對書家而言,不僅要有紮實的手上功夫,還要經常深入生活,打開視野,增長見識,開闊胸襟,才可能創作出情感豐富、意境深遠的佳作。

以上只是個人學書的一點心得,還有很多不成熟、不到位的地方,期望大家多多指導幫助。

許方俊

第六屆《書法》雜誌百強榜入選

安徽省書法家協會會員

中國硬筆書法家協會會員

第九屆「觀音山杯」全國書法展佳作獎

首屆「鳳凰杯」全國書法大賽二等獎

首屆「麥華三杯」全國書法篆刻展二等獎

中國夢.翰墨朝陽全國書法大賽二等獎

中華好書法.首屆師生書法大賽二等獎

首屆"嶺南白沙獎"全國書法篆刻大賽獲獎提名

百強榜提名作品1(局部)

百強榜提名作品2(局部)

學書心得

在我很小的時候,心中便有了對書法的朦朧神往。記得上大學的那幾年,我瘋狂的痴迷於書法,每天除了上課,所有的時間都躲在寢室里臨池習書。漢隸,楷,行草,凡是自己喜歡的全都臨習。

一次閑逛書店,我發現了《小楷靈飛經》,見其秀媚舒展,沉著穩重,風姿不凡。簡直愛不釋手,欣然買下。於是每天對臨,不敢間斷一日,當時我認為靈飛經已是美到極致,平時的作業抄寫也有意識的滲入鐘的筆意。後來,一位老師告訴我,學習書法要探古求源,上追「二王」,於是我開始轉學王羲之,王獻之小楷。覺得二王小楷用筆含蓄,立意高古,筆勢流麗,肥瘦相稱,氣象萬千,變化無窮,又極合法度。我深深地陶醉其中。這樣過了幾年之後,我開始思考,自己所學的都是古人的刻本,即使再佳,也難以表現筆毫的細微變化,無法從中領會古人用筆之精妙。只有詳察墨跡,方可窺見用筆的真諦。

也許是性格使然,我相中了趙孟頫,趙氏小楷遒媚秀逸,結體嚴整,筆法精妙,深得二王遺法。臨了一段時間後,開始覺得吳興小楷過於圓熟甜媚,結體變化單一,缺乏意趣。而此時,我開始考慮路子如何走,我發覺自己的小楷最大的問題是用筆拘束,結體過緊,不夠放鬆。該如何改變這種狀況呢?我陷入了迷茫,開始尋找「金丹」。

一次偶然,我發現了王寵的小楷,正好可以糾正我結體過緊的弊病。於是,我便在雅宜山人的小楷上狠下功夫。每種字帖都準備兩種,一本放家中,一本隨身攜帶。每天堅持臨帖與讀帖相結合,手摩心追。這樣過了一段時間後,略有所悟。在用筆上,以含蓄,蘊藉,厚重為基調,參以拙趣,起筆處不露鋒芒,稍作頓挫,收筆凝重,略帶隸意。豎和捺多成S形,耐人尋味,絕不平鋪直敘。筆畫長短粗細對比十分強烈,通過減少筆畫的交接,突出疏朗空靈之意趣。在結體上作適當移位,使字體顯得蕭散自然,神韻超逸。這種「拙中見秀」,「拙中見雅」,婉約疏秀的藝術魅力令我心馳神往,與我心靈深處嚮往的審美相默契。幾年來,我從雅宜山人處汲取了大量的營養,慢慢融合,以期向藝術的更高層邁進。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書法雜誌 的精彩文章:

課堂 朵雲書翰
愧中銘記的謝稚柳

TAG:書法雜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