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大鬧天宮》——不朽的民族故事

《大鬧天宮》——不朽的民族故事

南方影視傳播研究中心

近些年的銀幕隔三差五地上演「猴子戲」,雖然其中不乏優秀的影視作品,但小編還是想說:孫大聖真的要被玩壞了。有道是「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看了這麼多風格獨特的孫大聖,小編不由感嘆:還是原來的「配方」好啊!

1964年,由上海美術電影製片廠製作的動畫電影《大鬧天宮》堪稱是陪伴了中國幾代人的經典,中國動畫史上的一座豐碑。1983年該片在法國公映時,《世界報》曾給予其高度評價:「《大鬧天宮》不但具有一般美國迪士尼作品的美感,而且造型藝術又是迪士尼藝術所做不到的,它完美地表達了中國的傳統藝術風格。」

我們知道,電影不僅是一門藝術,也是文化的重要載體,是流動在膠片上的社會文化。電影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一個國家民眾的文化價值觀和普遍心理,像美國好萊塢的電影就是美國文化價值觀和民眾普遍心理的折射,具有鮮明的個人英雄主義特徵。在小編看來,當代中國的電影也應「講」好中國故事給國民、給世界觀看和感受,《大鬧天宮》就是一個成功的案例。

《大鬧天宮》是在「中國美術片要走民族風格之路」觀點的引導下創作的,由中國古代四大名著之一《西遊記》的前七回改編而成,通過中國傳統藝術與現代科技將孫悟空這個家喻戶曉的中國式神話英雄搬上熒幕,中國傳統文化的特殊性使它不僅深受國民的喜愛,而且在世界上引起強烈反響。

美術

《大鬧天宮》在美術設計上不僅從中國傳統文化藝術中汲取營養,而且推陳出新,運用誇張的手法塑造畫面和人物,為影片增添了浪漫氣息,也給觀眾以新奇、崇高的審美享受。

濃郁的色彩

影片中多採用紅、黃、藍等傳統繪畫配色,為整體中國風格的表現奠定了基本框架,民族風濃重,給人以喜慶的感覺。

誇張的設計

影片中誇張手法的運用使故事本身的浪漫主義色彩得到了加強,體現了創作者豐富的想像力。

古樸的氣息

在《大鬧天宮》里出現的建築、擺件及人物造型中,銅器、漆器、京劇臉譜、年畫、壁畫等一系列中國傳統建築和藝術作品相繼登場,使小編感受到了影片的拙樸和古趣。

音樂

《大鬧天宮》的音樂以民樂為主,體現了鮮明的戲曲音樂風格。其中大量運用了中國戲曲中的鑼鼓打擊樂和弦樂,還有用作特殊音色的銅管、木管、木琴等。影片中表現孫悟空的兩段主題音樂十分經典,一段是表現他威風凜凜、不怕困難、敢於鬥爭的氣概的崑曲宴樂曲牌《柳搖金》,另一段則是展現他機智過人、樂觀爽朗的性格的廣東曲牌音樂「三六板」,這些都為其增添了濃郁、歡快的民族藝術氣息。

近年來,復興中國傳統文化成為社會熱點,越來越多的歷史人物或古典小說人物被搬上熒幕,變成熟悉又陌生的存在。小編真心地希望廣大文藝工作者能夠尊重史實、立足原創,創造出更多像《大鬧天宮》這樣讓國人驕傲、令世界震驚的不朽的民族故事。

作者| 鄒邦國

審稿| 劉 蓉

編輯| 郭訪冰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華園視聽人 的精彩文章:

TAG:華園視聽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