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楊凌「泥人周」:泥巴里玩出的藝術家

楊凌「泥人周」:泥巴里玩出的藝術家

【編者按】民間手藝是大眾生活的藝術體現,是中國民間文化的藝術瑰寶。我國傳統民間手藝種類眾多,剪紙、年畫、布藝刺繡、陶瓷、漆器、青銅器鑄造、花燈、泥塑、木雕等等,這些製作精良、栩栩如生的手工藝品凝結了千百年來勞動人民的智慧結晶。在楊凌,就有一些這樣心靈手巧的手藝人,他們用自己靈巧的雙手打造出了一個個栩栩如生的傳統手工藝品,在給大家帶來美的享受的同時,也將千百年來的手工藝文化傳承。今天楊凌視線推出特別策劃《傳統手藝在民間》第二期《楊凌「泥人周」:泥巴里玩出的藝術家》。

(記者 杜雯)一提起民間捏泥人的「高手」,第一時間我們想到的就是作家馮驥才筆下的「泥人張」。在楊凌,也有一個會捏泥人的民間藝人,因為他捏的泥人活靈活現,所以大家都親切地叫他「泥人周」。

當視線記者見到「泥人周」時,他正在創作自己的泥人作品。只見「泥人周」在沒有任何輔助工具的情況下,只靠一雙巧手,通過捏、塑、搓、揉、挑等技法,一塊普通的泥巴不到五分鐘就變成了一個憨態可掬的老人頭。

「泥人周」名叫周曉鵬,楊陵區五泉鎮周李村人。周曉鵬告訴視線記者,小時候家裡窮,他連鞋都穿不起,一到下雨天,家裡院落的土地就變成了泥地,每當這時他就會把院落的泥巴捏成一個個自己心儀的玩偶,從那時起周曉鵬就痴迷上了捏泥人這個民間傳統技藝。「我母親家裡就是做這種傳統民間手藝的,從小就看母親給別人蒸花饃、做花鞋、剪紙,可以說我喜歡捏泥人也是受了她的影響,現在我已經成為了母親家裡的第四代傳承人了。」周曉鵬說。

在周曉鵬簡陋的工作室里,擺滿了他製作的泥人作品。有慈眉善目的觀音、道風仙骨的老者、風韻猶存的古代仕女、憨厚老實的農民、還有為楊凌農科事業做出貢獻的農學家們......這些泥塑作品高矮不等,形態逼真。其中,最讓周曉鵬滿意的就是他桌上擺放的楊凌農科專家系列泥人作品。

「這個系列的作品從前期的策劃,到人物形態、站姿站位,再到相關泥人的桌椅板凳等生活道具,都是我一個人做的,我就想把代表楊凌的農業專家們用我的雙手捏出來。」周曉鵬說道。40多年來,周曉鵬一直在不間斷的創作泥人作品,粗略計算,到現在周曉鵬已創作泥人作品上萬餘件。周曉鵬說,「每一件作品都是生活的積澱,也是我對生活的思考和觀察,要捏出傳神的泥人,從選泥開始,到簡單塑造,再從細節雕刻,每一個步驟看似簡單,但需要全身心地投入揣摩、塑造,這樣捏出來的泥人才能讓人過目難忘。」

隨著城市的發展,越來越多的中國傳統民間技藝日益消失,這讓周曉鵬的心裡很是難受。2017年2月,周曉鵬的泥塑技藝被列為「楊陵區非物質文化遺產」,這讓周曉鵬更加堅定了將泥塑技藝傳承下去的決心。「我現在最大的夢想就是開一個屬於自己的工作室,收幾個徒弟,把泥塑這個民間技藝傳承下去,同時我還要創作出能夠代表楊凌農業文化底蘊的泥塑作品作為旅遊產品推介出去,讓更多的人知道楊凌,認識楊凌!」。

編輯:杜雯責任編輯:李慧

得不錯,請點贊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楊凌視線 的精彩文章:

農業民族最隆重的節日
年原來是給這些小動物過的

TAG:楊凌視線 |