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鋼琴調下的兵法

鋼琴調下的兵法

藍色調的窗帘在陰暗環境中擺動著漸漸平靜,一團暖光照亮我的寫字檯……正在指下彈奏的黑色方塊鍵猶如鋼琴鍵一般歡快跳躍,它所包含的是我獨享的藝術節奏,原來我早已適應的電腦寫作給我最大的愉悅就在此彈指一揮間……

馬克西姆的鋼琴曲永遠都閃著那種明快而詭異的光輝。我在用一天的時間熟悉著兩千年前的智慧,而伴隨這種智慧運轉的節奏正是馬克西姆的《A new world》——一張鋼琴曲專輯伴著孫武的大作在這個周末時光里給了我最大的愉悅。我喜歡這樣度周末,音樂、文章……

為什麼琴鍵之音那麼容易引起我的激越,當我如潮水般的思緒湧來時,一波波琴浪在掀動著我,竟讓我難以呼吸。

曾不止一次地深有感觸,鋼琴之於整個樂器家族即如長劍在兵器里的地位一樣,大凡懂兵器的人都知道,劍器乃是兵器中最為銳利靈動一種,橫掃其鋒成扇,直擊勢不可擋,武學大家凡練十八般兵器者,無不精於劍術,否則,必在用劍高手面前吃虧。

鋼琴即是這樣立於眾樂器頂峰的,在一篇宏大氣象的樂章里呈鶴立雞群之勢,起著畫龍點睛的功效,主節奏一般都由鋼琴支起,是整個建築的骨架,可謂棟樑之才。琴劍合一,經常在武俠文學裡出現,金庸的政治寓言小說《笑傲江湖》尤其突出琴與劍的和諧。

片刻沉靜,文字將我的注意力影射到了那個遠古的時代……

閱讀經典,尤其是先秦經典,必須在一定的情調之下才能達到某種非凡的效果,感受旁人無法感受的韻味,我便是在馬克西姆恢宏詭異的鋼琴鍵下閱讀《孫子兵法》的。那極富韻律的兵法,卻也節奏非凡,孫武,不愧一代文武全才!現下,伴著琴與劍的協奏,我要寫下純粹的感受,一個關乎我,與那個時代的感受——我的音樂情懷品讀出的春秋戰國。

首先,我之所以說品讀的是一個時代而非一部經典,是因為,《孫子兵法》是屬於一個時代的,它影射的是春秋戰國整個先秦時代的器局,而非僅僅一部典籍那麼簡單,若以史學觀來看也是如此。就像鋼琴曲的第一首「New World Concerto」開篇一曲即展示出馬克西姆鋼琴曲的風格——氣勢,而非節奏,這一曲並非其原創,節奏已定,氣勢非凡!我讀孫子兵法,讀的也是氣勢,不以理性作為品讀基準,音樂中的一切都是感性的。我以從未有人嘗試過的角度品讀它,這全出自我性情。

我是這麼看《孫子兵法》的,它是下在那個時代棋盤上的棋子,「人間諸象,天地萬物,皆環環相圍而生。民被吏圍,吏被官圍,官被君圍,君被國圍,國被天下圍,天下被宇宙圍,宇宙被造物圍,造物最終又被天地萬物芸芸眾生之精神圍。圍之愈廣,其勢愈大。勢大圍大,圍大勢大。此為棋道,亦是天道人道。」孫子兵法註定生在圍上,所以,突圍也就成了它的命運,在那樣一個諸侯並起、天下紛爭的時代,以兵道來突圍,掙脫出時代的種種局限而創造新的時代,正是《孫子兵法》所預示的時代主題。「兵者,國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其開篇第一句便已聲明,為「兵」佔得了勢,「棋道聖手,以圍地為目標,然必以取勢為根基。子子樞要,方可成勢。勢堅則圍地,勢弱則地斷。」棋道以取勢為第一,即如兵事在一國之地位,春秋戰國,強大諸侯的兵事都是受到足夠重視的,而那些逆時代而動者註定要被淘汰掉。即如,戰國時的魯國不思如何強兵,卻以儒家道學作為自身之根本,推行王道仁政,首先便在兵事上失了勢,更何談與天下諸侯爭鋒?!

孫子開篇定勢之後,接下來談到了「兵者,詭道也。」將我的思緒帶回了鋼琴譜上面。鋼琴曲所描述的音樂語言不也是一種詭道?譬如說,為了創造一種音樂情境,以平直的節奏殊難辦到,所以,你會看到鋼琴五線譜大都擁有如跳動的波浪一般優美的線條,他們分別分布在不同的音域里,以和諧的節奏九曲迴環,迂迴來去,即如兵法所云「故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近而示之遠,遠而示之近。利而誘之,亂而取之,實而備之,強而避之,怒而撓之,卑而驕之,佚而勞之,親而離之,攻其無備,出其不意。此兵家之勝,不可先傳也。」實在是詭詐得不行,有直道不走偏走迂迴的,非把人迂進去不可。這也正是《孫子兵法》的道,或叫兵家行事準則。

兵行詭道需佔得先機,於是孫子又提出了「兵貴神速。」正所謂「激水之疾,至於漂石者,勢也;鷙鳥之疾,至於毀折者,節也。故善戰者,其勢險,其節短。勢如擴弩,節如發機。」可用兵的速度不是豪氣一揮就來了,它也自有一番原理,關鍵在於用兵的勢與節上,凡用兵「陳險勢,置短節」者,則兵為利器。正如鋼琴曲第十四首的「Kolibre (Backing Track)」,給我的感覺就像無數激射而至的弩箭一樣,琴鍵從中音漸起,至高音直瀉而下,正像兵法上所論強勢之兵的態勢「若決積水於千仞之溪者,形也」或「如轉圓石於千仞之山者,勢也」,在此,音高的差距形成了勢,配以簡短的節奏,所構架的「強勢短節」必定形成速度奇快、氣勢極大的音樂效果,而這種音樂效果在鋼琴上確是能夠發揮到極致的。

電影《海上鋼琴師》有一段精彩的比琴片段,主人公1900的彈奏速度幾乎達到了極致,鏡頭中顯示的是無數只模糊的手指,以及彈奏後的鋼琴琴弦居然能直接點燃他指間的香煙。(誇張手法)而現實中,鋼琴天才馬克西姆確實能夠做到這般強勢的彈奏,無怪乎人們常痴迷於他那種氣勢恢弘的彈奏霸氣。

聽到了一首和緩的鋼琴曲,我被這麼一句吸引住了,「故善戰者,求之於勢,不責於人,故能擇人而任勢。」這是一句足以點醒我的話。孫子所說的善戰者即如現在的成功人士,他們是如何成功的?「求之於勢」。睜眼看看這個世界,天下形勢萬千,有大小強弱順逆之別,善戰者善於把握「大而強而順」的勢頭,這也是他們成功的重要一步。回到兵法,把握大勢這一功永遠都是記在主將頭上的,所以凡事無需苛責部下,主將足夠英明,掌握了形勢,只需正常部署即可,全無勉力為之的情況,這有點兒「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里之外」的味道,當然,也要求主將有仁愛之心,善待部下。如此,「任勢者,其戰人也,如轉木石。木石之性,安則靜,危則動,方則止,圓則行。故善戰人之勢,如轉圓石於千仞之山者,勢也。」

話說回來,要掌握大勢確是件殊為不易的事情。春秋戰國時代能夠掌握天下形勢的人可謂寥寥,也就是說,明白人不多。別的不提,就拿鬼谷子的兩位高徒來說,孫臏強於兵家之詭道,卻弱於人事;龐涓強於兵家正統,以實力作戰,卻弱於詭詐。當龐涓設計害得孫臏殘廢肢體逃齊後,就在歷史上聲名赫赫的圍魏救趙一役被孫臏打得落花流水。這一役,孫臏勝在掌握了當時韓趙魏齊楚五國的形勢,然後坐觀龐涓率領的魏武卒所進行的中原侵略戰,在韓趙兩國支撐到最後底線時發奇兵直抵魏國大梁城,使之撤軍回救大梁,爾後埋伏截擊,一戰全勝。這一招正是兵法上的「出其所必趨也」,屬後發制人一招,觀察清了敵人的動向意圖,待敵發之而後使之被動,正是做到了清楚攻守之勢、要害之處。這也是戰國時代掌握大勢與錯失大勢的直接戰果比較,孫臏名動天下的一戰。

春秋戰國時代的風雲人物多出自士子階層,包括上文提到的孫臏、龐涓,一個學術壓蓋政治的時代為士子們提供了一個可供縱橫捭闔的平台,當時真可謂名士縱橫,奇材輩出!可孫子偏偏卻說:「舉秋毫不為多力,見日月不為明目,聞雷霆不為聰耳。」對歷代出道的士子們被冠以的名頭提出了質疑,恐怕名不副實者多。「古之所謂善戰者,勝於易勝者也。故善戰者之勝也,無智名,無勇功,故其戰勝不忒。不忒者,其所措勝,勝已敗者也。」挑戰!真正有挑戰的勝利才是真正的勝利,戰勝易勝之人,打毫無懸念的勝仗,雖勝亦敗。

在此提一位同鄉,一位縱跨了兩千多年的同鄉——衛鞅,他敢於挑戰極限,是位真正有氣魄的士子,引一段《大秦帝國》的文字:秦孝公心知決戰時刻來臨,豪氣頓生,決意一吐為快,「昨日在城堡之外,嬴渠梁有幸聆聽了墨家的《憂患歌》,令人為之下淚。多少年來,我秦國庶民正是寒者不得衣,飢者不得食,亂者不得治,勞者不得息,鰥寡無所依,道邊人悲啼。惟其如此,秦國才需要變法改制,富民強國。如今秦國力行變法,舉國振作,農人力耕,百工勤奮,商市通達,貧寒稍減,變法已經初見成效。如此大功,舍衛鞅其誰?衛鞅一介書生,身懷救國救民之壯志,走遍秦國山野,晝夜操勞不息,極心無二慮,盡公不顧私,方有今日秦國之氣象。此等才華,此等胸襟,此等大善,此等大義,相比於墨家口頭高喊兼愛、胸中實無一策之迂闊,何異於天差地別?墨家自命救世,卻只著力於斡旋上層,揚湯止沸;實則隱居深山,遠離庶民,於國於民,何曾有溫飽之助?反之,卻對衛鞅這等真正救世之才橫加指責,肆意歪曲,必欲殺之而後快。如此偏執,如此狹隘,如此名實相違,豈非徒有其表也!」 ……歷史上的衛鞅也的確有這番氣魄,選擇了當時七大戰國最為貧弱的秦國作為自己事業的起點,成為法家治世一代宗匠,他將法家精神直接灌注進了先秦最為有力的一支脈搏,繼而延續至今。

突然有感鋼琴不斷變換的節奏,跳動的旋律從不重複,馬克西姆似乎是個記憶力超強的天才,一場音樂會下來,光彈奏的鋼琴曲就有十幾部,而他的面前從來不放曲譜……「聲不過五,五聲之變,不可勝聽也;色不過五,五色之變,不可勝觀也;味不過五,五味之變,不可勝嘗也。戰勢不過奇正,奇正之變,不可勝窮也。奇正相生,如循環之無端,孰能窮之哉!」世間基本因素互相派生而至無窮盡,正是基於一個「變」字,變而無端如環之無始無終,正所謂變數無窮。我所感慨的這句話不正說出了音樂的根本嗎?世間沒有一樣的樂章,好比世間沒有同樣一張臉一樣,正因此我們才有了一個五彩繽紛的世界,一個風格各異的音樂時代!

世間萬物的相異並不意味著沒有章法可循,「五行無常勝,四時無常位,日有短長,月有死生。」古人所認為的萬物之根本「五行」,也是各佔一位,無一獨勝,皆處於環環相生相剋之中,此為基本因素之間的制衡,否則無法循環,無法循環則萬物竭。

關於基本因素之間的制衡,我很有興趣談一下好萊塢電影《X戰警》系列,這三部可以集中在一起看,個人覺得影片把人物等戲劇因素之間的制衡演繹的很不錯,正是一個相生相剋的科幻系列,無論在設定的任何情境中都沒有永遠的勝利者。

對於《孫子兵法》的一點疑問也隨著一曲音樂的結束而到來,「故善動敵者,形之,敵必從之;予之,敵必取之。以利動之,以卒待之。」此等言論,只適用於平庸敵人,凡治軍得法之將,孰易被此等伎倆忽悠;棋逢對手之時,兵法也只能作為參考。引專家一段:宋朝的時候,有一個人,叫何去非,他是武學博士,他寫了一本書叫《何博士備論》。《何博士備論》裡面他講到了一段話,我覺得是我們今天理解《孫子兵法》和運用《孫子兵法》,包括現代社會競爭當中掌握先機、把握主動的非常有啟示意義的。他說的一句話是怎麼說呢?就是「不以法為守」,你不要死守教條,「而以法為用」,你要把它靈活來運用;「常能緣法而生法」根據法來生法。原則上生出新的原則來,新的戰法來,與時俱進,生出新的高明的道道來;「與夫離法而合法」,表面上你做的事情是跟原則好像有距離,實際上你的精神核心是合法的,表面上是離開的,但是實際上是吻合的。這才是用《孫子兵法》、理解《孫子兵法》、運用《孫子兵法》的最上層的境界。也就是說,要把《孫子兵法》當作古代的哲學原理來看,不要把它當作一種教條,或者說標籤來用。

音樂已不知循環了多少遍,鋼琴本身所具有的靈動卻已令我麻木了,而我僅僅抒發了一點點關於古老智慧的感慨,許多看法也僅限於本人的個人體會,權作與各位同仁的交流探討。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全球大搜羅 的精彩文章:

減肥!哪有什麼秘訣!
放假最後一天的十二星座都在想些啥!

TAG:全球大搜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