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賓中醫外治法第4代傳人蔣老師:推拿按摩的特點、治療原則和流程
推拿按摩的特點
在遠古時代,推拿按摩就是我國起源很早的一種治病防病的方法。在還沒有中藥湯劑給人治病的時候,就已經開始有用推拿的方法給人治病了。推拿按摩發展到今天已有五千多年的歷史。在隋唐時期,甚至出現了按摩博士、按摩師等職位。推拿療法的理論依據是以中醫的臟腑經絡學說為指導的。經絡是人體內經脈和絡脈的總稱。是氣血運行的通路,它們在人體內彼此緊密相連,縱橫交錯,內通五臟六腑、外絡肢體皮毛,從而構成一個完整的循環系統,起著興氣血、通陰陽、養臟腑、利關節的作用。如果氣血循經順利運行。那麼人自然身體健康,如果氣血運行受阻,人就產生疾病。推拿療法就是能夠使經絡暢通陰陽平衡,從而使人保持一個健康狀態。
推拿按摩發展到今天名門各派有幾百家之多。各種手法五花八門,但他們都要求基本動作具備有力、均勻、柔和、深透、精準的特點。因為,追宗溯源,所有推拿的方法均來自同一淵源。
推拿療法是一門普遍適用於老年、青年、兒童、婦女的治療方式,副作用少,應用範圍廣泛,可作為一種普遍應用的保健和調理方法。但要達到因人因病施治,對推拿大夫的要求卻很高。要得心應手地運用推拿技術不僅要了解西醫學中人體骨骼、血脈、肌肉的解剖(影像學),還要掌握中醫經絡學說,牢記經絡的走向和各個穴位的位置。 推拿作為以人的手法作用到人體表面的方法(通常是指醫者運用自己的雙手作用於病患的體表、受傷的部位、不適的所在、特定的腧穴、疼痛的地方,具體運用推、拿、按、摩、揉、捏、點、拍等形式多樣的手法,以期達到疏通經絡、推行氣血、扶傷止痛、祛邪扶正、調和陰陽的療效)。
推拿按摩治療原則
「治病必求其本」是中醫辨證施治的基本原則,也是推拿治病的根本原則。求本,是指治病要了解疾病的本質,了解疾病的主要矛盾。就推拿臨床具體而言,疾病病理變化過程中的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主要矛盾是本;病變部位和癥狀表現部位,病變部位是本。如腰椎間盤纖維環破裂症,是椎間盤纖維環破裂後壓迫神經根或脊髓,引起腰痛和下肢放射痛,腰部神經根或脊髓受壓則是本,治本就要首先解除神經根或脊髓的受壓,不解除受壓,只在下肢使用手法,舍本求末,徒勞無效。有些疾病,雖然推拿的作用不能及本,只能治標,但不了解本,治標也是盲目的。如骨折發生疼痛腫脹,在對位固定後,動靜結合,適當地施以推拿手法,可幫助消腫止痛,恢復功能,可是在未明確疼痛腫脹是骨折造成的情況下,草率推拿,就會貽誤病情,加重損傷。所以,儘管推拿作為一種治療方法,有其局限性,治病中還必須遵循「治病必求其本」的根本原則。
選取穴位和部位。傷外科疾患一般是以痛為輸,局部取穴,因為肌肉、韌帶和關節的病變,其癥狀表現部位大多即是病變部位的區域,但如果急性損傷,局部疼痛腫脹劇烈,就應該:先選取鄰近的穴位和部位進行手法操作,待病情稍有緩解,再在局部操作;內婦科疾患,需重視循經取穴和隨症取穴,並且又可根據內臟傳入神經與體軀傳入神經的相互關聯,在體表部位選取手法刺激點;小兒推拿取穴,不外乎按照傷外科疾病和內科疾病的不同範圍而選部位的深淺以及不同的疾病而決定。一般情況下,如患者體質強,操作部位在腰臀四肢,病變部位在深層,運動器官的陳舊性損傷等,手法刺激量較大;患者體質弱,小兒患者,操作部位在頭面胸腹,病變部位在淺層,運動器官的急性損傷及內婦科疾患,手法刺激量較小。
推拿按摩的全身操作療程
仰卧位:
A、頭面部
1、開天門:印堂至神庭推摩。
2、推坎宮。
3、揉前額:一隻手從後腦勺把頭掂起,另一隻手用大魚際揉。
4、揉印堂穴。
5、揉太陽穴。
6、捏眼眶。從眉頭至眉尾。
7、點穴:攢竹、魚腰、絲竹空。
8、分推鼻翼至顴髎穴。
9、分推水溝至地倉。
10、拿五經。
11、搓耳廓:從上往下。
12、震耳:中指震顫「小耳朵」。
GIF
B、胸部
1、按壓雙肩。
2、分推胸部。
3、掌根按摩中府穴:鎖骨凹陷下一寸。
4、點穴:同時按摩三門穴(期門、章門、京門)
5、直推上中下三脘。用全掌推。
6、點穴:天樞(肚臍旁開2寸)
7、拿捏腹直肌。
8、全掌揉腹。掌心在肚臍。
9、全掌抹腹。輕,不要帶動皮下組織。
C、上肢
1、推上肢。從上往下推。
2、拿揉上肢。右手拿,左手揉。
3、按揉腕關節。雙手大拇指揉。
4、點穴:曲池、手三里、內關、合谷、勞宮。
5、分推掌心:先推兩邊,再推中間。推三次。
6、活動腕關節。
7、撥伸指關節:捏住兩側、夾住前後。每個手指只撥一次。
8、抖動上肢。
9、活動肩關節:夾住手指抖動。
D、下肢
1、小魚際滾下肢前內外三側。
2、按揉下肢:雙手重疊按壓。
3、撥膝眼:雙手拇指撥。
4、抱揉膝關節。雙手揉。
5、點穴:血海、足三里、三陰交。
6、撥足陽明胃經:大拇指向內撥動大腿前外側。
7、叩擊下肢。雙手交替扣。
俯卧位
E、頸部
1、拿揉頸部。
2、按棘突。能摸到的第一節棘突是第三頸椎棘突。稍作停留依次往下按34567棘突。
3、拿揉肩部。
4、點穴:肩井、秉風、天宗
5、滾肩頸部,用小魚際橫向滾。
6、叩擊肩部。
F、背部
1、從上往下分推背腰部。
2、按揉晃被腰部。一手按肩,一手按臀。
3、撥弄夾脊穴。用大拇指揉撥,一直到腰。
4、按揉膀胱經:正中線旁開1.5寸。揉,不要撥。
5、滾背腰肌。從肩胛下緣開始滾。滾至臀上面的腰部。
6、點穴:腎腧。
7、捏脊。
8、搓名門:小魚際來回搓。
9、搓八髎。
10、叩擊背部。
11、直推背腰部:共三次。最後一次直接推到下肢上。
G、下肢
1、推下肢。三次。
2、按揉下肢:兩手交叉重疊壓。
3、滾下肢。
4、叩擊臀部及下肢。
5、點穴:環跳、承扶、殷門(腘窩上6寸)、委中(腘橫紋中點)、承山。
6、抱揉臀部。
7、抱揉下肢。
8、點按崑崙、太溪。
最後,小編提醒,有各種傷科問題或者臟腑問題,請到正規醫療機構就診(辯證後推拿按摩),或者到有資質的民間中醫館治療。
本文圖片來源於網路
TAG:按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