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表白不成,還能做朋友嗎?

表白不成,還能做朋友嗎?

文化君說:

想表白,又擔心做不成朋友?怎麼辦?

那就唱首古詩給心上人聽啊!在含蓄與韻味之間,心上人就到手了。

01

幾乎所有60年代以後出生的人都可以說「我是聽著鄧麗君的歌長大的」,《我只在乎你》《甜蜜蜜》《月亮代表我的心》等歌曲自推出便火到一發不可收拾,一路流行傳唱在幾代人之間。

而提及「唱出來的古詩詞」,大多數人腦中首先迴響起的也大都是鄧麗君的歌聲。

上世紀八十年代初,鄧麗君發表了華語流行樂壇第一張以古詩詞譜曲的專輯——《淡淡幽情》。專輯中收錄了包括後來耳熟能詳的《獨上西樓》《但願人長久》等在內的12首歌曲,每一首歌詞均選自宋詞名作,譜曲者也都邀請了當時香港及台灣地區的前衛及權威人士。其中由「香港四大才子」之一的黃霑先生作曲的《有誰知我此時情》的原詞,應數最鮮為人知的一首。

這首詞原名為《鷓鴣天·別情》,又名《鷓鴣天·寄李之問》,是北宋時期都下著名歌妓聶勝瓊寄贈李之問所作。

彼時禮部屬官李之問因任期滿赴京城改官,遇見了身為當時都下名妓的聶勝瓊,一見傾心。不久李之問將要出京,詞人為之餞飲並唱詞一首,李之問因其「無計留春住,奈何無計隨君去。」大為感動,遂又感於詞人才情而「復留經月」。後因妻子催促,李之問終得返家,途中收到了聶勝瓊寄來的這首詞。

拋開其中的道德觀念不提,全詞兼具回憶與抒情,寥寥數語間,道盡了女子的相思之苦。雖出自歌妓之手,但感情真摯生動,語言通俗易懂,在宋代情詞中別具一格。

而故事的結局也頗有意味,歸家之後,這封「情書」為李之問之妻所得,其妻問清事情原由後,非但沒有生氣,竟也被詞中真情打動,並親自準備了妝奩讓丈夫娶其歸家。自此「終身和悅,無少間焉。」

02

除卻鄧麗君,最早聽到另有人將詩詠唱出來是在電影《夜宴》中。電影中一干劇情早已模糊不清,只依稀記得是一個哈姆雷特式的悲劇。可唯獨青女攜眾伶人如木偶般舞動的畫面、凄美吟唱《越人歌》時啜泣中透出的絕望實在讓人記憶猶新。青女痴痴的單戀太子無鸞,奈何其心中早有所屬,最後青女飲盡毒酒,唱著「心悅君兮君不知」死在了心愛之人的懷中,才終於得其垂憐。

電影中似是為了深刻緊扣「慾望與寂寞」的主題,厲帝與婉後,青女與無鸞,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愛欲與執念,最終也紛紛因愛因欲而死。

心悅君兮,君知,也不知。

《越人歌》作為「單相思」最著名的代表作之一,最初便是吟唱而出的。春秋時代,楚王母弟鄂君子皙在河中遊玩,衣著華美,聲勢浩大。一越人為其搖舟同行。

舟上初遇之時,越人對子皙便一見傾心,縱然身份地位懸殊,卻也大不過那一張口便要翻湧而出的感情,於是當即擁楫而歌,直白而又大膽的情話,便由雙唇擦出熾熱的愛來。

儘管子皙不懂越語,錯過了那一刻最直接的表白,但隨即便找人來翻譯給自己,聽罷歌中越人對自己深沉真摯的愛戀之情,子皙非但沒有因為越人的莽撞直接而生氣,反而「揄修袂,行而擁之,舉綉被而覆之。」,終是得了兩情相悅的結局。

03

多少人因了「搖滾博導」陳涌海懷抱木吉他肆意而歌的《將進酒》,聽得了李白內心的豪情與孤傲,也再次燃起了心底揮斥方遒的書生意氣。

「酒入豪腸,七分釀成了月光/餘下的三分嘯成劍氣/繡口一吐,就半個盛唐」。

後世之中,怕是再難找到第二個能吟出「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這樣詩句的人了。

李白一生縱橫盛唐詩壇五十載,縱命途多舛,一世浮沉,「楚狂人」也好,「謫仙人」也罷,都無礙其一壺美酒,一輪明月,一身俠義,一腔豪情詩意與暢快浪漫。

而張典的《蜀道難》同樣一人一琴,則給了人們不一樣的聽感。

與其說是因詩而寫,倒不如說是有感而發的一氣呵成。不加任何技巧修飾的聲音,一開口仿若接踵同行於曲折蜀道之間,山崖被迴旋的激流沖開兩邊,抬首仰觀,長天也被生生撕裂開來。岩壁間滲出的水珠浸潤天梯石棧,腳下不時踏上和著泥濘的碎石零星,未多時便氣喘吁吁,薄汗涔涔了。

張典將蜀道難行的極致以低聲吟唱娓娓道來,而從隨後「問君」處起,感情似一下噴薄而出:林中鳥鳴隱隱,山間行人煢煢,旅人步履艱難獨行於空寂蒼涼的天地之間,已深感舉步維艱,而此刻子規「行不得也」之聲更顯凄涼。可就是在這飛流驚湍、奇峰險壑中,才能感受到古老蜀道的逶迤崢嶸、高峻崎嶇,也正是因了是李白,才會在此境遇之下還能將蜀道寫得讓人心潮澎湃,心嚮往之。

而倘若李白擊築而歌,想必也是如此般快意。

「詩言志,歌詠言,聲依永,律和聲。」

詩是世界上最美麗優雅的語言。將詩詞進行吟唱也是自古有之。

也許,正因為美至極致,只有配以音韻,或婉轉輕吟,或豪放高歌,才能契合心中對於美好事物的那份熾情。

- END -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拾文化 的精彩文章:

情人節了,我可能還會愛你
那些愛作詩的女鬼怪們

TAG:拾文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