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祝賀射鵰英雄傳有了了英文,但為何要把「雕」譯成「美洲禿鷹」?

祝賀射鵰英雄傳有了了英文,但為何要把「雕」譯成「美洲禿鷹」?

金庸名著《射鵰英雄傳》,歷經前後一共三個版本、被翻拍成電影、電視劇共近20次,至今出版近一甲子,在2018年2月,《射鵰英雄傳》在英國發行英譯本。

英國書評將英譯本《射鵰英雄傳》譽為中國版《權力遊戲》,這部小說將由英國出版社MacLehose Press出版。這項消息也引起武俠迷的討論,不少忠實讀者擔心武俠的意境太難翻譯、西方人不能理解等。

英譯版第一卷《A Hero Born》(《英雄誕生》)的譯者由來自瑞典的郝玉青(Anna Holmwood)擔綱,她的父親為英國人、母親為瑞典人,在這樣多元的家庭背景下,翻譯英文、瑞典語作品成為她的日常工作。

郝玉青表示,她對中國文學的興趣始於2006年,在牛津大學攻讀當代中國研究碩士期間。2010年,她第一次嘗試翻譯了中文小說,從那以後就開始致力於翻譯和推廣中國文學。

《澎湃新聞》報導,郝玉青也分享,2012年,向英國出版社推薦《射鵰英雄傳》時,英國出版界相當受人敬重的編輯麥理浩(Christopher MacLehos)便一口咬定說:「我一定要出版金庸的作品,沒有人可以從我的手中搶走!」

武俠經典如何翻到位?

《射鵰英雄傳》的英譯本定名為《Legends of Condor Heroes》,將分成12卷陸續出版。不少人疑惑,為何中文的「鵰」(一種大型猛禽)翻到英文,變成了美洲禿鷹(Condor)呢?

郝玉青響應,雖然美洲禿鷹(Condor)是美洲原生種,不過體態更接近小說描述的「鵰」,且在網路上,早就有人將《射鵰》譯為《Legends of Condor Heroes》,經過編輯討論,決定延用,也讓西方讀者念起來更有韻味,能更容易融入作者的小說世界裡。

《風傳媒》報導,大家都認為最難的部分是翻譯那些武功招數名稱,郝玉青卻認為,翻譯金庸作品時,如何將武功招數「翻到位」並「打」得流暢,才是最困難的部分。

武俠小說之所以讓讀者風靡,其中的「俠文化」也是關鍵。

郝玉青提到,「俠文化」其實跟中古西歐的「騎士精神」相當接近,像法國文豪大仲馬(Alexandre Dumas)的《三劍客》以及華特?斯各特(Walter Scott)的《撒克遜英雄傳》,甚至到近期的歐美奇幻文學,其實都包含了「俠」的元素。她認為,對西方讀者這本武俠經典可能會有陌生之處,但本身極具故事性的金庸小說,反倒能使陌生的文化轉變成另種新鮮感。

香港發行過四本英譯本,此次英國海外出版頭一遭,雖然這次是《射鵰英雄傳》海外英文版首度問世,不過金庸小說的作品非首次出版英文譯本。

在這之前,曾有熱心讀者自發將《射鵰英雄傳》部分章節翻譯成英文,並上傳到網路,但沒有出版社出版,也未購買版權。曾翻譯《孫子兵法》、《紅樓夢》的英國漢學家閔福德(John Minford) 和學生賴慈芸(Sharon Lai)曾於1996年開始合譯《射鵰英雄傳》,但最終並未完成。

· 香港保存「最好的中國」——專訪漢學家閔福德

《世界日報》報導,這次英國出版社出版前,金庸小說的完整英譯版僅有三個,但都是香港翻譯的,分別是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推出的《雪山飛狐》英文平裝版(1993年1版/1996年2版)、香港牛津大學出版社出版的《鹿鼎記》(2004年)和《書劍恩仇錄》(2004年)英文精裝版。

《澎湃新聞》報導,為避免自己被之前的翻譯著作局限,郝玉青表示,在翻譯過程中,她反而會避免閱讀其他的譯作,希望尋找屬於自己的方式去詮釋金庸的作品。

《射鵰》奠定武俠地位 刻畫生動雅俗能賞

在金庸的15部武俠長篇小說當中,《射鵰英雄傳》被視為是他的成名之作,根據長期出版金庸作品的遠流出版社統計,在台灣的銷售上,《射鵰英雄傳》與《笑傲江湖》可說是並列第三。(冠、亞軍分別為《神鵰俠侶》及《倚天屠龍記》)。

此外,《射鵰英雄傳》除了被讀者推舉為「俠文化的歌頌」外,更被香港知名作家倪匡評定:「情節曲折動人、人物生動豐富,是雅俗共賞的成功作品。」藉此成功奠定金庸為「武俠大宗師」的稱號。維基百科顯示,除了英文,金庸小說也已被翻譯成日、韓、越、泰、緬甸、馬來、印度尼西亞語等,西方則有法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悅讀書者 的精彩文章:

原來咱們天天看的小說是這樣來的
看完此文,你再也不用為不會寫情書而發愁

TAG:悅讀書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