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現實題材不要再放大「精英」生活

現實題材不要再放大「精英」生活

作者:中國電視藝術委員會主任編輯 閆偉

兩會期間,全國政協委員、國家一級編劇高滿堂談及影視劇創作時表示,影視作品現實題材回暖是好事情,但是現實題材不要再放大「精英」生活,鏡頭和筆觸應該對準百姓生活。很多現實題材「不現實」,拍出來的「現實」讓老百姓「不認識」。寥寥數語,發人深思。

《我愛我家》由英達執導,梁左編劇,宋丹丹、文興宇、楊立新、梁天等主演,講述了90年代北京一個六口之家及他們的鄰里、親朋之間有趣的生活故事,於1993年首播40集,1994年續播80集。

回顧國產劇發展史,從《渴望》到《我愛我家》,從《貧嘴張大民的幸福生活》到《金婚》,從《士兵突擊》到《媳婦的美好時代》等,為小人物傳神寫貌,一直是現實題材的優良傳統。但遺憾的是,近年來的電視熒屏上,小人物的喜怒哀樂似乎越來越少,精英的雞毛蒜皮反而越來越多。

精英本是社會上的極少數,卻在今天的電視劇里屢見不鮮。「億萬富豪」「霸道總裁」「名車豪宅」「家族產業」等,成為一些電視劇的標配。這些劇往往標榜「純愛」主題,主人公以儀錶不凡、才學出眾、家境優渥等噱頭來吸睛。如是,營造出的生活氛圍和環境場域,顯然已懸浮於普通人的經驗和認知之上,越來越像遙不可及的成人童話。一些略有現實主義精神的劇作,也喜歡聚焦所謂的職場精英,不厭其煩地想像、描摹和演繹他們的工作和生活故事。與此同時,也就冷落甚至屏蔽了廣大人民群眾的真實生存狀態和喜怒哀樂。事實上,這樣的虛構和偏離,更像是一種打著「現實」幌子的偽現實、一個舉著「逐夢」招牌的白日夢。

現實題材創作之所以偏離正常軌道,熱衷於放大「精英」生活,大致是因為,一些創作者瞅准了人們對於成功人生、富足生活的憧憬,便用畫餅充饑的手段去迎合觀眾:虛構精英人設,展示奢華生活,編造情感故事,而很少去表現腳踏實地、由平凡走向卓越的個人奮鬥歷程。由於人物正向成長軌跡的缺失,不僅消解了戲劇張力,也削弱了勵志效果。更為嚴重的是,對於心智尚未成熟的青少年,可能造成不同程度的誤導。

《談判官》由劉一志執導,費慧君、李曉亮編劇,楊冪、黃子韜主演,講述了高級談判官童薇與美國一個華人世家繼承人謝曉飛因緣相識相愛的故事,於2018年2月4日首播。

所謂的精英形象,並非不可以出現在電視劇中,但一要導向正確,二要真實可信,三要數量適度。精英一般是指某個行業、某一領域的傑出人士,其思維方式、言行舉止往往帶著較強的職業氣質,有著積極的社會擔當,應當成為愛崗敬業、誠信友善的典範。然而,在很多電視劇里,精英幾乎只有在談情說愛時才既「精緻」又「英雄」。從他們身上,觀眾容易看到丈夫、妻子、情人、閨蜜等身份維度,而難於看到商人、律師、醫生、學者等行業屬性。若非事先貼好的職業標籤,我們很難看到這類從業者應有的習慣和素養。這樣一來,精英形象就成了無魂魄的軀殼、無意義的符號。

換個角度來說,人們真的如此期待熒屏上物質富足的白日夢嗎?未必。這在很大程度上源於一些創作者對於觀眾欣賞口味的誤判,至少是「一葉障目,不見泰山」。不切實際的精英人設、奢華生活和情感故事,或許能為觀眾帶來短暫的視聽刺激和心理安慰,但真正能夠與之產生情感共振、精神共鳴的,還是身邊人、身邊事。只有深入生活、紮根人民,在實踐中仰觀俯察、日積月累,從中找尋典型人物和典型事件,並通過用心、恰當的藝術加工,創作出思想精深、藝術精湛、製作精良的好作品,才能真正贏得觀眾,收穫口碑與市場的雙贏。正如習近平總書記在文藝工作座談會上講話指出的,「不能以自己的個人感受代替人民的感受,而是要虛心向人民學習、向生活學習,從人民的偉大實踐和豐富多彩的生活中汲取營養,不斷進行生活和藝術的積累,不斷進行美的發現和美的創造。」(閆偉)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光明網 的精彩文章:

「日出號」衛星觀測到迄今最強太陽磁場
古董投資四大價值法則 郵票紀念幣投資看發行量

TAG:光明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