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仙草給白嘉軒做得油潑面到底是一種什麼樣的面?

仙草給白嘉軒做得油潑面到底是一種什麼樣的面?

《白鹿原》里的仙草給白嘉軒做得油潑面到底是一種什麼樣的面?麵食對陝西文化發展有什麼影響?

其實油潑面是一種很簡單的麵食,但是對原材料和手藝有要求。油潑面一般用的是扯麵,面要上好的麵粉,揉好後要長時間「醒」,並且一定要多次大力揉面,力氣越大越好,然後扯麵,這是個技術活,我到現在不會。煮好的麵條要寬、勁、光,有嚼勁,麵條一出鍋,放入碗里,撒上蔥花、青菜、豆芽,倒上辣子面,然後把滾燙的一勺菜籽油猛然澆上去,一定要澆到辣椒面上,滋滋啦啦作響才可以。這就是油潑面。

小麥來自兩河流域,進入中國的時間很早,大約至少有三千五百年以上歷史。但是中國最早的麵條(青海喇家文化遺址出土)卻是黃米等混合面的,沒有小麥成分。雖然有很多證據表明中國人很早就知道吃麵粉製品,但是一直到魏晉之前,小麥在中國的主要吃法還是粒食,即麥仁飯和麥仁粥,做法比較單一。小麥粉雖然可能有,但是由於當時的磨效率低下,導致小麥加工費時費力,粉食始終不成氣候,到了南北朝隋唐時期,隨著水力碾磑的大量出現,小麥加工工藝出現了突飛猛進的普及化、廉價化,麵條、餃子、餅、餛飩、蒸餅等大量出現,小麥開始越來越受歡迎。麵條當然是最受歡迎的種類之一,晉束皙《湯餅賦》:「元冬猛寒,清晨之會,涕凍鼻中,霜凝口外,充虛解戰,湯餅為最。弱似春綿,白若秋練,氣勃鬱以揚布,香飛散而遠遍。行人失涎於下風,童僕空噍而斜眄,擎器者舐唇,立侍者乾咽。」想像一下隨著香味的隨風飄散吃貨們痴呆的樣子。 隋唐人將麵條稱為湯餅,更是大受歡迎,甚至官廚(機關食堂)也都常備。

在唐前期,北方糧食還是以粟為第一,到了唐後期,小麥就越來越受歡迎,到了宋代就後來居上了,這與麵粉加工業的進步密切相關。下面的圖是吐魯番出土的唐代廚俑,展現了餅的製作過程:

麵食對陝西人來說是命根子,尤其是明朝後期辣椒進入之後,辣椒和麵粉成了陝西餐桌的主旋律,再加上漢代進入中國 的大蒜和胡荽(香菜),陝西人的一碗面里全是國際化要素。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知識分享排行榜 的精彩文章:

如何看待唐朝安史之亂睢陽保衛戰中,張巡死守睢陽,在此過程中吃掉三萬城中百姓?
薛仁貴是不是像演義里描述的那樣一門四元帥?

TAG:知識分享排行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