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淺中有深、平中有奇-陸遊詩歌風格

淺中有深、平中有奇-陸遊詩歌風格

陸遊出生在靖康之難時期,抗敵復國是他一生的志向,在經歷了軍營生活後,他領悟到應該改變早年專以「藻繪」為工的詩風,而追求宏肆奔放的風格,而只有這樣的風格能夠和他強烈的愛國熱情和建功立業的激情相適應。而隨著南宋小朝廷偏安局面的形成,士大夫開始有了吟風弄月的題材走向和瑣細卑弱的風格傾向,而這是陸遊極其痛恨的。

正是陸遊對詩歌風格的這種強烈好惡最終形成了其詩歌雄渾豪健的氣勢,而這種氣勢又寓於明朗曉暢的語言和整飭的句式之中。劉熙載評:「放翁詩明白如話,然淺中有深、平中有奇,故足令人咀味。」

「明白如話」正是指語言平易曉暢,這樣的句子比比皆是「小樓一夜聽春雨,深巷明朝賣杏花。」「死去元知萬事空,但悲不見九州同。」「衣上征塵雜酒痕,遠遊無處不消魂。」但語言的明白易懂並不代表淺近滑易,無論是壯志豪情還是沉鬱悲涼都可以在細細品味中往複於胸。

比如「此身合是詩人未,細雨騎驢入劍門」,正是詩人入蜀從軍,身世的不平以及國家的不幸使詩人懷疑自己到底是不是一個合格的詩人,這樣的懷疑蘊涵的其實是強烈的激憤之情。

再如陸遊懷念愛人唐婉的《沈園》二首其一中「傷心橋下春波綠,曾是驚鴻照影來。」一個「曾」字將從陸遊75歲帶回到20多歲,他和唐婉情投意合的美好時光,然而流水無情,這「驚」和「影」字又把詩人帶回到現實中,留下的只有無限的悵惘。

陸遊詩中也常用典,但並不晦澀難懂,牽強附會,而是令人聯想之後拍案叫絕。比如《九月一日夜讀詩稿有感走筆作歌》,這是陸遊晚年追述自己詩歌創作發展過程,總結經驗的一首詩,最末一句「放翁老死何足論,《廣陵散》絕還堪惜。」引用三國嵇康臨行前彈奏《廣陵散》並嘆曰「《廣陵散》從此絕矣」的典故,既是表達陸遊悟出詩歌創作真諦,更是借嵇康的正氣凜然表達同樣的壯志豪情,這也是詩人終生不渝的激情。

正是由於感受到陸遊在平實的語言中所蘊藏的層層深意,我們才不難理解「然淺中有深、平中有奇」的真諦。

??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王佳楠的雜文 的精彩文章:

TAG:王佳楠的雜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